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默读评价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我们应根据默读的特点,合理地确定评价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要发挥教师智慧,因"生"制宜,做好评价。通过评价反馈,强化优点,改进不足,这样让学生领会默读的真意,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默读习惯、默读能力,进而达到提高默读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宋儒理学大师陆九渊曾说:“读书切忌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作为音乐鉴赏教学引入这一思想有非常意义,“涵泳”,意为沉浸水中潜行。用于读书,指全身心投入书中境界:或默读静思,品味鉴赏;或高声诵读,以声传情。而音乐鉴赏中聆听音乐更是如此,音乐欣赏的“涵泳”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感受、领悟、吸收、升华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刘方 《四川教育》2020,(3):45-45
古诗词的教学策略多种多样。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中涵泳,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引导学生潜心沉浸,揣摩推敲诗词中的精华,让情感抵达学生的心灵深处,引导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情动而辞发,丰厚经典文化的内涵。一、反复诵读,读中涵泳反复诵读,读中涵泳是培养语感最有效的策略。教师在古诗文教学中,应积极发挥诵读、涵泳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语感,引导学生多读多悟,形成语感;积极创造情境、唤醒学生的体验,引起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4.
感悟是阅读教学模式之一,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是学习的起点。提升学生的感悟水平,需要在阅读教学中推动感悟的深化,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从四个"引导"着手,即:引导潜心涵泳;引导联系语境;引导丰富想象;引导切己体察。  相似文献   

5.
每当提及阅读,我总会想起曾国藩曾提出的"涵泳"二字。涵者,好比春雨润花,清渠溉稻。泳者,则好比鱼之游水,人之濯足,一切都是活泼自然的发生。我想,对于孩子们而言,阅读就应该是这般如呼吸一样自然而又愉悦的事情。然而,低年级的孩子刚刚踏上阅读旅程,显然并不能沉浸到阅读的世界中,让自己领略"涵泳"的美好。这时,就需要评价的力量来推动阅读的前行。  相似文献   

6.
张辉  王鸿 《生活教育》2015,(5):85-86
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彰显叙事性文本价值取向的"语用"训练点稍作驻足,以言语形式为关注点,潜心涵泳,反复玩味,领悟语言特点,掌握言语规则;并引导迁移运用,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7.
在古诗词教学中,所谓"涵泳",就是将学习主体的身心浸润在诗歌意境之中,促进其对诗歌意蕴的内化与吸收,形成对诗歌更加深切的体认与把握。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涵泳,引领学生走进诗歌的内核。具体应做到:诗性相通,让涵泳与"敬"融生;诗韵相生,让涵泳与"思"融合;诗情相伴,让涵泳与"乐"融通。  相似文献   

8.
静思默读具有促进学生思考、帮助文本理解,彰显个性化阅读的重要价值。在平时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静动结合,读与悟、品与思并重?本文从"实小之星"赛课的课例谈起,分析默读的尴尬处境,进而重新认识默读的作用,并从时间、方法、策略等方面引导学生学会静思默读,使他们"读""思"并举,在静默的课堂中让心灵与文本快乐地旅行。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引导孩子主动使用语言,踊跃表述意愿,帮助孩子成为积极的语言运用者。笔者认为通过"看图讲述"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引导幼儿"自圆其说",对发展孩子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多向性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是提高孩子语言运用水平。笔者分别从"在延时等待和评价中给予孩子‘自圆其说’的时间"、"‘自圆其说’要注重引导孩子最大限度地‘圆出道理’和"借助启发式的提问帮助幼儿走出自圆其说的僵局"三个角度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前的阅读教学,教师常常有意或无意地对默读避而远之,这造成了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不明显一个重要原因。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默读,以达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能力,既讲究默读时机的选择,默读策略的运用;也重视孩子默读方法的指导,培养他们的默读能力。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1.
李红 《山东教育》2011,(29):18-19
我们称赞一堂语文好课,常常说这课真有"语文味"。"语文味"究竟是什么"味"?什么样的语文课称得上有"语文味"?特级教师王崧舟说,"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化用朱光潜先生的话:"慢慢读,欣赏啊!"语文味:始于咬文嚼字,就是在语言文字中"出生入死"!阅读教学中就应该由此入手。一、从文本的关键词语入手涵泳探究  相似文献   

12.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语文学习总目标之一。因此,引导学生诵读古代经典诗文,传承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构建古代经典诗文的读写链接,引领学生绵延亘古文脉,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责任与骄傲。一、涵泳经典潜滋暗长待薄发诵读古文,满口留香。古诗文要读得充分,读得好玩,要注重孩子的兴趣情感培养和个人体悟的交流,淡化古诗文的表达技巧及其内涵的深度挖掘,通过生动有趣的诵读、文化熏染的赏读、活泼带劲的赛读,让孩子爱上古诗文,走近古诗文,乃至敢于自创古体诗文。  相似文献   

13.
<正>在当前课堂阅读教学中,书声琅琅,议论纷纷,热闹异常,看起来一派繁荣的自主探究之象。由此,默读成了被打入冷宫的妃子,遭遇了冰冷的舍弃。其实,默读作为一种有效的阅读形式,对文本的理解和梳理,解读文本内涵,具有同朗读一样的功效,也是不可或缺的。默读引导在课堂中大有用武之地。那么,该如何进行有效的默读引导呢?一、动与静转换,加强感知性默读感知性默读是指阅读者通过感观系统接触语言文字,了解阅读材料字面信息的过程。在初步课文时,教师要抓住  相似文献   

14.
“涵泳”对读书来说很重要,但有不少人不明其义,把它写作“涵咏”。例如: ①二是要沉潜涵咏,重在领悟。 (《语文教学与研究》1995年第9期) ②“腹有诗书”之“有”是占有,必须通过诵读、默读而涵咏、浸淫其中以期  相似文献   

15.
何美娟 《广西教育》2014,(41):46-46
正"默读"是不出声地读书,是语文教学中训练阅读能力的一种方法。有效的默读能培养学生精读、专心阅读的良好品质,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但是,不少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默读"流于形式,大都呈现出"朗读有余,默读不足"的现象,究其原因,是教师在主观上认为默读在课堂教学中很难出彩,默读的课堂不够活跃、热闹。那么,怎样才能使默读得到有效运用呢?一、边默读边批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指导学生默读时要让学生养成边默读边批注的好习  相似文献   

16.
课堂设计突出教师和学生对文本理解的交融,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读、理解、鉴赏、表达等能力.课堂由“感情主线”这一主问题引导学生揣摩作者感情的变化;学生在读中理文脉,在读中涵泳鉴赏;教师点拨指导,评价激励.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体现了学生和文本、学生和学生、教师和学生、学生和自我等多重对话理念.  相似文献   

17.
正"读"字当先,激发兴趣。默读、吟读、诵读、个人读、集体读,不一而足,读得朗朗上口之后,再引导学生对照课下注释默读,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大意,要求背诵就水到渠成。其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试想一下传统私塾背诵式教学死记硬背虽不可取,但通过读来培养语感、积累存储,进而引导理解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乃为启蒙,没有文言文语感,文字生疏,且无停  相似文献   

18.
<正>"涵"在《辞海·词语分册》中的解释是"沉浸";"泳",就是游于水中。"涵泳"一词,在左思《吴都赋》中就已有"涵泳乎其中"的应用。"涵泳"本是我国古代母语教学中独具魅力的一种基本教学方式。宋代大教育家朱熹就是把"涵泳"作为语文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提出:"学者读书,须要敛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泳,切己省察。"经过世代相传又能够因时而变的任何一种教学法都有其共性的指导意义,那么,如何在今天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涵泳"呢?  相似文献   

19.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涵泳法进行赏析,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散文欣赏水平。通过美读进入作品的意境中,展开换位思考体会角色情感,揣摩词句感悟作者的理性思考,借鉴创作有助于学生进行能力迁移。这些方法都基于涵泳法展开,促进学生散文赏析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为什么要重视学生的默读呢?因为默读很重要:一方面,默读是我们每个人一生最常用的阅读方式;另一方面,默读有很多好处:它不会影响别人,它的速度较朗读快,它便于思考与揣摩,便于消化与吸收;默读还使我们沉浸在作品中,尽情享受阅读的快乐。那么,怎样开展默读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