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对"诗"与"画"的同一性与差异性问题的探讨中,苏轼和莱辛的观点比较有代表性.苏轼的"诗画同律"说与莱辛的"诗画异质"说对诗与画的关系做出了迥然不同的分析,这与中西方在艺术实践、理论传统等方面的差异有密切关系.中西方在艺术实践、理论传统等方面的差异是苏轼与莱辛诗画关系论迥异的根源.  相似文献   

2.
莱辛在其著作《拉奥孔》中对传统的诗画一致说进行了批驳,并详尽分析了诗与画的界限。宗白华在其著作《美学散论》中也谈到了诗与画的界限问题。两位美学家的观点有相似之处,亦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3.
莱辛在其著作<拉奥孔>中对传统的诗画一致说进行了批驳,并详尽分析了诗与画的界限.宗白华在其著作<美学散论>中也谈到了诗与画的界限问题.两位美学家的观点有相似之处,亦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4.
范宁江 《金秋科苑》2009,(12):193-193
传统的中国绘画自发生就与传统诗词结缘,在发展的过程中互相交融,有“诗画本一律”之论。诗画都属于艺术范畴,诗和画相结合,并不是两种独立形式的交融,它也不能统辖于形式范畴之内,而是艺术精神的一个十分明亮的折射。在文中首先对诗画的关系进行概述,然后详细论述诗画交融的过程,从题画诗的出现到把诗来作为画的题材再到以作诗的方法来作画,以及诗画除精神、意境的交融外,在形式上的真正融和。最后做总结性的阐述道出中国诗画艺术精神交融的本来。  相似文献   

5.
范宁江 《今日科苑》2009,(12):193-193
传统的中国绘画自发生就与传统诗词结缘,在发展的过程中互相交融,有"诗画本一律"之论。诗画都属于艺术范畴,诗和画相结合,并不是两种独立形式的交融,它也不能统辖于形式范畴之内,而是艺术精神的一个十分明亮的折射。在文中首先对诗画的关系进行概述,然后详细论述诗画交融的过程,从题画诗的出现到把诗来作为画的题材再到以作诗的方法来作画,以及诗画除精神、意境的交融外,在形式上的真正融和。最后做总结性的阐述道出中国诗画艺术精神交融的本来。  相似文献   

6.
赵芳 《科教文汇》2009,(16):246-247
莱辛的《拉奥孔》是西方艺术史上的名作。它通过对诗画异同的分析,总结出一系列有价值的观点,最具深刻意义的是关于造型艺术“一顷刻”选择的相关阐述。这些阐述在艺术理论和美学价值上都具有深刻内涵,并在不同时代、不同艺术形式、不同艺术作品上留下了痕迹,提供了独特的理解艺术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王锋雷 《科教文汇》2008,(23):62-62
马一浮在艺术领域卓有建树,其中尤以诗就为最高,他在评诗、写诗方面都有独到而精辟的见解,并形成一定的教育影响。通过对马一浮“诗教”的体察,并结合对其在书、画、印等方面的相关成就与实践的探究,可以总结出马一浮的艺术教育思想具有博、雅、通等特质,这与其一贯坚持的传统六艺教育思想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8.
二、中国古代关于灵感的“五大说”中国古代对灵感的研究,走的是另外一条道路。历代文论中不仅注意到了文艺创作中的灵感现象,作了大量的生动描述,而且创造了一套不同于西方的概念和理论。在古代汉语虽然没有“灵感”一词,但却有交感、兴会、神思、妙悟、顿悟、灵性与灵机、养兴与感兴等一系列概念与范畴,通过这套概念与范畴,建立了自己的“人物沟通,心灵感应”为中心的灵感理论。这种灵感理论同西方相比较,主要区别有三:一是对于灵感的来源和本质,西方重神启、重天才或天性,中国则重人与物的沟通,心与物的感应;二是对于灵感来…  相似文献   

9.
赵思山 《科教文汇》2008,(33):253-253
中国画与西画在线的运用、理解等方面的差异,是一种文化上的差异。“线”作为绘画语言的一种表现形式,一种造型手段,也可以说是一种文化的构成符号,而这种符号又因为文化背景的不同而不同。中西方的绘画艺术都经历过以线造型,以线寄情的表现历史。由于中西方在社会背景、文化心理,欣赏习惯等不同,在不同时期对“线”寄予了不同的表现和精神内涵。“线”已经成为中西方绘画艺术中不可缺少的核心内质。  相似文献   

10.
马一浮在艺术领域卓有建树,其中尤以诗就为最高,他在评诗、写诗方面都有独到而精辟的见解,并形成一定的教育影响。通过对马一浮"诗教"的体察,并结合对其在书、画、印等方面的相关成就与实践的探究,可以总结出马一浮的艺术教育思想具有博、雅、通等特质,这与其一贯坚持的传统六艺教育思想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1.
陈胤瑾 《科教文汇》2008,(36):242-243
1926年,穆木天和王独清的两篇相互应和的文章《谭诗》和《再谭诗》以西方象征主义诗歌理论为参照,较为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象征主义诗论,开启了中国早期象征诗派的理论先河。由于当时社会精神的现实需要和传统文化的制约以及个人气质秉性的影响,他们在接受过程中有自己的选择和扬弃,因此和西方象征主义相比,他们的象征理论有着明显的中国化特点,本文从“暗示”、“音乐性”和“艺术与社会”三方面论述其接受与变异的“本土化”建构。  相似文献   

12.
茹果 《世界发明》2009,(10):78-79
“书画同源”是中国文化的特征之一,不仅直接影响画家的艺术技巧、意志、才情、修养和对生活的深层理解,也直接影响着画家的创作水平。正如苏轼先生所云:“画之极则书,书之极则画”,中国绘画考究的笔墨情趣,方圆起伏,露藏虚实,枯润浓淡,也是从书法的美感中转移而来的。  相似文献   

13.
曹文抗 《科教文汇》2007,(9Z):189-189
介词“对”和“对于”表示对待时,有其用法上的异同,本文以吕叔湘先生《现代汉语八百词》的解释为基础,试从语言搭配,句法位置等方面辨查它们的差异,并简述形成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正>在中西方绘画理论的对比中,尽管中西方文明有很大的差异性,具有各自的特色和风采;但在艺术精神层面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相似之处,中西方绘画理论的结合也出现了很多让人惊喜的效果,如“形似”和“神似”,形神兼备,相互转换融合。只有通过仔细的研究和归类,了解中国古代传统的绘画理论,并和艺术的发展相互对比,才能努力提高自我的艺术层次和审美认知。  相似文献   

15.
传统行政文化中关于“为官之道”的优秀的行政管理思想对新时期的行政领导仍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吸收利用其营养成分是明智之举。本文从传统行政文化中提取“以人为本、以民为本”、“以礼为本”、“诚信观”三个方面结合现代行政管理实践的需要,强调了行政领导者的“民本位”、“个人权力”和“诚信为民”,对新时期的行政领导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王秋艳 《未来与发展》2023,(8):29-33+48
目前,我国司法实践对图书作品“洗稿”行为的侵权认定普遍采用“接触+实质性相似”规则。在人工智能兴起的今天,媒体作品与传统的图书作品在呈现的方式、结构和内容等存在较大差别,对两种作品的“洗稿”手段也大有差异,不宜直接套用传统图书的“洗稿”侵权认定方法。基于目前自媒体“洗稿”行为的特殊性考量,对自媒体“洗稿”行为的侵权认定宜适用严格责任,在“接触+实质性相似”规则的基础上,采取整体测试结果和抽象测试结果并重或者提升后者比重,并引进专业鉴定意见、专家证人和公众陪审对“实质相似性”进行补充认定,同时发挥平台系统或者人工智能检测辅助来确定侵权行为,充分保障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7.
西方哲学缘起于神语文本向人语文本的转变。神语文本的精髓是弗西斯。人语文本的核心是“是”与“存在”的双螺纹本。讲西方哲学不讲希腊不行,讲希腊只讲“存在”不地,只讲“是!也不行,是要探究“~ “存在”的分际和它们的双螺旋全。在思-诗-物同一的意义上要深究弗西斯;在哲学的意义中要深究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后物理世界,这个世界从根本上规定了西方世界的历史命运。要澄清西方文本的内在逻辑就必须探讨从弗西斯向自然转变。  相似文献   

18.
“微抵制”实践是米歇尔·德·塞托日常生活实践理论的重要内容,展现了权力机制下大众对强权的反抗,表征了大众的主体性觉醒以及对诗意生存情景的憧憬和追寻。“微抵制”实践借助“策略”与“战术”的矛盾关系而运行,大众采取“微抵制”战术,抗拒权力规制下的“策略”的束缚和限制,追寻瞬时自由和闲适生活,以此确证自我的生命意义和主体性存在,在某种意义上显露了人的解放意蕴。当然,“微抵制”实践不同于马克思的“革命实践”,“微抵制”实践着眼于微观层面的民众的小规模、小范围的反抗,马克思的“革命实践”着眼于宏观层面的社会变革,尤其是强调阶级斗争运动,因此“微抵制”实践有其积极意义但也存在着局限性和乌托邦情结。  相似文献   

19.
邵芊 《科教文汇》2007,(10Z):216-216,222
文章由中国城市规划普遍存在的“墙”现象发展开来,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及其负面影响、西方规划理论与“墙”现象的冲突,由此可看出西方规划理论在中国全球化过程中存在一些潜在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月球10大谜     
对于月球的起源,科学家曾提出3种理论,它们是“姐妹说”——月球是和地球一起于46亿年以前,从一团宇宙尘埃中生成的;“母子说”——月球是地球的“孩子”,也许是从太平洋地区“抠”出去的;“俘获说”——地球诞生后俘获了一颗小行星,月球就是那颗小行星。科学家们认为,三种理论全都有缺陷,其中第三种假说成立的可能性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