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在很多人都知道要寄信买邮票就到集邮市场去,那里的邮票打折卖。原先有不少人热衷于投资打折版票,大批量买进待价格上涨后即抛出获利。也有一些集邮爱好者买一些题材好,印刷精美的四方连或版张邮票去收藏。随着这几年纪特邮票发行量不断加大,邮票打折现象不见好转,投资打折邮票者和收藏者均不见了踪影。现在一些地方急功近利,把大量的纪特邮票违规打折批销给邮商,邮商就将一些能高于面值的邮票成版成套卖掉,而把大部分成套邮票按面值不同分开批销给消  相似文献   

2.
《黄山风景》邮票的印制 早就听说邮票发行局有发行《黄山风景》邮票的计 划,宋兴民局长也曾几次把我叫去,在他的办公室里, 看了很多黄山的照片,也看到几张邮票设计稿,宋局长 带着踌躇不定的表情问我:"你看这样的图稿怎么样, 是不是太简单了'?"征求我对《黄山》邮票设计和印制的 意见,我看了有关的照片和设计初稿后提出了一些个  相似文献   

3.
刘殿杰 《集邮博览》2008,(11):32-33
5关于发行人物邮票的原则为了宣传和纪念对国家和民族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很多国家把人物的肖像作为钞票和邮票的图案。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们国家对发行人物题材的邮票和钞票有不成文的规定,即健在的人不发行邮票,只对已故去的人发行邮票,这也许是"盖棺定论"吧。因此,  相似文献   

4.
延伸主题     
邮票边饰是与邮票主题有关的、画写在邮票边纸上的图案与文字,是邮票主题的有机组成部分。很多邮票的画面都借助各种形式的边饰来突出主题,这种邮票的边饰也是对邮票主题的延伸。一、通过边饰图案延伸邮票主题邮票是1840年由英国人发明的,也是西方人最先接受了它。早期邮票是没有齿孔的,人们在使用邮票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世界各国相继印制邮票,邮票的知识性日益显现出来,于是就有了“邮票是国家的名片”这一名言,这是邮票的文化功能。集邮的日益发展终于使邮票发行部门尝到了甜头,印制成本极低的邮票到了,集邮者的邮册里安家落户,邮政部门不用担心为发行的邮票去付出邮政劳务。当今纪特邮票的第三功能即特殊商品功能,终于呈现出强大的经济作用,发行邮票已成为世界各国邮政财政的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6.
黄山 《上海集邮》2008,(10):26-27
很多人不喜欢美国邮票,原因是美国的历史太短,不像中国邮票上有丰富的历史题材和珍贵的古代文物,也不像欧洲邮票有灿烂的古典艺术和精美的现代绘画。但,我觉得至少美国的航空邮票很值得收藏与研究。上两期我们已经看到了美国第一套航空邮票、最贵的“齐柏林伯爵号”飞艇图航空邮票,这期再介绍一些美国航空邮票,并从中了解美国的航空和航邮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7.
三孔邮票是我与我的同事陈景异共同合作设计的。陈景异不仅艺术感觉好,而且思路也非常开阔,具有很多闪亮点,从中我也大有收益。我非常高兴能有此次合作机会。  相似文献   

8.
李明 《集邮博览》2011,(11):26-28
就像吸烟有瘾一样,我从小对邮票就有瘾。即便是在文革期间挨批斗、住“牛棚”。还是忘不了集邮!可那时,由于我父亲单位只发给他“生活费”,造成了我们家的收入减少了十倍。此刻,我再也没钱买邮票了!这可怎么办呢?事情终于有了转机,就在1983年天津集邮协会成立不久,天津市搞‘1人1:3普查”。我们单位同事被临时抽掉参加这一工作,他所在的街道有一位老大爷要出手他“落实政策”的邮票,其中就包括分版分型收集的“伦敦版单、双圈孙中山像邮票”,还有“伦敦加盖‘限滇省贴  相似文献   

9.
少年时,我曾经迷恋过一阵蝴蝶邮票,因为它们委实漂亮。50年代末60年代初,不知什么原因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发行蝴蝶图案的邮票,尤其是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似乎在不约而同地发行蝴蝶邮票,而且各具特色。我记得大约是1959年,匈牙利首先发行了7枚蝴蝶邮票,色彩极其鲜丽,票幅也大,盖销票一套才3角多钱,我在东华门集邮公司门市部里买下它,平时欣赏它时,常为它的美丽所感叹。随后,罗马尼亚1960年发行了6枚蝴蝶邮票。其中有2枚是三角形的,1枚是正菱形的,也颇有过人之处,1961年捷克斯洛伐克发行9枚蝴蝶邮票,也给我留下极深印象。  相似文献   

10.
在花花绿绿的邮票海洋中,我最钟情于世界各国的异形异质邮票收藏。这种酷爱,始于少年时代。当时在小学同桌的影响下,我爱上了邮票,为了购买邮票,我竭尽所能地省吃俭用,把积攒下来的钱托付给同学的舅舅帮我购买邮票。一次,同学的舅舅给我带来了一本邮票册,里面有苏联、捷克、波兰、匈牙利等很多国家的奇形怪状的邮票,其中,有两枚竟然是用丝绸和铝箔印制的邮票,更是让我万分惊喜,从  相似文献   

11.
在已经过去的2009年,我的信虫事业相当顺利,共寄出32封信,收到回信20封,回信率62.5%。尽管数量上和很多大虫相比有不小的差距,但是能收到回信,就已经心满意足!我通常都是寄挂号信,并配上回邮信封,个人认为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回信率。我经常去集邮市场买打折邮票、打折信封,在经济上也可以有很大的结余。  相似文献   

12.
张楠 《当代体育》2010,(3):73-73
在已经过去的2009年。我的信虫事业相当顺利,共寄出32封信,收到回信20封,回信率625%。尽管数量上和很多大虫相比有不小的差距,但是能收到回信,就已经心满意足!我通常都是寄挂号信,并配上回邮信封,个人认为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回信率。我经常去集邮市场买打折邮票、打折信封,在经济上也可以有很大的结余。  相似文献   

13.
2000年新邮图稿在众多邮迷的期盼下,终于通过专业报刊展露芳容了。拍手称快之余,我们深深体会到国家邮政局的用心良苦。实事求是地说,2000年的邮票设计就总体而言是较为成功的,我周围不少邮友也持有相同看法。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邮票设计也不例外。下面我想谈谈自己对新邮图稿的一些观后感,也许有吹毛求疵之嫌,仅供有关部门和个人参考。  相似文献   

14.
2012年5月底,孩子放学回来,突然问我一件事:"爸,你集了很多邮票,前几年和妈妈也印了邮票,就我没有,今年的‘六一’快到了,以前你不是讲也帮我用照片做邮票吗?今年你也帮我做一套留念吧。"孩子所讲的制作邮票其实就是以中国邮政发行的带有附票的个性化专用邮票为载体,在附票上印制个人肖像等内容组成的一枚个性化邮票。个性化邮票因为主票含中国邮政邮资,可以用于寄信、收藏,是真正的邮票。由于自己集邮已有十多年的时间,孩子从小在家中耳濡目染就认识了邮票,见识到各种各样的  相似文献   

15.
徐敬宾 《集邮博览》2009,(12):72-72
2009年4月,迎着和煦的春风,带着对台湾同胞的一片深情和对台湾风光的好奇之心,我跨越海峡,来到宝岛,走一走,看一看,原来想也想不到的环岛之旅终于变成了现实。与众不同的是,我还带着邮票,包括大陆发行的台湾题材邮票和台湾发行的  相似文献   

16.
九问     
1.您什么时候买的第—套邮票? 第一次买邮票是1946年,我从浙江农村到上海,我家附近(南京西路)有家邮票商店(德孚邮票商店),那里有很多邮票吸引着我。由于当时经济条件不好,为了买邮票,我从坐车上学校改为步行。每天提前半小时出发,路上再走快一点,赶到学校上课。这样,就用省下一周的车费钱,到邮票店买了4枚“纽约版孙中山像”低值票。为此,我高兴了好几个星期,至今我还保留着买邮票的纸袋(图1)。  相似文献   

17.
徐益 《上海集邮》2007,(8):18-19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在上海邮票公司工作,曾与阿罗同事过一年左右时间。1982年2月我离开邮票公司后,还与阿罗通过电话,写过信。记得他也曾到电视台来看过我,我还请他在电视台对面的“红甜心”吃过面。大约是1984年冬季,我有一次去邮票公司,问起阿罗,说他调走了,从此与阿罗失去联系。  相似文献   

18.
正1.您集邮的起因是什么?还记得买的第一套邮票吗?我小的时候喜欢画画。那时看到自家来信贴有好看的邮票,就把邮票剪下,经泡洗、晾干后夹在书里。现在回想起来,由于幼稚无知,毁掉了不少早期实寄封。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在北京西单宏达小学读书。听一位同学说菜市场旁边有家邮票社卖旧邮票,我放学后就去看,记得当时买了几枚信销邮票。是什么票,我已经记不得了,花  相似文献   

19.
缘起:我是1957年受老伴的影响开始收集邮票的,当时不懂集邮,仅仅是攒些邮票。大约在1981年初,我去西长安街六部口集邮公司门前自发邮市交换邮票,与时任北京工艺美校副校长的林丰年相识,当时林不到40岁,但他谈吐文雅,谦恭和蔼,待人热情,给我的印象极深。我俩有相见恨晚之感,他给我留下住址,以后便经常去他家闲聊。  相似文献   

20.
集邮乐无穷     
我小时候就喜欢攒邮票,把漂亮的邮票从信封上剪下来,泡上水,再拿出来放在玻璃板上晾干,然后收藏起来。那时收集邮票不像现在需到邮局预订才能收集。起初我不懂集邮,与人来往通信也不多,因此,没有攒多少邮票。参加工作和成家后,更少有时间涉猎集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