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革命失败后,由于国民党的通缉,茅盾于一九二八年夏至一九三○年春,客居日本。其间,除写有长篇小说《虹》,他还创作了几个短篇,即《一个女性》、《诗与散文》,《色盲》、《昙》、《陀螺》等。以茅  相似文献   

2.
《中学语文教学》2006,(11):F0003-F0003
提起茅盾的《春蚕》《林家铺子》《子夜》等尽人皆知。提起中国共产党初创时期沈雁冰的经历,就鲜为人知了。茅盾的原名叫沈雁冰,1916年8月,20岁的茅盾经他人介绍进入商务印书馆工作。最初他在编译所英文部批改函授学生的卷纸,后来由于写了一封关于《辞源》问题的信而引起了商务  相似文献   

3.
在日本以鲁迅研究为中心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茅盾研究是一个后起的正在勃兴的研究领域。综观其间有许多“较出色的研究”(日本茅盾研究会代表太田进语);尤其是近几年,一方面受我国茅盾研究长足发展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主要的,是日本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开始形成了一支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茅盾研究队伍,日本的茅盾研究正进入一个“新的展开”(日本茅盾研究会干事是永骏语)时期,出现了一批较有影响的研究成果。为了帮助国内的同行拓宽视野,同时也考虑到日本的茅盾研究,无论是他们的研究方法、研究视点,还是论文评论中的一些观点、结论,均有值得我们借鉴、参考的价值。因此,笔者根据已掌握的材料,就“茅盾研究在日本”从纵横两方面作个概貌介绍。  相似文献   

4.
一九八四年三月二十七日,茅盾逝世三周年那一天,日本茅盾研究会成立于大阪。发起人有太田进,是永骏,阪口直树,青野繁治等七人。每月开一次研究会,一面主要分析日本人研究茅盾的成果,比如竹内好、小野忍、松井博光、中野美代子等他们的论著,一面报告会员个人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亡命一搏     
约翰14岁就加入了帮派,至今已有20多年。可就在上个月初,他一声不吭地离开了。  相似文献   

6.
亡命之旅     
林沛 《作文大王》2007,(6):65-66
  相似文献   

7.
本资料目录有两部分,一是论文及一般资料性文章,二是翻译及译注,均按发表时间先后编排.各条顺序为:发表年月、篇(书)名、作(译、编)者姓名、刊载报刊(书)名、卷(期)号、发行处.同年月日发表的按杂志、报纸、专著的顺序排列.专著以及单行本内所收的按初版年月排列,不明确的放在最后.卷(期)号数不写完整数码,不明确的例外.“·”表示合并号;“=”表示卷(期);“~”表示连载.翻译、注释中的解说用“△”表示,但只限于论题(或小标题).  相似文献   

8.
亡命之旅     
四周黑漆漆的,十分安静,充满了诡异。黑暗中,我独自徘徊。一阵悠扬的琴声从遥远的地方传来,一个个音符像投入湖中的石子,使我那静如平镜的心湖泛起了涟漪。顺着琴声传来的方向,我走到了她的面前,终于我看到了她的面容,啊,我的偶像陈慧珊。我静静地听着,不想去打扰她,那琴声是如  相似文献   

9.
日本茅盾研究学者古谷久美子,在一九八四年就她以前编辑的《日本茅盾研究参考资料目录》作了新的修正和补充,并正式发表在该年12月31日出版的《咿哑》第18·19合并号《茅盾特集》上。原初稿译文刊于1983年第一期《嘉兴师专学报》。现对照初稿,将修正与补充部分翻译如下,编排顺序和初稿译文的相同。 由于编者只收集到1984年9月,故从“1984年11月、茅盾和中国现代作家”条以下均是译者补充,作为附录放在最后,当然,补充部分是很不全面的,在此,谨作一说明。  相似文献   

10.
茅盾流亡日本期间存在着悲观绝望情绪,在其文学作品多有表现,从中可看出茅盾成长的艰巨性,同时,这些作品也展现出了三十年代中日社会政治斗争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1.
日本茅盾研究会是继中国茅盾研究学会之后在国外成立的第一个专门研究茅盾生平思想、著作及其影响的学术组织。该会代表(会长)是太田进教授,事务局设在大阪外国语大学中国语学科是永骏研究室,现有会员三十多人,其中有不少人是日本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专家和著名学者,如松井博光、丸山昇、相浦杲、清水茂、是永骏、古谷久美子等。  相似文献   

12.
日本茅盾研究会第6期会报于今年年初出刊.在这期会报上,发表了是永骏副教授作的《京都高原街调查(一)》和太田进教授作的《关于〈动摇〉〈追求〉的日译》等三篇文章.同期还刊登了日本茅盾研究会第15、16次例会报告要目.《京都高原街调查(一)》是一篇调查报告.作者是永骏(日本茅盾研究会干事)针对当年茅盾亡命日本在京都高原街居住的时间最长,但究竟住在高原街的何处至今都不曾清楚  相似文献   

13.
德川时期的日本儒学无论是对社会生活的渗透,还是对知识分子的教养乃至思维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尤其是在德川政权的建构中占据了重要的思想空间。儒学从德川家康起被德川几代的政治家们推向政治舞台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赋予浓厚儒学色彩的尊王攘夷给予幕末维新志士摧毁德川幕府的思想力量,这正是日本知识分子在儒学文化中挖掘出的文化资源演变成的文化力。儒学在日本封建社会结束和近代国家建立的历史运转中找到了自己生存的空间明治政权又一次选择了儒学。  相似文献   

14.
茅盾     
茅盾原名沈德鸿,又名沈雁冰。一八九六年生于浙江省桐乡县乌镇,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巨大成就的革命作家。中学毕业后进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到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一九一七年开始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学生杂志》上发表翻译和介绍外国文学方面的文章,一九二○年参加《小说月报》的革新工作。一九二一年和郑振铎、叶圣陶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并负责主编《小说月报》。在《小说月报》上发表了许多文学论文,并翻译了不少外国进步作品。他早期的文学主张是“为人生”。  相似文献   

15.
<正> 在五四时期的新文坛上,周作人与茅盾同属文学研究会,并成为它的核心人物,共同倡导为人生的文学观。由于年龄之大小,学历之深浅,思想成熟之先后,周作人对茅盾有过不小的影响,又由于思想基调之区别,文化性格之差异,社会理想之不同,茅盾在接受这一影响时,又与周作人保持了不小的距离。结果,他们之间同中有异。同,使他们共同掀起了一场以现实主义思想为主导的文学运动;异,又使他们很快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和文学道路。所以,讨论一下他们之间的同异,不仅有利于认识他们的思想,也有利于认识五四时期文学运动的内在复杂性。本文将对此进行一些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五四时期戴季陶根据自己多年对日本问题的观察与研究,明确指出日本是一个等级森严、神权迷信盛行的、封建专横的国家,明治维新及日本政党政治的建立并非民主潮流使然,日本文化与文明也相当幼稚。他在中日关系问题上给日本帝国主义以严正批判。这对近代中国人认识日本和了解日本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7.
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取得了很大成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维新过程中,领导者把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文章对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进行了具体分析,以期对我国今后的教育改革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8.
日本著名教育家平塚益德指出:教育是日本的“立国之本”。这是从明治维新以来就确定了的根本国策。一百余年来,日本进行了三次教育改革,明治维新时期开始的教育改革,是日本的第一次教育改革。这次改革,废除了幕府体制时期封建的教育制度和法规,建立了近代教育体制和学校制度,为日本的近代化培养了大批国家管理干部和科学技术人才,从而为日本成为近代工业国奠定了基础。认真研究日本近代教育的历史,总结近代日本教育改革的经验教训,对我国当前教育改革,无疑,将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下面试就这次教育改革的总方  相似文献   

19.
日本帝国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的策源地,以法西斯军部为中心的内阁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的决策机构。在八年侵华战争中随着侵华战争计划的破产,日本内阁曾频繁更动几次,但它终归挽救不了失败的命运。本文拟对当时日本内阁的嬗变作一探述。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期间,从近卫内阁发动七七事变,直至铃木内阁日本法西斯败亡,共发生九次大的“阁潮”。而这种“阁潮”,从表面上看,是由于日本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所致,实际上是和对侵华战争的战略决  相似文献   

20.
日本帝国主义在大陆和台湾所办的职业教育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奴化教育,华东、华中、华南以及台湾被陷入后,市场一片萧条,日伪为了恢复生产,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因此大肆设立职业学校,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培养大量的为日伪服务的“忠民”,因此本文主要阐述日本侵华时期的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