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改革开放给整个中国大地带来了生机与活力,特别是进入市场经济大海遨游的中国受众,有着对实用性经济新闻的迫切要求,而作为经济新闻传递主渠道的报纸、广播、电视等传媒就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这种责任。事实证明,经济新闻越实用,越易受到受众的欢迎,因为把受众引向市场,通过宏观的交换和消费,才能完成受众和大工业、大农业、大流通等自我调整与价值补偿。市场、物价的放开为受众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遇,但也会出现因受地域限制、信息闭塞等条件困扰,盲目决策,而造成失误的。正如同市场供求关系一样,在经济建设和日常生活中总是不断地…  相似文献   

2.
朱永斌 《声屏世界》2011,(10):25-25
经济报道是媒体报道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纵观各主流媒体的经济报道,需要在六个方面加以改进:一是不敢迅速触及热点,面对经济热点总是绕着走。二是不能与经济运行同步。经济报道的时效性差。三是不能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思路建议,一般概念性报道多,具有独到见解的报道少。四是注重报道结论,缺乏报道深度,只知道数据,不知道数据背后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现实生活的无数事实表明,受众对经济新闻的选择判断,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它所传递的信息的有用程度。从某种意义上说,突出实用性,是在市场机制下经济新闻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特征。在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下,作为人们主要谋生手段的劳动的获得,以及社会对劳动者个人物质利益的分配与实现、消费目的的满足,都有赖于市场的流通与交换。追求个人物质利益也就必然成为人们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动力。如果我们从受众角度来考察经济新闻的价值观,就会发现产品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后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受众对经济信  相似文献   

4.
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价值规律在整个经济发展中调节作用不断加强,经济新闻作为整个经济运行信息的一部分,和受众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受众对经济报道的要求发生了变化,不仅要求量多面广,而且讲究准确实用.因为现阶段经济工作的每一个问题,都直接或间  相似文献   

5.
第一,要讲究经济新闻的时效性。时效性在经济新闻所提供的微观信息的发布中显得尤为突出。比如,受众根据商品供求信息,便可以买进或卖出某种商品,根据外汇、证券、股票信息便可以兑换成交。但前提是受众从报纸中得到的信息必须是及时的。否则,不仅生意做不成,反要空耗受众的时间和精  相似文献   

6.
从经济新闻所提供信息的性质和产生作用范围的不同,其实用性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思想实用型。发展经济是有恩想指导的。经济恩想即指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立社会主  相似文献   

7.
张炜 《新闻世界》2013,(10):132-133
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作为党报,经济报道应该成为报道的重点。本文认为,地市党报应从关注发展、民生、利益角度,增强报道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目前,相当多的经济报道内容大同小异,只是时间、地点、单位、产品名称不同而已。报道没有独特之处,不能引人入胜。而真正需要报道的经济工作和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难点方面的新闻没有得到充分的报道。 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之一,是我们的记者、通讯员在采写经济报道时把经济新闻同经济工作混为一谈,不是站在新闻的位置上采写报道,好像是经济工作者在写工作总结。写的、编的不是经济新闻,而是经济工作或经济活动的过程。 如何使经济宣传为读者喜闻乐见,下面就经济  相似文献   

9.
10.
吃饭要求可口,看报要求可读。可读性,是报纸最基本的品质之一。较之社会新闻和文体新闻,经济报道偏理性,思辨色彩比较浓,因此增强经济新闻的可读性,是提高经济类报纸新闻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经济新闻如何增强可读性?笔者个人理解,就是所报道的经济新闻要重要、要鲜活、要贴近、要实用。  相似文献   

11.
经济新闻主要报道与人类社会密切相关的丰富多彩的经济活动,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化,它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经济新闻的特殊性和采写上的不得方法。致使经济新闻可读性差,读者想看看不懂,或看后获得的有用信息少,影响了经济新闻报道的效果。那么如何增强经济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呢?  相似文献   

12.
经济新闻如何走进广大读者心中,让广大读者都能理解、接受并喜爱,这就必须好好研究一下如何提高采写经济新闻的技巧,特别是如何增强其可读性,真正让经济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本文就如何增强经济新闻的可读性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记者的思想观念和知识面问题 要写好经济新闻,首先是记者(也包括通讯员)的思想要跟上形势,仍然有一个观念转变的问题。作为一名记者,面对改革开放大潮中出现的错综复杂的经济现象,应该有一个正确的判断,冷静的思考,然后去反映它,以正确的舆论导向,促使其健康发展。比如在推行股份制试点、发行股票的过程中,就曾出现过股票热的浪潮。这时记者要引导读者科学地分析,冷静地理智地对待证券市场;股份制试点进入“快跑”之际,要引导企业经营者和读者,多注意着眼于企业内部机制的转换,使其与股份制相适应。经济新闻要以大市场为出发点,从市场出发来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新闻有了长足的发展,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但纵观我国的经济新闻,上乘之作并不太多;呆板、枯燥,“内行不爱看,外行看不懂”等现象依然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经济新闻如何走进广大读者心中,让广大读者理解、接受并喜爱,这就必须好好研究一下如何提高采写经济新闻的技巧,特别是如何增强其可读性,真正让经济新闻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本文就如何增强经济新闻的可读性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三、运用记实性手法,强化记者眼睛观察和耳朵听闻的功能,增强经济新闻的现场感。 记实性手法,即是将新闻现场实况,有选择的进行描述,注重突出刻划经济新闻事件的环境,以烘托现场气氛。 1994年7月14日《人民日报》,第四版刊登的记者祝谦写的经济新闻《到农户去看看!》,则着重描写经济新闻现场,使受众产生一种亲临其境的感受。请看原文: “问农民去。”新疆吐鲁番地委书记曹宗淮最近给记者谈完情况后说,“光听我的不行,关键要听听农民怎么说,你到家户去看看吧。”于是,我来到久负盛名的吐鲁番市葡萄乡。  相似文献   

15.
经济新闻离不开生产、技术、数据,往往容易发生枯燥、单调、空洞等通病。怎样改变这一状况呢?笔者认为,改革经济新闻的写作技巧,应借鉴电视新闻表现的技法,以精巧的剪裁,细腻的描摹,把最有新闻性的场面或情节凸现在受众面前,增强经济新闻的可视性。这种可视性,不是鸟瞰全貌式的有闻必录,而是纪实性的再现式的描述;不是罗列事实式的记流水帐,而是要下功夫抓住其中最具有新闻性的高潮部分写深写透。这高潮往往就是经济新闻事件发生与发展的关键情节,或经济新闻人物活动的中心场面,或经济新闻事物诸种矛盾斗争的集结点,或者是经济新闻人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四大以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我国培育和发展,顺应潮流,经济新闻也成了新闻媒介的重头戏。在新的形势下,经济报道如何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宣传质量,增强指导性,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就这些问题作些粗浅的探索,以和新闻界同仁共同讨论。一、经济新闻可读性的界定1、什么是经济新闻可读性?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经济新闻的可读性至少有三层意思:可懂、可信、可亲。2、各类经济新闻可读性的差异及转化。  相似文献   

17.
18.
刘静岚 《青年记者》2007,(10):51-51
经济生活涉及方方面面,大到宏观政策,小到老百姓就业以及柴米油盐,与人民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已经成为推动时代向前发展的重要支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经济新闻的读者为什么少,以至有些稿件连从事经济工作的人也不爱看?笔者认为一个重要原因是经济新闻的社会性不强,吸引不住读者。从现状来看,我们的经济新闻在内容上存在着几多几少的现象:一般工作过程、做法、经验多,群众普遍关心的新闻事实少;领导部门的措施意见多,基层单位的群众活动少;微观的结论多,宏观的分析少;等等。将这种状况概括为一句话,即业务性强,社会性差。经济新闻缺乏社会性,并不是经济新闻固有的毛病。经济新闻虽然没有社会新闻那样容易吸引读者,但是也有它的优势,很多经济问题是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与文化高度发展的今天,经济与文化二者的交融和相互促进达到了一个更高的程度。从法国的罗浮宫到北京的故宫,从中国的中山装到外国的西服,从法式马克西姆餐厅到北京的贵宾楼饭店,从可口可乐到功夫茶道,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在不同国度和不同时代,文化和经济是怎样地相互发挥作用。文化如影随形弥漫在经济的肌体内,已无法析出。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经济活动中的“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