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从汉代开始,中国的封建法律便走上了儒家化的道路.作为中国封建社会主要选官方式的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重要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也不可避免被儒家化.到了清代,随着科举制度的完备,科举法律文化也达到了封建社会最发达的形态,并成为儒家化的终极形态.  相似文献   

2.
陈新宇  许亚敏 《科教文汇》2007,(12S):131-131
儒家思想从法律制度到社会思潮,发端于汉,发展于魏晋,完成于隋唐,强化于明清,从人们的社会行为规范到家庭伦理甚至个人行为无处不及,影响了整个中国封建社会。从此,历代封建统治者的立法、司法活动都是依据儒家的指导思想、行为模式进行的。儒家法律思想在以后历代法制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其主流法律思想的地位不曾有过动摇。  相似文献   

3.
儒家思想从法律制度到社会思潮,发端于汉,发展于魏晋,完成于隋唐,强化于明清,从人们的社会行为规范到家庭伦理甚至个人行为无处不及,影响了整个中国封建社会.从此,历代封建统治者的立法、司法活动都是依据儒家的指导思想、行为模式进行的.儒家法律思想在以后历代法制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其主流法律思想的地位不曾有过动摇.  相似文献   

4.
施俊 《科教文汇》2008,(27):216-216
桐城文派为中国古文第一流派,本文认为其产生历史因缘主要有,宋衍生的儒家人学异质化和回归心理的暗合,促进了桐城文派的兴起:清入关的文化结构重组化和科举制度的发展,促进了桐城文派的兴起;桐城文派内在血缘、姻亲和师生关系的特殊纽结,促进了桐城文派的兴起;大文学视野的观照下,文学流派的发展导致桐城文派的兴起是偶然中的必然。  相似文献   

5.
儒家伦理思想作为中国封建旧道德的根本渊源,曾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产生过十分积极的作用,而我们现代人在对待儒家伦理思想的问题上也应采取科学的态度,加以批判地继承,扬弃其不合理的成分,继承其合理成分并赋以新的内容,使之为现代道德文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6.
儒家文化对当代中国法治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文化对经济、政治、法律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着影响。中国法律思想的主流也深深打上了儒家学说的烙印。我们对待儒家文化应该用科学的态度批判地继承。儒家文化是社会的行为规范。儒家的礼、儒家的分和等级制度都可使之为中国当代法治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7.
孔子的"仁学"管理思想长期占据中国传统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对国家统治和社会教化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从"仁"的维度,对儒家管理哲学做个梳理,探讨儒家仁学管理思想的现代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胡纯华 《科教文汇》2008,(26):211-212
孔子的“仁学”管理思想长期占据中国传统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对国家统治和社会教化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从“仁”的维度。对儒家管理哲学做个梳理,探讨儒家仁学管理思想的现代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正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文化发展辉煌灿烂的时期。宋学专家邓广铭曾说:“宋朝的文化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时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尤其在科技方面,以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为代表的发明高度发展,不仅促进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整个世界的文明进程。除了一些妇孺皆知的科技成就,宋朝还出现过许多关于文化、法律、游戏等的“另类”发明。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数学文化很自然地打上了封建社会的烙印。春秋战国时期的“说客”文化,使得数学以“国家管理文书”的面貌而存在。隋文帝建立科举制度,功利性的考试文化侵入数学。清代专制统治下的文字狱,使得考据文化与数学联姻。长期的封建皇权统治,对中国数学发展带来诸多的束缚。缺乏社会民主和学术自由,成为中国数学文化建设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一个国家的近代化,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教育的近代化。中国传统封建教育的变革,始于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在促进中国教育由传统封建制走向近代化西式教育的转变中所产生的积极作用不可低估。其创办新式学堂,改革科举制度,派遣留学生等措施,开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先河。同时也为中西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法古代律实践与法律文化当中,家长权、家长制以及家长观念对现代社会影响甚深。与西方"亲权"制度不同,家长权乃是中国古代法制中特有的一种单向权利义务关系,它反映了中国伦理特有的"差序格局"[1]。它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法所蕴含了何种人身关系、财产关系乃至政治关系的一个重要突破点。概因家长权不仅是古代中国家族关系中的核心伦理概念,更是中国古代家庭伦理与政治伦理(家长权与皇权)紧密的结合之事实写照。我国古代家长权确立于汉代,后随法律儒家化而逐步加强。理解和反思中国古代家长权之构成及其中法理,对于我们理解我国家庭的伦理结构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科举制度从起源到没落经历了1 300多年,在国内外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通过研习国内外学者对中国科举制度的研究成果,对科举制度的起源与终结、利弊以及对国内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素凝 《知识窗》2002,(3):13
在封建社会,科举制度是士子们步入仕途的阶梯,所以其考试、阅卷都非常严格.清代学子考状元,要经乡试、会试,最后进行殿试,殿试毕,由八名阅卷大臣(俗称读卷官)开始阅卷.……  相似文献   

15.
张晓梦 《科教文汇》2012,(14):19-20
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封建教育的一些主要特点,都在这一时期初露端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治世方针的提出,使教育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另外在教育方式、目的方面,对现代高等教育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代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发展的鼎盛时期,科举制度是当时人才选拔的首要途径,对士人知识视野影响有一定积极作用,表现为:统一了不同民族的知识认知,促进民族地区融合;选拔出大批优秀知识分子,为早期的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士人学习儒家知识转变为对程朱理学的思想信仰。更为主要是对士人知识视野的消极影响,表现为:使士人思想僵化,知识视野受限;扼杀士人的创新能力;排斥科学技术知识。  相似文献   

17.
高中历史异步教学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明 《科教文汇》2014,(11):177-177,187
我国一直以来都对教育发展十分重视,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其中教育的发展也是源远流长,从远古最初的言传身教到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再到如今现代化教育,我国教育事业一直呈上升状态。我国教育制度不断调整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培育出更加适应当下社会的人才。本篇论文就异步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育中的运用做浅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见解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陶昱 《科教文汇》2008,(8):45-45,93
徽州商人“贾而好儒”,特别重视子女教育。徽州地区文化传统、中国封建社会的“重农抑商”的政策以及徽州地区浓重的宗法色彩都是徽商重视教育的原因。徽商家庭教育的内容广泛,包括商业教育、儒家经典经验和道德教育等,对于今天教育的发展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徽州商人"贾而好儒",特别重视子女教育。徽州地区文化传统、中国封建社会的"重农抑商"的政策以及徽州地区浓重的宗法色彩都是徽商重视教育的原因。徽商家庭教育的内容广泛,包括商业教育、儒家经典经验和道德教育等,对于今天教育的发展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状元是中国科举制度的产物。中了状元是封建社会读书人的最高荣誉,不仅“一举成名天下知”,而且立即“身价百倍”。所以,中状元也就成了中国历史上一代代读书人的最高理想和追求,加上广大人民群众对状元的艳羡和渴慕,更使中状元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历史上有许多耐人寻味的轶闻趣事都是同状元有关的,与不少状元有关的地名即是如此。状元井 五代十国时期的南汉乾亨二年(918)戊寅科状元叫简文会,南海(今广东南海)人。自幼聪颖敏锐,生性耿直。取状元后入仕,累官至尚书右丞。至乾和年间,中宗肆行暴虐,简文会上书恳谏,触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