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1924年首次实施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估以来,美国博士生教育评估模式经历了以休格斯和肯尼斯顿为代表的声望研究、以美国教育委员会实施的两次质量评估为代表的客观指标研究和以全美研究委员会为代表的相关定量研究三个阶段。评估方法论的不断改进也意味着质量评估的目的从单纯的声望排名转向了真正的质量改进。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博士生教育政策研究的核心是对“改革与变迁”的关注,即博士生教育结构化与多样化的政策议题。文章根据政策研究的三种研究取向,对博士生教育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并梳理政策背景与动因、政策特点与指向、政策实施以及政策评估,最后探讨未来研究的生长点,为中国的博士生教育政策研究提供启示和路径。  相似文献   

3.
博士生教育质量的评价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论述“以学生为中心”的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的主要内涵及特点的基础上,构建了相应的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对南京农业大学的博士生教育质量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一批高校相继试点探索博士生招生“申请–审核”制,并已成为我国博士生招生的重要制度形式。实践研究表明:博士生招生“申请–审核”制与自治两者间存在一定逻辑自洽,自治有助于落实招生自主权,孕育良好的博士生教育生态,契合了博士生教育特点。博士生招生“申请–审核”制,需围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这一共性目标,构建符合国情校情的规范化制度体系,并充分融入非智力因素的考察,以达至“自治”。基于学理分析、比较、调研访谈等方式,认为自治是博士生招生“申请–审核”制必然选择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博士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必须要适应当代中国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的整体背景,坚持高端引领,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博士生培养观念;优化博士生课程的设置,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博士生培养模式;加强博士生参与科学研究的能力和水平,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博士生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6.
借助扎根理论的分析范式,详细揭示了博士生学术论文发表的主要影响因素与深层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个人学术投入”与“学术发表期望”是触发博士生学术论文发表的前置条件和转化动力;“学术组织规训”与“导师指导策略”是影响博士生学术论文发表的“硬要求”和“软约束”;“职业发展规则”与“论文发表市场”的现实博弈是作用于博士生学术论文发表的“刺激”因素与“反馈”机制;且个人“投入”与“获得”效益的“非对称性”体验、“导师策略”与“制度规训”的“二律背反”矛盾以及“刺激因素”与“结果反馈”的“不稳定性”结构,共同构成了“博士生学术论文发表影响机制”理论模型,并在“主体—组织—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与彼此影响下塑造了“博士生学术论文发表的影响机理”。为激励博士生坚持“以学术为志业”,必须在主体、组织与环境层面合力共为,通过端正读博动机与学术发表意识、树立“以学术为志业”的认知态度,优化博士生教育的组织管理模式、加强和谐导学关系的组织构建,纠偏学术劳动力市场的环境氛围和优化学术期刊市场的信息化建设等,从而为促进博士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该课题以评估体系的有效性为切入点,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路径,具体使用文献调查、实地考察调研、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进行分析和研究。研究认为,评估体系的有效性取决于体系结构的合理性与评估过程的科学性、评估结果的影响力。评估的价值取决于评估的有效性,美国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在批判性反思中逐渐提高自身有效性,实现自我超越。应当在反思与借鉴中构建有效的中国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研究建议,中国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建设应该从提高评估体系的有效性入手。一是要保证评估体系结构的合理性,建立以内部评估为主,内外结合、不同层次的评估体系。二是要开展围绕评估有效性的学术研究,对评估进行质量调查与反思,使我国评估理论研究与实践在批判性反思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有效性。该研究还建议,在未来的相关研究中,应当构建评估有效性分析模型,对不同形式评估实践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同时还应针对不同评估阶段的有效性提出指导性原则,并通过实践去验证。  相似文献   

8.
博士生培养模式对保障博士生教育质量、助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价值。自中世纪开始,英国便以“精英式”高等教育享誉全球。然而,英国现代意义上的博士生教育滞后于大多数欧美国家,精致的“学徒制”被当作博士生培养的主要模式。随着博士生教育质量的内部诉求与外部问责,英国政府逐步意识到传统“学徒制”模式不再适用新时代博士生培养,开始积极探索新型博士生培养模式。目前,英国政府、大学、企业与其他社会组织形成博士生培养共同体。一方面,英国依托完备的政策制度、成熟的组织体系与充足的资金保障,搭建起稳固坚实的博士生育人“场”;另一方面,英国通过贯通型协同培养、高精度课程整合、导师共享型指导与交往参与式活动,营造了动态灵活的博士生培养“景”。可以说,英国初步构建了助力博士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全面“场景化”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博士学位论文反映了博士生所接受的教育水平和独立研究能力,是博士生培养质量的基本标志。目前,世界各国评价博士论文质量最重要的指标是“独创性”要求。笔者对英国博士论文的“独创性”标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研究,以期为中国的博士生教育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博士职业选择趋向多元化,使博士生教育面临一些挑战。聚焦“学生成功”是应对挑战的新转向。界定“学生成功”不再是传统习惯上以获得学位证书为依据,而是综合考量学生的教育结果与教育经验获取。因此,“学生成功”的要素、衡量标准、促进举措将是多元化、系统性的。麦吉尔大学认识到博士生教育存在的弊端,丰富“学生成功”内涵,聚焦学生可转移技能与健康,继而制定了“学生成功综合模式”。该模式内含学术、福利与学生生活、职业与专业发展三个方面,并凸显一些实施成效。“学生成功”是博士生教育的新旨趣所在,对我国博士生教育有重要启发。  相似文献   

11.
博士生教育规模急剧增大以及就业去向多元化顺应了知识生产模式转型的要求,但也使得传统的博士生教育面临新的困境:博士生“量”的增长未能带来“质”的提升;博士生“就业期望”难以在“就业现实”中实现。基于此,提出适当调控博士生培养速度,保持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平衡;调整博士生培养方案,注重博士生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推动高校与企业界的合作,拓宽博士生非学术职业路径。  相似文献   

12.
一级学科选优评估及其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级学科选优评估及其分析赵瑜王战军周学军近10年来,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尤其是博士生教育,在规模上得到了迅速发展。到1995年,博士生的招生规模达到了11056人。但是,调查表明,博士生培养普遍存在着博士不“博”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培养质量。为了解决上...  相似文献   

13.
对近年来西方学者博士生教育研究的主题进行了研究,将其归纳为博士生教育的规模与结构、学术指导与师生关系、流失率、完成率与修业年限、博士生教育的质量评估、博士毕业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和专业博士教育六个方面,指出这些研究可分为定量研究、定性研究、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三种取向,大部分研究仍然是纯经验性的,纯理论维度和历史维度的研究比较缺乏.  相似文献   

14.
博士生教育发展指数是指在一定区域和时间范围内博士生教育发展程度和趋势的状态。研究提出了表征博士生教育发展的三个核心要素:发展规模、发展条件和社会贡献,并构建了“五度十级”国际博士生教育发展指数模型。选取世界上博士生教育规模最大且影响力最大的十五个国家,以注册博士生数、每百万人口注册博士生数、高校教师数、R&D经费数、世界一流大学数、世界顶尖博士培养人数、近五年累计授予博士学位人数以及近五年每百万人口授予博士学位人数八个指标编制了国际博士生教育发展指数。中国要在世界博士生教育发展格局中取得更大成就,既要提升博士生教育质量,又要扩大博士生教育规模。国际博士生教育发展指数的建立对呈现并监测全球博士生教育发展状态、推动我国博士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特约主持人:厦门大学教务处处长,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导师,教育部评估专家组资深专家———邬大光教授主持人话语: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为高等教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土壤,以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现实问题为切入点是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工作者的共同责任。《黑龙江高教研究》开辟“博士生论坛”其目的就在于有针对性地、深入系统地研究中国目前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现实问题,以期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可谓是一个令人欣喜的举措,作为该论坛的一名主持人,我愿与大家共同努力办好这个论坛。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  相似文献   

16.
一个时期以来,对“立足国内培养博士生”问题的研讨文章、讲活之多,形成了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领域中继“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问题争论之后的又一次集中讨论的高潮。一些文章和论文阐述了很有见地的见解,对把这一讨论引向深入,从不同的角度起到了启发作用。我在阅读和研究了这些文章之后,认为有必要对“立足国内培养博士生”提法的性质和内涵做进一步深入的探讨。一、“立足国内培养博士生”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性目标陈家宽教授在1992年第2期《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上,对“立足国内培养博士生”的提法进行了很有  相似文献   

17.
并非所有的评估都是有效的.评估的效力取决于评估目标与教育质量的适切性、评估方法的合理性、评估结果的影响力.美国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估的效力在现实的挑战与评估有限作用的矛盾冲突中遭到质疑.质疑催生了评估效力判断与效力提升的路径,在学术研究与实践改革的互动中,美国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估通过强调以评促建的目的,提高评估方法的专业化水平,增强评估的影响力等路径,在反思与改进中促进教育质量提升的能力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8.
认为提高评估体系有效性是我国建设博士生教育强国的必由之路.为此,基于对美中博士生教育评估体系的有效性分析,为提高我国博士生教育评估体系有效性提出对策建议:进行批判性反思,使评估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开展科学评估,充分发挥评估的改进功能;严格过程管理,客观评价博士生学术绩效.  相似文献   

19.
博士生教育和学术劳动力市场之间存在紧密联系,但尚未有研究系统分析我国学术劳动力市场变革对博士生教育的影响。近年来,全球学术劳动力市场发生了巨大变革,我国学术劳动力市场也出现了“预聘—长聘”制度的引入、次级学术劳动力市场的形成、精英学术劳动力市场饱和、海外学术劳动力回流的冲击等变革趋势。以入口—过程—出口理论模型为分析框架,结合访谈调查资料及各高等学校公开数据分析发现,上述趋势对博士生教育的入口、过程及出口三个方面产生重要影响:博士生生源总量持续上升,但优秀生源向海外流失;在博士生社会化过程中,教学能力、职业规划能力及可迁移能力培养不足;博士生就业呈现“下沉式”和多元化就业趋势。面对学术劳动力市场的变革,我国博士生教育须进一步提升培养质量,并加强对博士生教学能力、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与可迁移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欧洲校企联合博士教育项目发展的背景、动机、类型与内容.在推进欧洲高等教育区和欧洲研究区的建设进程中,大学与企业基于不同的动机和利益诉求,在博士生教育阶段签署合作协议,建立了不同类型的联合博士生教育项目,企业实质性地参与到博士生培养过程中,并为博士生课题研究、就业提供支持和帮助,建立了富有成效的“开放式创新模式”,实现了大学、企业和博士生三方的共赢.这对我国博士生教育改革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