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胡适、鲁迅和郑振铎三位先生是现代<西游记>研究开创者.胡适、鲁迅对古版<西游记>评点的批判和否定,以及稍后郑振铎所勾画的古版<西游记>演变关系,都曾为<西游记>论界所赞赏和反复引用.但随着研究的深入,笔者发现他们关于<西游记>评点和版本关系的论述,多有失误,不足为法.  相似文献   

2.
"三教合一"是明人阐释<西游记>的共同视角,"三教"在清人对<西游记>的文本阐释中则有着从"合"到"分"趋势.其中,以内丹道派的观念阐释<西游记>有着从粗疏到精致,从支离到系统的历史进程,是清代<西游记>文本阐释中的主流,影响相当深远.本文以<西游真诠>、<西游原旨>为个案,参照<西游证道书>、<新说西游记>、<通易西游正旨分章注释>,切入内丹道派的内在理路,探讨了内丹道派与<西游记>阐释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金瓶梅>中写了将近二十个笑话,不但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而且使小说雅俗共赏.在小说中,穿插诗词歌赋是中国小说的传统模式,但是穿插笑话(有时是小故事),并不多见,在<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儒林外史>等小说中,几乎没有,但在<金瓶梅>中却大量出现,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作者自称兰陵笑笑生,他的名字与笑话应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4.
<悟空传>是网络写手今何在的代表作.它以<西游记>为底层文本,对它进行戏仿,颠覆了我们对<西游记>原有人物形象的理解.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突破了<西游记>的类型化原则,使我们认识到了生命存在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悟空传>对<西游记>不证自明的中心性、等级制的价值系统的合法性进行了质疑和祛魅,凸显了其解构神圣价值、建构世俗价值系统的追求和努力.  相似文献   

5.
吴承恩并非<西游记>作者.宋元两代关于全真教领袖丘处机(长春)撰成<西游记>的三种记载,包括新发现的宋末碑文,是丘麾下陕西全真教道士创作<西游记(平话)>并托名丘撰的确证.  相似文献   

6.
曾经觉得<西游记>在四大名著中有点名不副实.<三国演义>有恢宏的历史,<水浒传>有热血的江湖,<红楼梦>有复杂的人性和与人性一样复杂的写作手段,而<西游记>就是很多个情节相似的故事连缀而已,不好看.后来才慢慢明白,<西游记>不仅仅是这样的.只要我们读出它的象征意义,它就会像桃花源的洞口一样豁然开朗,展现一片崭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7.
以吴承恩<西游记>为对象,从故事整体框架的物理空间、文本叙事结构中体现出的空间性以及读者接受心理空间三个方面探究<西游记>的空间叙事,为探究<西游记>"心性修养"的主题提供新的注脚.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是中国古典文化的重要组成元素,<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部十分独特的作品.近年来,从官方到民间对建设国家文化"软实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呼吁与努力都不断增加.考察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无论从范围、形式来看,还是从影响力来看,<西游记>都在中国古代文化的域外传播中独树一帜,且发人深思.究其原因,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主要有几个方面.首先,它是由<西游记>的自身特点决定的.我们很自然地能够在<西游记>中感受到的宗教、英雄、传奇、丰富的想象等要素,容易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们全部或部分地感知与理解.域外的<西游记>改编者正是挖掘出类似的内涵才取得了成功.其次,传播受众的可通约性是必不可少的前提.传播受众更易于接受与自己知识、文化背景中相同或类似的信息,对<西游记>中不同文化下的共性进行抽取与有效放大,是<西游记>被域外受众广泛接受的关键.再次,大众化、娱乐性的传播方式是<西游记>域外传播得以成功的重要手段.诚然,文化传播中应注意保护文化的精髓不被破坏.  相似文献   

9.
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日趋激烈,需要人们相互依赖、相互合作,组成团队来发挥所长,互补所需,以达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目的.本文以传统名著<西游记>为突破口,对西游记成功团队进行分析,解读<西游记>中蕴含的人才观及管理之道.  相似文献   

10.
一、创设情境,唤醒记忆 1.播放<西游记>(主题曲),听着听着,你头脑中想到什么? 2.谈谈你对<西游记>的了解,你是从哪儿学到的?  相似文献   

11.
"初读"不知其味 师:今天我们来阅读一部80多万字的作品里的500字的小片段,它的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 生:<西游记>!<西游记>里的片段! 师:看业,大家对<西游记>这部作品已经很熟悉了,我们即将阅读的这个片段,你们一定更熟悉--<偷吃人参果>.  相似文献   

12.
<西游记>独特的塑造人物的方法一直是教学关注的重要方面,其兼有人性、神性、动物性的人物塑造方法成为西游记的一大特色.<西游记>是一部塑造人物形象很成功的名著,更是学生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范本.我在课堂教学中,通过长期有效的探索,使学生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张掖大佛寺卧佛殿西游记壁画的发现,曾在学术界引起不小的轰动,对于壁画内容和创作时间的讨论众说纷纭.本文从明代刊本<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的版刻插图入手,对大佛寺取经壁画所绘具体故事内容逐一辨别和分析;并根据明代晚期李评本<西游记>的刊刻时间,结合大佛寺明清两代的重修历史,尝试推证西游记壁画的绘制时间为清代.  相似文献   

14.
(日)矶部彰关于闽斋堂刊<西游记>的论述,引起国内学者的专文研究.由于该本不常见,给研究者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得出的结论也是见仁见智.闽斋堂本的窾言和批语,有学者在文中论及,惜语焉不详.闽斋堂刊<西游记>正文批语位置较李卓吾评本有所改变并作增删修改,回末总批或删改或增加.其<窾言>主要论及<西游记>关乎大道、艺术上的高妙之处,其中佛教的深意、批评本的重要性和文中评点的关键也是该版本的重要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15.
<西游记>是家喻户晓的名著.其作者吴承恩在创作<西游记>时,尽情发挥着他孩子气的想象,同时,作者在书中也溶入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对求功名而不得的苦恼,创作的过程是他宣泄自己情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西游记>、<封神演义>中李靖以塔镇伏哪吒一节,在苏辙<哪吒诗>与敦煌毗沙门天王赴哪吒会图中可以 找到一些因素.  相似文献   

17.
洋人讲<西游记> 瑞典一所乡村中学,老师正在上外国文学课,一个学生请老师介绍一下中国的<西游记>.于是,老师向学生解说:这是描述一个中国和尚(bonze)去西方旅游经历的故事(<西游记>英文译为),他的这次旅游实质是一种探险.和尚骑着一匹白色的马,带着一个名叫沙僧的仆人,为了打发旅途的寂寞,他还带了一只宠物猴和一只宠物猪上路.  相似文献   

18.
<西游记>里,吴承恩借观音菩萨之口,表达了作者的识人、用人的智慧和理想.观音的知人善用是唐僧西行取经成功的前提和首要保障,至今都具有科学性和可借鉴性.批判地看待<西游记>所展示的古人智慧,对我们现在的人事工作具有重大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日)矶部彰关于<西游记>闽斋堂本的论述,给我国学界介绍了明末的又一种新的百回本<西游记>删节本,甚为难得.但文中论及该本的"祖本"即杨闽斋本和李评本二种底本中究竟以谁为主,尚可商榷;且论者未及对全书作必要的校勘,从作为校勘的五回(或六回)中所选例子,也不够典型,甚或有错.因此,闽斋堂本究竟是怎样一部<西游记>早期删节本,版本特点如何,尚待继续探讨.  相似文献   

20.
讲完了一百回<西游记>之后,妈妈开始讲<水浒>.鲁智深那胖大和尚爱喝酒、爱吃狗肉,动不动就和人打群架,乐得安安哈哈大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