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珂 《新闻通讯》2013,(7):15-17
在电子传播时代,服饰符号高度的视觉特征对政治人物形象塑造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符号学的角度,指出政治人物在媒介政治时代使用服饰符号进行政治传播的必要性,并分析了服饰符号在政治人物塑造良好政治形象、传达信息和情感、表征特殊政治理念中的功能与作用。  相似文献   

2.
杨东润  孟翔 《传媒》2018,(1):82-84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移动终端传播艺术内容成为艺术传播的一种新趋势.技术革新的同时,也对艺术传播提出了新的理论研究课题.本文以故宫精品《韩熙载夜宴图》为例,从符号学角度研究文化符号在交互设计中的应用,为艺术内容的数字化传播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政治传播经历了革命语境中的泛政治化传播、改革语境中去政治化传播和治理语境中媒介公共性再造三个阶段,在当前新媒体语境下,政治传播尤其使政治人物报道出现新变化,大众媒体对政治人物的公共形象如何建造,成为学术界孜孜不倦探讨的话题。通过研究彭丽媛第一次外事活动的报道,分析政治人物报道的新变化,旨在对改进政治人物尤其是政府领导人的公共形象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针对特定的受众与艺术信息采用了不匹配的设计方式与媒介选择导致低效甚至失效的艺术传播实务并不少见,为了在跨文化传播中达到预见性的设计效果与设计反馈,需要对已有的设计方法进行系统的理解和应用,在艺术设计中运用系统论等多种方法、立足多个角度、综合多向维,看清艺术设计的本质差异和演化规律,力求让设计在不同地域、宗教文化、时空背景下达到最优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5.
政治人物尤其是国家领导人的公共形象是民主社会重要的符号语言.本文从界定政治人物公共形象的内涵入手,对十八大后国家领导人形象的媒介符号传播特征进行解读,并结合国外相关案例进行比照,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政治人物公共形象塑造的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6.
将新媒体艺术与文献阅读关联,从信息设计与传播的角度出发,考虑娱乐化阅读效果,这是一种新的价值取向.新媒体与新媒体艺术的主要特点有三个,即技术性、交互性、体验性.新媒体的核心还是技术.新媒体艺术与文献关联悦读效果主要表现在联想与延伸、参与体验、激发潜在智慧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2014,(5):12-16
在注意力经济时代,政治与政治活动由于其全局性的影响日益受到民众广泛、密切的围观,从而在无形中将政治人物推到了聚光灯下。本文对政治人物应当如何适应政治戏剧化的趋势,利用大众的观赏心理,主动地型塑并经营自己的政治形象,以获得广泛的公众认同与支持,同时传媒从业者又当如何做好传播工作,以期获得政治传播效果的最大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数字时代是充满科技元素的新时代,以新媒体为代表的技术平台为艺术设计与传播注入了强大动力.室内设计是一种与人们联系更加紧密的艺术形式,室内设计的风格、设施、布局影响着人们生活实践的环境氛围.室内艺术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创新了设计思维,融入了多元设计理念,凸显了人性化的设计主题.数字时代背景下,可借助新媒体等技术工具进行室内设计,拓展室内艺术设计新领域,提高室内设计效率和质量.探析室内艺术的本质特征,掌握室内设计的数字工具,促进优秀传统艺术的继承和发扬是新一代设计人员的重要使命.由冷先平编著的《艺术设计传播学》一书,从艺术设计传播知识体系与传播规律的角度出发,为室内设计思维方法、构想表达和传播交流提供了有效启迪.  相似文献   

9.
冯舸帆 《采.写.编》2022,(8):141-142+124
摄影诞生于19世纪三十年代,历经时代洗礼,其艺术形式日趋完善。当代摄影艺术表现手法百花齐放、各美其美,作品精彩纷呈,佳作层出。在高度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摄影凭借巨大的传播体量和海纳百川的包容性,艺术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本文从当代摄影经常使用的艺术形式编导置景摄影(tableauvivant)角度为切入点,通过分析置景、调度人物、摆放物品甚至精确设计相机角度,探讨如何将叙事提炼为一幅静态影像。  相似文献   

10.
2011年1月,胡锦涛主席访美期间,在纽约时报广场的大型电子屏幕上播出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针对这一由国家主导的宣传行为,研究者和一般受众均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国外受众尤其是美国的受众并不会对诸如国家形象宣传片这类由政府包装的宣传产生出任何的兴趣;有人认为这种公关行为至少可以增强美国对中国的认知;这西种看法均是从传播效果的角度来看待国家形象宣传片的播放的.有人从传播内容的角度进行了分析,认为《人物篇》所出现的人物并不能全面地代表中国,甚至有些人并不具有资格出现在国家形象宣传片上.不管是从传播内容的角度分析,还是从传播效果的角度进行评估,都没有触及国家形象宣传片与国家形象的传播与构建之间的本质关系.  相似文献   

11.
政治人物拥有政治权力,处于社会政治生活的中心,其公众形象深刻影响着社会公众对政治人物及政治系统其他方面的认知,也影响着政治传播的效果。建构主义强调认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以及个人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对认识的形成和"涉人"的社会现象研究是一种有效的理论和方法。本文以建构主义作为理论基础,分析公众作为"社会人"在政治人物公众形象形成中的主观建构作用,以及政治人物公众形象的建构机制。  相似文献   

12.
孙妮娜 《传媒》2021,(18):后插3-后插4
艺术是全世界通行的语言,是世界各国互通的窗口.纵观艺术传播的历程,可以发现国家发展必然伴随艺术革新,艺术的流动性使国际传播成为可能,各国艺术在世界舞台上碰撞,在相互欣赏中实现借鉴经验、优势互补.中国传统造型艺术之所以能够绵延至今,除了在本国范围内的传递与传承外,还离不开对域外各国各民族的传播与交流.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包含了书法、篆刻、国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和园林.从传播学的视域出发来思考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对外传播的动因、媒介、方式、路径和效果问题,结合古今重要的艺术传播现象和传播事实,对各门类传统造型艺术作综合性的宏观把握,当是研究中国传统造型艺术走向世界的一个崭新视角.我国拥有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传统艺术魅力无穷,在对外传播过程中引领时代风尚.为进一步发扬中华传统艺术,拓宽中国艺术的对外传播渠道.由张安华所著的《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对外传播研究》一书将着眼点放在中国传统造型艺术上,运用艺术学理论,从不同角度分析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的传播现象,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2017,(8):89-94
消费视域下,传统主旋律影视的主流化传播力和主流价值观影响力正逐渐式微,面临着制作模式化、传播碎片化、市场边缘化的危机,但这种危机的出现并未泯灭主旋律影视主流化传播的可能。2016-2017年,主旋律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主旋律电影《湄公河行动》、主旋律纪录片《长征》均在市场与口碑上取得良好成绩,印证了主旋律影视在大众消费文化盛行的今天仍具有主流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其关键在于如何进行内容创作与有效传播。本文将从政治逻辑,艺术逻辑和市场逻辑三个基本维度出发,分析主旋律影视的政治意识话语表达、艺术思想价值塑造以及传播过程中对市场痒点、痛点与兴奋点的把握,力求全面分析在消费视域下主旋律影视的主流化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4.
自艺术起源以后,人们对艺术的探索、追求与传播从未停止.从亚欧大陆古代艺术的两河流域文化艺术,发展到20世纪的现代艺术,世界艺术史经历了几千年的传播与发展.艺术传播的方式与载体也在历史演变中不断发展完善.自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艺术传播理念与传播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而我国艺术传播仍然只是以一种新闻传播类型存在,艺术传播理论体系并不完整,加之新媒体诞生对传统艺术传播理念与传播方式的巨大冲击,导致传统艺术传播逐渐走向衰落.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研究艺术传播发展史的发展现状,对完善艺术传播理论体系、促进艺术传播方式的革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十八大顺利闭幕,新一届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在新任政治局常委与记者见面会上的讲话成为国内外媒体和学者关注的焦点,此次讲话被认为是中国政治传播新动向的一个重要标志与转折点。运用叙事学理论对此次讲话进行文本分析,将政治传播置于叙事学视野中,将更有利于我们从微观角度去探究中国政治传播的新动向。一、政治传播与叙事学(一)政治传播概念简析。  相似文献   

16.
杜友君 《出版广角》2016,(19):88-89
《媒介叙事》以《环球人物》和《时代》周刊的国际人物报道为研究对象,广泛联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背景,对国际人物报道的内在规律进行科学分析,为改进对外新闻传播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社会化媒体正在改写政治生态。本文梳理了国外政治人物与民众沟通的策略与技巧;包括确保网民能够看到"你的"政治信息,到网民最常去的地方与他们交流,展现政治人物个性化的一面,为不同类型用户提供差异化工具,利用数据分析技术持续改进政治传播效果,整合社会化媒体与其他网络媒体等。  相似文献   

18.
秦洪伟 《传媒》2016,(20):76-78
本文在阐述景观艺术、电影艺术与意象经济媒介背景与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电影中的地域化景观艺术创意对电影艺术产业的推动作用.提出以具有传媒属性的地域景观规划设计为载体,能更好地传播中国优秀文化,进一步适应和促进我国艺术媒介经济全球化.  相似文献   

19.
张庆 《东南传播》2016,(4):36-38
在大众传播时代要使经典文学作品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需要采取符合大众传播规律的艺术手法和传播技巧,经典诵读文化传播成为了民族经典文化传承与发扬的重要形式。本文从民族审美文化的角度入手,论述经典诵读文化传播的艺术诉求,从审美的心理层面、情感层面和语言层面对经典诵读文化传播的艺术价值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贺强 《编辑学刊》2001,(3):58-60
自装帧设计被提升为装帧艺术的时候,我们已经明确地知道,装帧艺术在文化的传播中已取得了公众的认可.在艺术范畴里,这种观念的提升与转变对装帧设计者来说既是可喜的,又是无比艰难的.可喜的是,至少在出版行业,装帧设计者的地位已可与文字工作者相比肩;艰难的是,装帧艺术的商业性与艺术之间的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