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个性”是创新的基础,它体现了个体独特的观察、思维与独特的创造。生命要具有个性,作文教学有利于个性的发展。作文教学应尽最大的努力去树立学生“个性”的旗帜,学生的习作应尽可能体现他个性的光芒,“求真”,“求趣”,“求异”,“求新”。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作文要“发展个性”“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就告诉我们,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应该坚持走个性化之路,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个性特长,使学生在生动活泼、自由发展的活动中成长为个性特长鲜明的人才。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以我手写我心”,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写自己想写的事,抒发真情,张扬个性,成为今天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在创新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作文以“率真”为主,以“真诚”为高,以“个性”为美,真正做到了“我手写我心”。作文就其本质来说,是作为写作主体的学生的内在精神与独特个性的自由呈现。因此,教师引导学生旗帜鲜明地表现自己的独特感受,彰显自己的独特个性。在作文中描述喜怒哀乐,倾吐肺腑之言,叙述一念之差,吐露心中至爱,诉说烦恼忧愁,书写理想追求。发表主张见解,表现气质风度;用真话、真情打动别人,使一个个血肉丰满、富有个性、鲜活独特的“我”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彻底地消除作文中的那个社会的、共性的、面孔相同、个性相似的“假我”。  相似文献   

4.
一、在引导方法上实现创新 传统作文指导的步骤是“先导后写”。一般的做法是先说说写作的步骤及方法,再读几篇范文,然后让学生写作。这种模式过于强调“章法”,使学生作文“千篇一律”,缺乏个性。新课标下的作文指导应注意调动学生作文的主动性和能动性,顺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让学生在不受拘束的情况下先自由地写,而教师的“导”则建立在学生“写”的基础上,使之既“导向”明确,  相似文献   

5.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 ,而学生个性的独特发展是创新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它体现在个体独特的观察、思维与创造。作文教学应尽最大努力去树立学生“个性”的旗帜 ,使学生的习作尽可能体现其个性的光芒。但当前学生作文最令人不满的是 :似曾相识。从内容看 ,题材大同小异 ;从语言看 ,文字表述方式雷同。比如写一个令人敬的人 ,则往往是写清洁工人扫地或某人拾金不昧 ;写清洁工人则都是在一个寒冷的早上 ,人们还在熟睡 ,路上还很冷清 ,清洁工人已经在认真扫地 ;最后的赞颂之情也是相同的。作文是生活的反映 ,更是生命意义的体现。学生的…  相似文献   

6.
作文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尊重和保护他们的个性,顺其自然发展;抓住机遇,适时放松,激发学生写作热情,使他们想写、乐写,自觉纠正高三作文“滑坡”现象。  相似文献   

7.
个性是创新的基础。它体现了个体独特的观察、思考与创造。作文是集听、说、读、写为一体的,学生习作是学生个性学习和创造活动的过程。习作能力是他们语言素养的综合体现。生命具有个性,作文教学应有利于个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为了全面落实新课标对作文教学的要求,扭转中小学作文普遍存在的“假”、“大”、“空”现象,反对作文概念化、成人化、模式化的弊端,开发智力,丰富情感,培养学生健康的写作个性和创新精神,语文教师要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要求学生写随笔。尽可能每天写一篇,如果某一天过得充实,可以写几篇。而有一天无话可说,也可以不写。因此。随笔具有灵活、自由、随便的特点,它是学生写好个性化作文的基础,也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相似文献   

9.
殷宏霞 《现代语文》2006,(2):120-120
作文失缺了个性,是学生作文的一大通病。很多人作文总是步人后尘,别人怎么认识,他也怎么认识,没有自己的见解:别人怎么写,他也怎么写,没有自己的创意。千人一面,众口一词,一个模式,一个套路,大家好像被一个遥控器控制着,进行思维和表达的复制,因而失缺了创作个性。文章最忌雷同,没有个性色彩的文章,是没有生命力的。真正拨动读者心弦的作文,是有个性,有创新的作文。特别是在面对同一文题或同一写作材料集体应试时,怎样独创新意,写出出类拔萃的文章来,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李丽清 《广西教育》2007,(7A):54-55
大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说过“教育要回归自然”,我们的作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展示生命的“原生态”,鼓励学生大胆地写,有个性地写,写出生命的真实。[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从作文的本质而言,作文是一种最具个性的创造性活动,作文的生命力在于具有独特的个性。要给学生写作的自由,必须让学生自由地写作,必须张扬学生的个性,为学生的作文环境松绑。因此,作文应该是“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用我的自由之笔,现我的自在之趣。”我们的作文教学的着眼点就应该放在培养学生的写作个性上,让学生创新写作、宽松写作。唯有如此,才能改变农村学生空洞无物、无病呻吟、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作文困境,才能彻底走出农村学校作文教学的误区。  相似文献   

12.
周景洁 《辅导员》2014,(20):56-56
让个性绽放 作文,是传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方式之一,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沟通的一种精神劳动;而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不能复制的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禀赋和体验感受,这就要求作文教学不能追求“千篇一律”,而要给学生充分的展示个性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发展个性”,作文是最具个性特征的创造性活动。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质,启发学生展示个性特点,表现个人真情,抒写真实感受,发表独特见解。因此,在写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回归自我,张扬个性,让作文成为学生心灵的载体,思想的火花。  相似文献   

14.
一、小学生作文“个性化”的缺失 就教育而论,个性化就是培养具有独特个性和创造性的人才,它是教育的根本价值。从教育发展的观点看,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习作是极具个性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因此,新课标理念提倡“作文教学要注重发展个性,培养创新能力,珍惜学生独特的感悟,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给学生一个不同的发展空间”。这既是作文本质特征的体现,更是作文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展开,全国各地的作文都不约而同地提出“我手写我心”,要求学生表达真情实感,有些作文更是鼓励学生大胆袒露心迹,张扬个性。此举在于根治大话套话等充斥学生作文的顽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人生、关注自我。可到底什么是真情实感,怎么想就怎么写就是好文章吗?是不是可以完全抛弃古人“文以载道”的遗训,只要“文”好就不用管内容是否健康积极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高中阶段是学生思维逐渐成熟的阶段。他们观察事物的能力、感悟生活的能力以及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有了质的提高.这是学生能够写好作文的重要前提;在这个良好基础上.如何正确培养学生的写作个性,是一个十分重要而且颇值得研究的课题。在教学实践中,我的做法是:通过“敞开心扉写随笔——笔触延伸写生活——学会审美写个性”三部曲.让学生愿意写作文、能够写好作文,表现出鲜明的写作个性。  相似文献   

17.
马岷兴 《数学教学》2005,(10):10-11,3
数学和语文一样,也是一种语言,一种表达科学的语言.但是,语文课有作文,数学课却没有.原因很多,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在于认为数学是冰冷的,对任何人都一样的,没有个性的.笔者和四川省的一些老师,觉得数学同样有“火热的思考”,学生有自己的“数学情感”,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数学个性”.数学作文,就是让学生张扬数学个性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8.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一直是考试的半壁江山,也是师生都极为头痛的难点。基于此,从学生初一入学,我就找寻着让学生“乐”于去写,“敢”于去写,“善”于去写的作文通道。带着这样的愿望,在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尝试了“感受生活本真,抒写个性风采”的作文教学模式,现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认识。  相似文献   

19.
个性,《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人的比较固定的特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个性更复杂,更丰富多彩。”个性是创新的基础.它体现了个体独特的观察、思考与创造。作文是集听、说、读、写为一体的,学生习作是学生个性学习和创造活动的过程.习作能力是他们语言素养的综合体现。生命具有个性.作文教学应有利于个性的发展.文文相异.各不相同是作文个性化的标志。  相似文献   

20.
个性,是指受社会生活条件制约而形成的独特而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和动力性的各种心理品质的总和。个性,是作文的灵魂,是文章真正生命之所在。表现个性,是写作的动力。解放个性,发展个性,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注意从学生的生活视野和感性经验中引发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