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认为,叶适的“致中和”思想在其思想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全分为世界的实在性及其运动和什么是“致中和”两部分论述这一思想的辩证性和理想性,从而论证它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叶适-永嘉学派之集大成,其哲学思想是丰富的、弥足珍贵的。他认为构成自然界的主要物质形态是五行和八卦所标志的各种物质,而气同是造化之根本。他又指出,世界的生成变化都是由于事物中有对立面相互作用的结果,“济物这两”与“道这定”紧密联系。在认识论上,与程朱之即物穷理及陆九渊之反少心观点完全对立,肯定人类知识来源于客观世界,亦区分了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及认识真假的标准。反映在社会政治、经济思想上,叶适哲学的事功价值观则愈加彰显。  相似文献   

3.
叶适的历史变革思想围绕着南宋"中兴"的时代主题而发.他着眼于"纪纲"的变革,希图建立起内柔外刚的体制.他将军政和财政视为变革的两大重点.叶适还提出了"因时施智"、"渐变"和"慎终如始"等变革原则.叶适的历史变革思想呈现出重通变、重经制、重功利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叶适与道统     
本文通过将叶适思想放在道统观念的整体性质和发展全程的背景中加以个案分析来研究道统,以及叶适思想在道统确立过程中所具有的地位与价值。本文指出,虽然道统从韩愈及宋儒着力通过阐释传统来建设宋代新儒学,形成了特定的思想和方法.但作为朱熹在思想上的真正对手,叶适以同样的方法,即阐释传统的形式。确立起自己的道统观,标示出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治道”.使其功利哲学得以张本。文章最后通过对比分析叶适和朱熹的道统观,指出叶适和朱熹在建设宋代儒家文化运动中,正以其独立的见解凸现了整个儒家文化的精神,其对立的道统观对儒家文化实是离当俱损,合则成嬖;同时指出了道统观自身的价值所在,以及其确立的过程对我们今天通过阐释传统文化以创建新文化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叶适论诗,主张“德艺兼成”,他将《诗经》作为“诗德”的典范,而以唐诗为“诗艺”的楷模。叶适所尊崇的《诗经》的“中和”风度和藉物寓意手法,可以作为诗歌的两个审美标准,而四灵以晚唐为法,这两方面的美学追求契合了叶适的诗学理想。但随着叶适晚年经世致用思想的成熟,他又倾向于将诗“德”作为比诗“艺”更高的诗学要求,故而对一味精求诗艺的四灵亦有所不满。  相似文献   

6.
叶适是南宋永嘉事功学派的代表,亦是著名的文学家。今存《叶适集》中碑志文占了近三分之一,其碑志文具有鲜明的特色,首先,叶适借志人之机表达了自己的政治、文化及文学观点,体现了学者之文的特点;其次,采用多种表现手法刻画人物,人物形象真实传神;另外,注重碑志文的写作艺术,结构、句式灵活多变,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碑志文风格。  相似文献   

7.
刘漪 《现代语文》2009,(11):53-54
叶适的义利观是叶适全部思想的最核心部分,而这样的义利观的哲学基础就是他的道器观。叶适通过对道器关系的论述进而阐述了义利不可分,以义统利的观点。这样的观点对于今天的社会主义义利观的建设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叶适是南宋永嘉学派的集大成者,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叶适思想体系中的法律思想有其独特之处,主要表现出对事功思想和哲学思想具有较大的依附性。在当前对此研究较少的情况下,以此作为切入点,可以衡定其思想价值,并厘清其法律思想的存疑,即把叶适法律思想当作一个客观存在的现象,去解释它存在的理由和原因。客观、公正地评价叶适法律思想的实际地位,可以发现其法律思想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9.
叶适的历史变革思想围绕着南宋“中兴”的时代主题而发。他着眼于“纪纲”的变革,希图建立起内柔外刚的体制。他将军政和财政视为变革的两大重点。叶适还提出了“因时施智”、“渐变”和“慎终如始”等变革原则。叶适的历史变革思想呈现出重通变、重经制、重功利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叶适通过对儒家一些经典财政思想的怀疑和批判,阐明了理财与聚敛异,为“理财”正名和为财政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重新定位。大胆怀疑和否定了儒家所标榜的理想中正的什一税,阐明了税率的灵活性、可变性原则。同时,虽然肯定了量入为出是财政平衡的基本原则,但他首次对财政收入来源和结构加以重视和分析,并开始接触到物价变动对财政收支具有重要影响等重大财政理论。叶适这些崭新的财政思想对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尤其是财政思想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诗论》中,论说《诗经·卫风·木瓜》的文字较多而解说有分歧。文章比较了上海博物馆整理者与李学勤、廖名春3家之说,参之以《毛诗》“陈古以刺今”的阐释方法,从字与意两方面来重新解释楚竹书中关于《木瓜》之诗的文字。  相似文献   

12.
张戒的《岁寒堂诗话》和严羽的《沧浪诗话》一前一后,饱含着作者对杜甫及杜诗的热情称赞之情.但两部诗话颂扬的主要方向是不一样的.它们代表了颂扬杜诗的两种方向:《岁寒堂诗话》重视杜诗的思想性,《沧浪诗话》重视杜诗的艺术性.尽管各有缺失,但在研究杜诗学上,它们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是杜诗学上不可跳越的两层阶梯.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的“是”字句,可分为表示判断和不表示判断两大类。表示判断的“是”字句的主语和宾语有逻辑上的必然联系.从语法结构上看,主语和宾语都是体词,词性一致.不表示判断的“是一字句,主语和宾语没有逻辑上的联系.从语法结构上看,主语是体词性的,宾语多数是谓词性的。“是”虽然不表判断,但却可以表示各种意义。“是”属于动词.  相似文献   

14.
关于《诗经》分类问题中《雅》的含义,向有不同意见。主流看法不外政事说、音乐说和地域说。通过分析可以发现,上述三种学术意向相左的判断,其语源基础则是同一的,均来自于毛亨的“雅者,正也”的观念性解说。本文认为其间很可能出现了链接误会,而《雅》及其《诗经》的分类方式也许只是一个假问题,并不象人们推测的那样复杂。  相似文献   

15.
《释名》是声训的集大成之作。以往很长一段时间,往往以"穿凿附会"、"唯心主义"来评价它,且被视为作用不大之书。那么今天在人们对语言的认识有了突破性发展的基础上,在汉语词源学获得长足发展的背景下,很有必要站在语言学而不是语文学的立场上重新审视《释名》,深入发掘和充分认识它在语言学研究方面的独特价值,批判继承这份文化遗产,剔除其糟粕,吸收其精华,以服务于科学的语言学建构。  相似文献   

16.
"诗可以怨"及其相关论断一直是中国传统诗论的重要命题,它在当代的彰显得益于钱钟书先生的一次演讲,随后重申者和推崇者辈出.然而通过对这个命题的诘问,我们发现:这一命题虽然占有历史的合理性,在逻辑和学理上却是存在一定的漏洞."诗可以怨"一方面并不能恰当地适用于诗歌以外的其他文学体裁领域,另一方面,单纯在诗论领域它也存在一定的偏颇.其结果是,这一看似无误的理论命题却极有可能成为文学充分发展的犄角,限制了文学的另一种发展.  相似文献   

17.
焦琳《诗蠲》是清末民国时期重要的一部《诗经》研究著作.以文学性的思想来研究《诗》学是《诗蠲》的一大特点,焦琳《诗蠲》的文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文本为主、以情论诗、以意逆志、以诗释《诗》上,以文学思想解读《诗经》打破了文学与经学的藩篱,使《诗》脱离了圣人之义的窠臼,重新焕发出文学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8.
作为南宋永嘉事功之学的代表人物,叶适是在批判传统儒学义利观及封建正统经济思想的基础上阐述其事功之学及经济思想的,而“富民论”则是叶适经济思想的中心,叶适为财利(富)正名,肯定富人的社会地位和作用以及“保富”的思想和主张,既有其思想渊源也对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依然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表存在和数量的"是"字句与"有"字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是”和“有”表存在和表数量时常常可以互换而意义差别似乎不大,但通过分析“是”和“有”的本义可以找到它们差别的根源,从而揭示出“是”字句和“有”字句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20.
学习小组是"导学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小组的合理组建,活动内容的科学安排,克服了个别化学习带来的学生人际交往的缺陷,弥补了没有学习同伴以及其他有别于传统学习模式带来的不适,使学到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在小组学习中得到最大范围和最大限度的传播和共享,有利于电大学生协作意识、协作技巧和协作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