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我无意中看到有李正坤的一篇论文《〈陌上桑〉中的使君形象小议》,它否定了人们的传统认识——使君是一个好色鬼,认为使君是诗人虚构的一个人物形象,诗人虚构使君是为了更进一步反衬出罗敷的美丽,流露出官本位思想(使君对罗敷的审美具有权威性)和说明美的超时空性。  相似文献   

2.
《陌上桑》的主题并非反封建的主题,诗中的罗敷并非反封建的斗士,“使君”也并非荒淫无耻之徒、仗势欺人的恶棍;《陌上桑》的主题也并非歌颂中国古代妇女的勤劳、美丽、聪明,不慕富贵,对爱情的忠贞不渝。综观乐府诗的发展史和《陌上桑》的内容、结构和表现手法等方方面面,我们就会发现《陌上桑》并非是一首爱情的赞歌,而是一首应兴娱乐之作、一首艳歌而已。  相似文献   

3.
4.
《陌上桑》主题新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陌上桑》的主题并非反封建的主题,诗中的罗敷并非反封建的斗士,“使君”也并非荒淫无耻之徒、仗势欺人的恶棍;《陌上桑》的主题也并非歌颂中国古代妇女的勤劳、美丽、聪明,不慕富贵,对爱情的忠贞不渝。综观乐府诗的发展史和《陌上桑》的内容、结构和表现手法等方方面面,我们就会发现《陌上桑》并非是一首爱情的赞歌,而是一首应兴娱乐之作、一首艳歌而已。  相似文献   

5.
胡丹 《考试周刊》2012,(34):13-14
《陌上桑》(以下简称《陌》),是汉乐府民歌中最优秀的篇目之一,在《乐府诗集》中属《相和歌》,最早见录于《宋书.乐至》,题为《艳歌罗敷行》,在《玉台新咏》中题为《日出东南隅》。自古以来,众学者对它的题材、人物形象、创作年代等多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而对于其文章主旨的把握,传统的观点是比较一致认为,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汉乐府诗《陌上桑》的主题进行了探讨 ,认为该诗通过写罗敷的外貌美、人格美、才华美 ,抒发了叙事人对主人公的喜爱、赞美之情  相似文献   

7.
白居易的《长恨歌》,是我国古典长篇叙事诗中流传最广,影响极深的作品之一。然而这部作品究竟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却成了历史学者聚讼纷法的问题,迄今仍无定论。这在我国文学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古代学者,有的认为该诗是“讥明皇建于色而不悟也”(唐汝询《唐诗解》);有的认为“不过述明皇追怆贵妃始末,无他激扬”(洪迈《容斋随笔》连昌宫词条)。前者为讽喻说,后者为爱情说。建国以来,研究者们对个长恨歌》主题展开了几次讨论,各抒己见,相互法难,除讽喻说与爱情说外,又出现了“双重主题”说。这三种说法,虽各有依据,但也…  相似文献   

8.
《荷塘月色》(以下简称《荷》)问世以来.人们都公认它是一篇精妙的写景抒情散文,但其主题至今仍没有令人信服的论断。我们分析任何文学作品,都应从文本出发,并辅之以背景材料等因素综合考量。基于此。笔者认为本文的主题应概括为:人生的忧愁似淡犹浓。亲近自然偷来片刻宁静的喜悦似浓还淡。  相似文献   

9.
《荷花淀》是孙犁的代表作,写于1945年春,一经发表,立刻受到根据地读者和文学界的注意和喜爱。小说以其清新的风格反映和歌颂了人民群众抗日救亡的英雄业绩,饱含着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主义精神,特别是以其对中国农民人格的塑造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今天,我们读这篇小说时,越发感受到它的非凡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关于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学术界的认识很不一致。概括起来有三种观点:讽谕说、爱情说、双重主题说。本文从社会心理(包括作者的创作心理)、文本解读及结构形式等角度阐述了《长恨歌》的主题,认为这首诗的主题是歌颂李杨爱情(并升华到广泛意义),其中还有作者的爱情观的寄托。  相似文献   

11.
来理学开山祖周敦颐的《爱莲说》,仅119个字,却是烤炙人口的名篇。九百余年来人们对其主题的理解众说纷坛,莫衷一是。归纳起来,通常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它是周敦颐为了批判陶渊明的归隐和世人的趋炎附势,宣传“莲”积极入世、不同流合污的思想而写作的一篇追求儒家君子人格美的千古绝唱;另一种认为是周敦颐为了宣传佛家“爱莲”的净集思想而写作的一篇佛理颂歌。能否正确理解《爱莲说》,关系到能否正确评价“未理学之宗祖’调敦颐思想的问题,因此对《爱莲说》的主题很有研究的必要。笔者通过全面考察周敦颐思想的发展情况,发现通…  相似文献   

12.
在接受美学理论的观照下,重新解读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对潜藏着许多不确定之域的小说文本,努力进行意义建构,探寻新的意蕴。不惑于作家自己说的‘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之说,从文本内在情节结构和发展脉络着手,发现作品直刺人性的黑暗、呼唤真人出现这一新的主题。小说也因此具有了永恒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3.
汤泽良 《学语文》2012,(1):20-21
见于人教社《语文》九年级上册的《故乡》是篇经典作品,各种教学参考用书对其主题的界定有:一、“故乡’?是中国人精神的反映;二、表现中国社会愚昧、落后、贫穷的轮回;三、渴望纯真的人与人的关系。由于说法不一,各个有理,所以难以选择。语文出版社《九年级语文教师用书》明确为:“说以‘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主要通过闰土、杨二嫂二十多年前后的变化,描绘了辛亥革命十年间中国农村经济萧条、衰败的悲惨景象,揭示了广大农民生活痛苦的社会根源,同时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14.
《药》的主题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的小说《药》,就其主题思想而言,自从一九一九年五月在《新青年》发表以来,六十余年,出现过各种各样的评论。有的评论歪曲它的主题思想,或认为小说表现的是“鲁迅对于世间的恐怖”,或认为小说的“正题旨是亲子之爱”。最近几年,一些评论者,力图按照作品的本来面貌,正确阐述《药》的主题思想。大家的意见虽然并不完全一致,但是都共同认为,小说《药》的主题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批判了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严重脱离群众的错误,现行的全国统编中学《语文》课本即用此说。这几乎成了今天的定论。  相似文献   

15.
对于《石钟山记》,几乎所有分析文章都把它的主题归结为:凡事必须经过调查研究,切不可轻信道听途说或主观臆断。其根据就是课文里作者的议论:“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我认为这样归纳主题是非常肤浅的。因为它只抓住了作者的一句话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长生殿》的创作意图、戏剧情节的关系、主要人物唐明皇由昏庸到忏悔的过程,以及杨贵妃性格特征等的分析,论证了该作的基本主题,认为它既不是“爱情悲剧”,也不是“爱国主题”,更不是“主题矛盾”,而是写昏君的忏悔,并借以“垂戒来世”。  相似文献   

17.
《风)夜归人》是吴祖光先生的代表作。多年来,评论界一直把这部优秀的作品视为革命题材的剧作。然而,这部作品的真正价值在于它对人、生活、生存价值这些普遍而永恒的问题的探讨。吴祖光先生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在剧中表现了个人生存的艰难,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由、独立人格的追求。  相似文献   

18.
张春勇 《文教资料》2009,(25):14-16
<藤野先生>不是一篇纯粹的感谢师恩的文章,它的思想感情深沉而复杂;<藤野先生>也不是泛泛而谈的爱国主义作品,他的爱国情感有明确的目标指向--深刻批判国民庸俗、愚弱、麻木的精神面貌,表达自己弃医从文、救治国民精神病苦的决心.通过深入研究鲁迅的创作动机.认为<藤野先生>的主题应该是歌颂藤野先生的人格美,实践立人思想,改造国民性.  相似文献   

19.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第三册选有刘宗明的《北京立交桥》一文,文后第一个练习题是对选文思想内容的理解。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与之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对这一习题作了如下填写解答。(加线部分为填写解答的文字,余为原题):这篇通讯,运用叙述和描写报道了北京立交桥的飞速发展情况。它叙述了从1974年起十年来北京立交桥的发展情况和作用;它描写了北京立交桥的优美形式和市容的美化;它赞美了首都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细读选文,不难发现这一说法很欠准确:一是弄错了时间概念;二是没能揭示出作者写本文的用意,忽略了本文深刻…  相似文献   

20.
《汉宫秋》的主题可以从作品、世界、作者、读者这四个角度来分析:第一层是"爱情"层,叙述汉元帝和王昭君的帝妃爱情故事;第二层是"政治"层,即通过《汉宫秋》中的政治事件来隐含地表现当时的一些政治问题;第三层是通过戏剧故事含蓄的表达出才士不遇的情怀;第四层则是通过戏剧中的冲突和矛盾而反映出的人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