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延煌 《老年教育》2014,(9):8-10
<正>在凝聚着血和泪的抗战史中,长城抗战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在长城的各次战役中,尤以喜峰口战役的胜利最令国人鼓舞。在这里,中国军人挥舞着大刀,创造了抗战奇迹,29军大刀队为中华民族所感动和骄傲。在后来的"七七事变"中,大刀的神力再次向日寇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英勇无畏。尽管岁月流逝,勇士们挥舞大刀的  相似文献   

2.
近日,继《第九个寡妇》、《小姨多鹤》之后,严歌苓再推新作,将目光对准了1942年的上海。这部号称为“上海版辛德勒名单”的长篇小说,以爱情故事h核心,表现抗战年代的小人物命运。《寄居者》的故事发生在抗战期间的上海,由女主人公“我”在晚年讲述给一位传记作者听。“我”在1939年的上海,  相似文献   

3.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后,29军大刀队奋勇杀敌的英雄事迹通过电讯迅速传遍祖国各地,上海一家公司年仅23岁的职员麦新(原名孙默心)深受震撼。他的眼前浮现出一幕幕大刀队挥舞大刀与鬼子拼杀的壮烈场面,禁不住热血沸腾,心潮澎湃,产生了  相似文献   

4.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发动芦沟桥事变。8月13日,又进攻上海,中国军民奋起抗战。从此,全国进入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神圣的民族革命战争。抗日战争一爆发。共产国际执委主席团便发表了《关于援助中国抗战的决定》,指出:“中华民族的解放战争,正是世界无产阶级、全体先进人类  相似文献   

5.
“七·七”事变,日本侵略者在芦沟桥燃起了战火;“八·一三”事变,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再起硝烟。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已经到了最后的关头。在中国人民坚决要求抗日的呼声中,国民政府发表了《自卫抗战声明书》,声明“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唯有实行天赋之自卫之权以应之”。这表明了中国政府捍卫领土主权的正义立场。然  相似文献   

6.
上海妇女救亡运动随着“一二八”会战打响而拉开了帷幕。从一个地域角度证明中国妇女的力量是争取抗战胜利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一、上海妇女救亡团体之概况“一二八”会战日本侵略者大举进攻上海,广大妇女积极投入了各项抗敌后援工作,活跃在各条救亡的线上。由妇女组织的抗战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原有的妇女团体也纷纷以抗战服务为宗旨,共同为救亡贡自己的力量。根据不完全统计,当时的主要团体列表格如下①:会名会址负责人中国妇女抗敌后援会(后改称中国妇女慰劳自卫抗战将士会上海分会)辣斐德路辣斐坊七号何香凝上海妇女战时服务团白克…  相似文献   

7.
抗战爆发前夕,《申报》派员访问延安,并认为中共是"国难深重中的一线曙光"。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申报》高度称赞,认为成功原因在于"跟民众密切联合"。上海沦陷之后,《申报》顶住日本侵略者的压力,宣传中共,宣传抗日,并以停刊回应侵略者的新闻检查。《申报》对于中共的正面报道和评说,表明了《申报》作为非官方媒体对中共及其领导下的八路军的认可。  相似文献   

8.
“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向中国发动了大规模的侵略战争。继南京、上海、徐州、北平相继失守之后,侵略者又开始进攻当时全国抗战的中心——武汉。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我党利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有利条件,积极组织领导了保卫大武汉的战斗。因为武汉当时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乃至文化上,都成为全国的中心。1938年7月,为保卫大武汉,战胜日本帝国主义,我党利用纪念“七七”抗战周年的机会,激发广大民众的爱国热情,掀起了一次以武汉  相似文献   

9.
自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为“孤岛”。在日本侵略者和租界当局的双重压迫下,中国共产党人和其他爱国文化人士,无不团结在抗日救亡的旗帜下,采取坚定而灵活的斗争方式,从事抗日文化活动,不断开拓新的抗日宣传阵地。他们打着外商的招牌,创办一些看似纯翻译的报刊,选译和转载有利于抗战的材料,向人民报道抗日前线的战事和国内外形势,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持久战的政治主张,使“孤岛”人民坚定抗战信心,明确斗争方向,站稳民族立场,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当时除了一些打着“洋旗报”名义的抗日报纸外,还有一些进步刊物,如《华美周刊》AwA MEI WEE VLY、《译报》周刊、《文献》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1931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上海的民众立即掀起了抗日救国运动和抵制日货运动的高潮。在国民政府顽固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时,上海成立各种抗日救国组织,成为中国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从工人、帮会到童子军,各界民众广泛地参加了抗日活动,上海的特殊环境,使它成为国共两党走向第二次合作的里程碑式的地点,为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得以实现做出了巨大贡献。“一二八”、“八一三”两次淞沪抗战,给日本法西斯以沉重打击。上海人民与犹太难民、朝鲜的反日志士以及其它一些热爱和平的国外人士一道,生活在同一上海屋檐下,始终斗志昂扬,投身于共同的反法西斯大业中去。上海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刘义打番鬼,越打越好睇, 死人也翻生,吓死老番鬼。”这是广泛流传于中越边境群众中的一首脍炙人口的粤语民谣。中法战争期间,刘永福领导黑旗军抗击法国侵略军时,黑旗军大刀队员用血涂在身上,佯作阵亡,躺在阵前不动,待敌人接近时,大刀队员突然跃起,  相似文献   

12.
因古乐府《藁砧诗》而得名,其实就是所谓隐语或诗谜,后人多称之为析字,因而把离合体也归入其中。《藁砧诗》云:“藁砧今何在,山上复有山,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藁砧”先衍义为“”,再谐音作“夫”,“藁砧今何在”,问夫何在也;“山上复有山”是“出”字的化形,言夫出也;“大刀头”先衍义为“环”,再谐音作“还”,“何当大刀头”,问何日当还也;“破镜”是“月半”  相似文献   

13.
萧红对散文的创作并非偶一顾及,而是贯穿了整个创作生涯.我们大体可把她的散文创作划分为三个阶段:1933年踏上文坛至1934年6月被迫逃离哈尔滨为第一阶段,这阶段主要写了《蹲在洋车上》、《广告副手》等作品,这时期萧红的散文创作还带有初期创作的缺陷和不足,我们不妨称之为“初涉文坛阶段”;1934年底流亡到上海至“七·七”抗战为第二阶段,这阶段作品收在《商市街》、《牛车上》、《桥》等散文集中,这时期萧红散文创作走向成熟,因此这阶段也可叫“散文创作成熟阶段”;“七七”抗战后为第三阶段,这一时期萧红从不知如何应付时局,到为抗战而呐喊,主要散文作品有《给流亡异地的东北同胞书》、《“九·一八”致弟弟书》、《天空点缀》等,所以我们也叫“为抗战而呐喊阶段”.  相似文献   

14.
1937年7月7日,日寇在北平发动“卢沟桥事变”,中国开始了全面抗战。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漫画家也纷纷拿起笔来,投入抗战救亡宣传。蔡若虹所作的这幅《全民抗战的巨浪》,就刊登在上海漫画家救亡协会创办的《救亡漫画》王日刊创刊号封面上。  相似文献   

15.
课本第 8~ 9页 :“英国驻上海第一任领事 ,到达上海以后 ,故意曲解《虎门条约》中关于允许英国人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永久性居住的条款 ,又以‘华洋分居 ,避免纠纷’为诱饵 ,迫使上海地方官员 ,用告示形式 ,公布了《上海租地章程》。其中规定 :‘洋泾浜以北 ,李家庄以南之地 ,准租与英国商人 ,为建筑房舍及居住之用。’这是外国侵略者在中国攫取的第一个租界。”《上海租地章程》是 1845年 11月 2 9日 ,苏松太道道员官慕久与英国领事“依约商妥”后 ,以其个人名义颁布的。该章程并没有公开直接损害中国主权的内容 ,它只体现了英国殖…  相似文献   

16.
“槀砧今何在?山上复有山。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这首著名的乐府古辞中的“大刀头”和与之相关的“刀头,”“刀环”等词,各大辞书均有解释,但我感到所释是值得商榷的。现以修订本《辞源》为例,试加探讨。  相似文献   

17.
柳亚子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爱国诗人。抗战期间他三改书斋名,表现出高尚的节操。柳亚子早年投身革命,因钦慕唐代诗人贾岛《侠客》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的豪侠之气,取斋名为“磨剑室”,并著有《磨剑室诗文集》。1937年凇沪抗战爆发,他因病滞居上海。这年11月13日,上海沦陷,他避居上海法租界。环境险恶,行动极不自由,他终日  相似文献   

18.
张欢 《学习之友》2011,(9):49-52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战全面爆发。自此,“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除了国民党的正面抗战和共产党的敌后斗争外,隐蔽战线上,国共两党也和口本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相似文献   

19.
答:“租界”是帝国主义国家侵入我国后,在我国的重要商埠、口岸强占的一定的地区,作为对我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侵略的据点。1842年英国侵略者迫使清政府订立《南京条约》时,就在条约第二条规定:准英人“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夏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接着,又在1843年签订的《虎门条约》第七条重申:“英人携眷赴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港口居住,……中华地方官必须与英国管事官各就地方民情,议定于何地方,用何房屋或基地,系准英人租贷。”这就是侵略者在我国划设“租界”最早的“条约依据”。在上述的《虎门条约》的第七条中,英  相似文献   

20.
在这全世界迎接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的日子里,中国影视界的导演纷纷运用镜头,反思和再现民族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A.“不拍“南京大屠杀’,也是一种国耻” 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者制造了举世震惊的历史事件——“南京大屠杀”。 这一血腥行径并未被时光的流逝而湮没。57年后,在“12·13”这个民族的祭日,大型历史故事片《南京:1937》在石头城下以“洒酒祭亡灵”的方式“沉痛”开机。 以擅长表现战争题材的“第五代”导演吴子牛直言相告:“不拍‘南京大屠杀’,也是一种国耻!”在这部大陆与台湾合拍的、融“情节性、艺术性、纪实性”为一体的影片里,将真实地披露日本侵略者惨绝人寰的屠城行径和表现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