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属于同一层次的不同类型。其教育目的是培养出既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又能较好地适应行业或实际职业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由于我国从小学到研究生长期采用的是标准化的教学模式,相对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教育成效来看,对专业型人才的培养重视不足,使得研究生毕业难以满足社会对专业型人才的需求。应当增加专业型研究生比重,同时大力推广应用型课程,解决研究生脱离社会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从科学发展观看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科学发展观审视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现状,在研究生学术水平与实践能力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建议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出发,改善研究生培养模式,增加教育经费投入,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建立有效的导师遴选制度和质量保障体系,大力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3.
正确认识学术型与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模式,对于促进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引导研究生导师的教育思路以及研究生自身对培养方向的理解,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学术型和全日制专业型硕士培养目标、教育情况以及课程设置和教学环节、评价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促进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深入,培养多层次的研究人才。  相似文献   

4.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基地,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立德树人.临床医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学习特点在时间和空间上都给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一些新问题.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当前心血管病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和指导教师思政教育教学现状,为指导和改进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探究临床医学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在入学特征、培养过程和毕业结果上存在的差异以及两者结果影响因素上的不同,为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完善提供依据。利用2021年度研究生培养质量反馈调查数据,研究发现:在个体特征和入学动机方面,两类硕士存在显著差异,“殊途”明显;在培养过程方面,专业型硕士生对培养过程的评价整体较低;在毕业去向方面,两类硕士异中有同,毕业生就业部门均90%以上为医疗卫生机构,且就业岗位多为专业技术岗。进一步分析显示,无论对于学术型硕士还是对于专业型硕士,入学特征中的个体特征均能很好地解释两类硕士是否读博,培养过程能更好地解释就业满意度。研究建议,要进一步明确两类硕士培养目标与招生定位;完善培养过程,提升专业型硕士培养质量和学习体验感;增强针对两类硕士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研究生教育自1978年恢复招生后不断改革和发展,现已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根据《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报告(2002—2010年)》提出的目标,到2010年要达到在学的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20万人、博士研究生15万人,如今由于近些年我国博士生扩张速度过快,到2004年已有在学博士生165,610人,提前6年就超过了这一目标,到2013年在学硕士生的规模达到1,719,818人,也顺利完成了硕  相似文献   

7.
专业型研究生的培育对医疗行业具有重大意义,但现今我国对于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计划仍存在争议与缺陷。在此浅谈专业型医学硕士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及每个阶段中的重点,从而培养符合现代医学事业所需求的人才。  相似文献   

8.
2013年5月以来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了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轨合一”的制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何在这场变革中与时俱进,我们将结合我院神经病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践中的新举措,探讨双轨合一制度下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9.
当前,全日制专业型研究生的教育现状与人才培养质量不尽人意。本文从课程教学、论文要求、实践基地建设、双导师模式出发,基于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式进行分析,提出个人思考建议,以期为培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能力的提升提供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10.
本文立足地方综合性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探讨学术型学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协调发展问题。首先从现状调查入手,进而对内部与外部两个方面的动力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两者协调的动力机制及发展模式,最后,提出学术型学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形式结构、学科结构、层次结构、区域结构、类型结构方面相应发展对策与建议,以期为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提供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11.
全日制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经过近两年的发展已取得一些成效,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文章通过调研目前全日制专业型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并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全日制专业型研究生培养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该体系的建立,完善全日制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随着对高技能专业人才的需求的增加,当前中国的专业型研究生教育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建立有效的财政资助体系将有助于促进其规模和质量的提升.从发达国家经验看,助学贷款是专业型研究生资助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本文首先从理论上论证了专业型研究生采取成本分担与助学贷款政策的依据,并从成本和收益视角提出了贷款配置的基本原则.其次,研究以美国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所得结果与理论观点基本一致,有以下发现:(1)助学贷款在专业型研究生资助中所占比重较大;(2)联邦政府在专业型研究生贷款的发放和补贴中承担了主要角色;私人机构对专业型研究生贷款也相对学术型研究生更高;(3)贷款在配置时兼顾了专业型研究生教育的成本与收益因素.最后,本文结合理论及美国的实证结论,探讨专业型研究生贷款配置原则对中国的启示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根据博弈理论探讨研究生群体面对奖学金评比可能采取的不同策略,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不同类型研究生群体在信息不对称情形下的奖学金运作策略博弈模型,该模型在研究生群体的良性竞争条件下,使研究生能够在社会实践与科研中合理安排时间,使研究生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并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同时让奖学金管理者更好地制定研究生奖学金评选制度,从而达到激励研究生群体积极投入学术研究与社会实践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非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路径与重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发展非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必要性并对该类型研究生教育予以界定,认为建立起相对独立的、规范化的非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体系是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各种高级专门技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需求的有效举措.指出规范现有教育类型、开拓新的教育项目、培育新的培养单位是形成相对独立的非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体系的基本途径,培养非学术型硕士生的学科领域应集中在应用性学科和科技发明涌现领域,人才培养定位为各种非传统学术岗位所需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应为产学研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内教育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教育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本文结合国内行业发展,已有的国内外的研究,给出一些思考。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是针对专业型硕士的培养,由于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成为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因此要区别于国内较成熟的学术型硕士培养方案,特别是要紧密结合特定职业的需求来制定培养方案。二是针对高校硕士生导师的培养,由于现有的硕士生导师大多是经过学术型的培养而获得博士学位的,因此在他们承担专业型硕士生培养之前以及过程中需要一定的培训。  相似文献   

16.
发达国家的研究生教育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胡宁 《高等理科教育》2006,(1):31-34,38
从宏观上来看,发达国家研究生教育主要有学徒型、专业型、协作型和教学型四种模式。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各种模式之间并不存在严格的界线,而是相互交叉的,在招生与培养过程各个环节(指导方式、修业过程、论文要求、学位授予等)采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模式各有优缺点,在发展过程中互相借鉴,呈现出相互融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ini-CEX测评工具在中医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急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急诊科轮转的60名中医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入科前后在拟定好的时间段内进行Mini-CEX评价量表考核并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学生量表情况。结果:经比较,各项医疗面谈技能、体格检查技能等能力较前均有所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学生认可度较高。结论:通过Mini-CEX方式,可弥补传统临床考核的不足,增进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应对急诊各项疾病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8.
新形势下,培养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兼具的高水平专业型研究生已成为当前研究生教育亟需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专业型研究生有别于学术型研究生,在培养方式上也应与学术型研究生有所不同。该研究针对现行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模式中校企合作模式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原因分析,提供以工程项目为载体的专业型研究生校企合作新型而有效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自我导向学习理论视域,为了更好适应农药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探索并践行以学生自我引导为核心、以教师他人引导为辅助的教学模式,寻求一套符合全日制农药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和应用型人才教育的培养模式,能够为加强学生专业技能和实际工作的培养,使之满足社会的实际研究工作需求,从而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输送有用的人才服务。  相似文献   

20.
学术规范与研究生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建构学术规范首先必须围绕其内涵对研究生展开学风建设:在操作层面上,训练形式规范;在实践层面上,提倡道德自律;在价值层面上,鼓励创新立身,创新是学术规范的核心和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