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贺胜亭 《陕西教育》2009,(10):22-23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在一些课堂上,教师组织了大量的活动,课堂看起来很是热闹,但热闹的表面却掩盖了学生的盲目,激烈的辩论中透射出学生的盲从,操作中夹杂着学生的随意,合作探究成为少数学生表演和主宰。这些现象已经引起了教育专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一、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1.提问过于简单。有些教师常常设计大量的、让学生很容易答出或者是一些容易让学生高兴、激动的问题。这种提问很可能沦为一种课堂“作秀”,尽管表面上很热闹,但往往会偏离提问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前,课程改革正在进行,随着课改的深入,初中数学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课堂气氛也变得活跃起来。表面看上去,很热闹。但是,冷静下来仔细思考:究竟什么样的课堂是学生喜欢的,什么样的课堂是我们想要的。  相似文献   

4.
新课改实验,听到的课大多很热闹,课堂上师生间的合作互动,气氛热烈,甚至常常看到“学生争着上台,教师欣然下台”的场面。给人的感受是:实验教师投入了满腔热情,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学生比以前活跃了。这似乎是符合当前的新课改精神的。可是,是不是课堂上越“热闹”就越“活”呢?未必。如果课堂上只是表面热闹,学生对知识并未掌握,思维并未得到锻炼,能力并未得到增强,这绝对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活”。就语文科而言,笔者倒很推崇一种“静中求活”的课型。即是课堂上大部分时间是安静的,但由于教师的精心组织和引导,全体学生的思维却总是处于活跃…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的语文课堂比以前更热闹了,学生课堂学习中的“动”越来越多了,如表演、讨论及操作等。这意味着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和学习方式的改革。但是,在出现了许多令人欣喜的“动”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合时宜的“动”,热闹的课堂显得有点“乱”了。这很有必要引起我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听了很多公开课,“热闹”几乎是共性,学生发言踊跃,气氛热烈.但笔者总觉得这样的课热闹有余而安静不足,倒不是说热闹不好,而是觉得热闹之中似乎少了一个让学生自主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环节.思考是课堂的灵魂,课堂因思考而精彩,学生因思考而深刻,学生也因思考而成长.  相似文献   

7.
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中,信息技术课的课堂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究活动,给出主题内容,让学生自己探究,课堂上是很热闹,但学生们的收获到底有多少呢。在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备好教材,然后按照教材的范例逐步演示每频道操作步骤,学生按照教师的演  相似文献   

8.
在各种示范课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课堂上学生“热闹”的场面。每当看到“热闹”的课堂,我不禁庆幸这个班的学生遇到了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堂好课,诸子百家,各有说法。但我认为物理中的很多知识点抽象难懂,不少学生有畏难情绪,必须有幽默风趣的授课教师,在一堂充满知识容量的课上,保证让看门道的学生看到门道,同时又让喜爱热闹的学生感受到了热闹,这就是我对一堂好课的基本要素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胡坤 《考试周刊》2014,(79):176-176
<正>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是当前初中美术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现阶段的美术教学其实处于一个很尴尬的位置。因为不是考试科目,学生存在较重的应付心理,或者把美术课当做嬉笑玩闹的课堂,导致美术课也许可以上得很热闹,但是"课上热闹,课下全部忘掉",学生在嬉笑打闹中什么都没有学到。这些现状使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变得至关重要。那么,我们要如何提高初中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呢?笔者通过多年教学得出以下经验。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改革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活力。原有的课堂中重教材知识的灌输,轻学生生成资源开发运用的状况,有很大的改变与进步。教师开始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出现了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但也有一些课堂师生互动很热闹,实质上课堂漫无目的,教学目标不明,课堂教学无所得或者所得甚少,课堂教学失去了有效性、方向性。  相似文献   

11.
每位教师可能都有过这样的想法:希望自己的课堂该“热闹”的时候“热闹”起来。课堂上,我欣慰的是看到学生们静静倾听的样子,看到他们专注思考的神情,看到他们舞动的笔杆,听到他们琅琅的书声。而我最感欣慰、自豪的是看到他们为了观点的不同而争辩,各说理由……这时候,各种思想在交流,不同的观点在碰撞,相互之间有争辩也有欣赏。学生积极主动地、自发地参与到教学之中,他们进行合作、探究,真诚的交流。这样“热闹”的课堂才算是有收获,有价值的。“死气沉沉”的课堂已经不受学生欢迎,“热闹”的课堂是我们语文教师努力的方向。怎样才能把“死气沉沉”的课堂变得“热闹”起来?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一、首先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课堂上教师通过创设某种任务给学生,让他们去完成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在快乐中也增强了自信心。教师的赞许语言,或一个眼神,一个微笑,或一个亲切的手势,是给学生莫大的鼓励。在老师的爱心关注下,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提升。一个自信的人,很容易拥有决心、耐心、勤奋、好学等优良品质。我教过一个学生,他性格内向,平时很少与同学交流,碰见老师只是脸红,不敢打招呼。在语文课堂上他常一言不发。一次,在语文课上,我拿他的作文当范文来读,还给予很高的评价,表扬他的作文写得细腻有味道。经过那次后,这位学生有了很大变化。上课敢举手回答问题了,课堂上积极思考,考试成绩也稳步上升。二、用爱心营造轻松融洽的课堂氛围  相似文献   

12.
一般认为,课堂中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围的标志是“热闹、气氛活跃”。但是,有些课堂虽然轰轰烈烈,细加观察却是“静不足,闹有余,冷热不调,效益不高”,尤其是形式上的观摩课,热闹的气氛往往是教师刻意包装的。考察课堂中有没有良好的心理氛围,可以从外部表现和内心体验去分析。外部表现 1.发言积极。教师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思维距离和思维空间,但学生的发言依然很积极。发言的学生要广泛,发言中即要有循规蹈矩的规范答案,也要有奇思妙想的意外收获,还可以是离题的高谈阔论,几个错误的答案也在情理之中。一时的众说不一,或几个学生  相似文献   

13.
最近听了几节小字语文阅读教学汇报课,其中有县级的,有乡级的,也有校级的。在这些教学课堂上,所有出课的教师,都在尽其所能地运用着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辅助手段:孩子们在课堂上看到了图,听到了声,课文中的景象非常直观地展现在每个孩子的眼前,整个课堂教学看着热闹、听着热闹,学生们的活动也很热闹。但总感觉这样的阅读教学在“读”上存在着几多缺憾。  相似文献   

14.
在科学课堂上,我们经常见到如火如荼的活动场景,学生人声鼎沸,忙得不可开交,气氛很热烈。可是表面热闹的背后总让人感觉到一种忧虑,这是有效的科学探究吗?课堂上,学生活动了,动手实践了,科学探究就一定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颜治 《湖南教育》2009,(12):34-35
有那么一段时间,我很是追求课堂的热闹,注重课堂的教学气氛和教学形式的不断翻新,学生的笑脸和欢呼都让我感到满足.但不久问题就出来了,学生变得不再沉静,更为可怕的是不会思考问题,老师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做.面对这种情况,我有意识地对课堂进行了调整.平实的课堂、扎实的基础、灵动的思维是我现在的追求.要做到这些,离不开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学生会学习了就有了后续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前,有很多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习惯了由自己先提出问题,再让学生思考作答,有的教师提问一个接着一个,学生则疲于应答。造成的后果就是往往看上去课堂很热闹,实际效率却不高。究其原因,一是教师提出的问题不精准,没有适当的难度和意义,学生稍加思索就可以作答,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二是总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问题意识淡化,思维创新缺乏。而新课程要求,在课堂  相似文献   

17.
优化课堂教学 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中信息技术课,由于课时较少,而且不参加高考,所以学生不太重视,甚至学得非常被动.而课堂上,没有学生的主体的发挥,少了学生的积极参与,看上去很热闹的课堂背后却是学生思维的迟钝、学习的被动.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满堂讲""满堂问"这样的课堂表面看"能出分数""很是热闹",但深层看总缺少一些东西。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就指出这样的课学习方式太过单一,学生缺乏学习动力,教学偏离学生起点,学生只是课堂接收器、应答器、答题器。如何有效转变学习  相似文献   

19.
面对课程改革,我们在探索中前行.我们努力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渴望让自己的课堂变成智慧的课堂.可有时我们却很茫然:课堂上,让学生自主学习却常常变得热闹有余,效果甚微;……  相似文献   

20.
在科学课堂上,经常可以见到如火如荼的活动场景,学生忙得不可开交,气氛很热烈。可是表面热闹的背后总让人感觉到一种忧虑。这是有效的科学探究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