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屈原首次将客观实体--植物"兰"、"菊"视为审美对象,并将其升华为综合性的审美意象."兰"、"菊"的人格化,是顺应历史潮流,高扬人的价值的理想主义寄托."兰"、"菊"意象在唐朝,较之前代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艾璐璐  赵红 《文教资料》2007,(20):78-79
兰的特殊气质,使其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人们咏兰、叹兰、羡兰、赞兰,以兰自比,寄托心志,抒发情怀。唐太宗九十九首诗中,十八首十九处写到"兰",可见太宗对兰也是爱好有加。较之其它唐诗,太宗之诗独有一种浩大雍容之气袭荡其中。  相似文献   

3.
丁耀亢的诗歌创作相当丰富,其中直接涉及"菊"意象的诗歌有109首,可以分为五种类型,这五种类型共同完成了诗人表达思想和情感的使命,并以其丰富的意象内涵向我们展示了诗人的人生感受。"菊"意象高频率的出现也与丁耀亢特殊的人生遭际和经历有关。  相似文献   

4.
李清照是宋代词坛婉约派的代表作家.也是中国词史上优秀的女词人。其笔下的菊意象不但继承了高洁、远世独立的传统内涵,而且具有更丰富、更女性化、更情感化的特征。这是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是李清照对宋词发展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5.
在唐代诗人笔下,灯烛是一种富于审美意蕴的艺术形象,是反映诗人独特的情感活动的经典意象之一。它是诗人情感的寄托,所以被诗人赋予了多重意义。灯烛意象在晚唐诗人李商隐笔下频频出现,体现了诗人的特定心态、特定的情感模式和审美模式。灯烛意象,映射出诗人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是诗人现实世界里苦痛怅惘的象征,是诗人虚幻世界里希望光明的象征。  相似文献   

6.
石金凤 《教学随笔》2016,(5):147-147
在唐代诗人笔下,灯烛是一种富于审美意蕴的艺术形象,是反映诗人独特的情感活动的经典意象之一。它是诗人情感的寄托,所以被诗人赋予了多重意义。灯烛意象在晚唐诗人李商隐笔下频频出现,体现了诗人的特定心态、特定的情感模式和审美模式。灯烛意象,映射出诗人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是诗人现实世界里苦痛怅惘的象征,是诗人虚幻世界里希望光明的象征。  相似文献   

7.
菊花承载着中国古代文人丰富的人文精神,是具有深厚民族文化底蕴的重要文学意象。人们常常把菊花作为高尚品德的象征,同时菊花也蕴含不慕名利、志存隐逸的意象。笔者从菊花象征"斗士"这一独特意象内涵入手,通过张艺谋导演的三部影片,分析其影片中所体现出的鲜明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8.
唐代"代言体"诗歌通常以诗题中直接出现"代""代……作""代……答"等为主要标志,题材广泛,旨趣各异。《全唐诗》有此类诗歌约一百余首,大致分为三类:诗人代主人公言,确为代他人作诗,多有书信意味,诗人情感与诗中主人公情感不易区别;所代之人模糊不清,诗人情感在主观上隐藏起来却在客观上被暴露;主人公代诗人言,虽是诗人代古人作诗,实则借古人之口表自身之意。  相似文献   

9.
唐诗中"菊"的意象指称及其生成探微(待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唐代用菊诗歌的解读,梳理出了唐代诗歌中有关菊的意象的种类、形成原因及过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唐代用菊诗歌的解读,梳理出了唐代诗歌中有关菊的意象的种类、形成原因及过程.  相似文献   

11.
在梅兰竹菊身上,延续了儒家学派关于君子的优良之德——高洁、正直、通达、端庄隐逸、不与世俗争风,集中了中国古典诗人全部的穷达观、进退观、显隐观,也承栽了我们炎黄子孙几乎所有的美好品质和心灵憧憬。孔子在《论语》中对君子思想做了系统而又详尽的阐述,“梅兰竹菊”这一文学意象也在古往今来的文学作品的反复颂扬中逐渐奠定了其无可取代的文学地位。  相似文献   

12.
意象是诗歌中基本的单位,也是把握诗歌内涵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对于意象的准确理解将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本文拟从借助生活经验、归纳典型意象、运用联想想象三个方面谈谈高中语文的意象教学。  相似文献   

13.
两宋社会多姿多彩的民俗节日促成了节序词的繁荣,其中重阳词就是最重要的节序词之一。重阳词里出现了数量众多的菊花意象,这些菊花意象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一瓣菊香,向我们展示着两宋社会丰富的民俗心理、民俗生活画卷。  相似文献   

14.
中国美学自先秦始即重视以物比德。白鹤是古典文学动物意象中具有广泛象征意义的君子比德之物,它的惊人叫声象征君子的杰出才华,它的洁白羽毛象征君子的洁净人格,它的生活习性象征君子孤傲不群的生活方式,它的高飞表达了君子高飞远遁的愿望和追求自由的人生理想。白鹤意象汇聚了古代文人的价值取向,蕴含着超越时空的中国诗性智慧。  相似文献   

15.
雨这一自然事物到了唐代已成为诗人钟爱的抒情意象,折射出唐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面貌。不同时代诗人笔下的雨亦是风格迥异,体现了一定的时代特征。本文通过分析王维﹑杜甫和李商隐笔下"雨"意象的不同特点,以窥见唐诗的发展历程,发掘"雨"意象的运用在盛唐到晚唐诗歌流变中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文学作品中意象的解读有助于学习文本。一篇《爱莲说》,引出千百年来人们对道德模范的追求。文中"莲""菊""牡丹"三个意象表明了作者的价值取向,周敦颐爱君子之莲,因为"莲"清且通,直且香;他理解但不赞同"菊",因为"菊"虽清而不通,虽香而不直;他鄙夷"牡丹",因为"牡丹"不清不净,唯有一团庸俗的香气。  相似文献   

17.
《菊》是约翰·斯坦贝克的优秀短篇小说。在男权社会中,主人公爱丽莎就像一朵菊花,她的生活则像那套上手套的手,得不到自由。爱丽莎的戴、摘手套暗含着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和深深的心灵颤动,但残酷的现实预示着爱丽莎只能重新戴上手套。  相似文献   

18.
诗歌中许多具有高洁品性的自然物常被用来比喻品格高尚的君子,唐诗中的梧桐意象也不例外。梧桐具有高洁的自然品性,常用来比喻君子的才德;梧桐制的琴是君子修身养性的伴侣;梧桐与其它意象的组合以象征君子的品格。  相似文献   

19.
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我国古典诗歌的鼎盛时期,而唐代女性诗人对唐诗的兴起和发展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唐代女诗人的数量和她们的艺术成就都是在封建社会中绝无仅有的,而在唐朝之前,女性文学创作者却是凤毛麟角。唐代女诗人创作的兴起以及繁荣有着它特殊的时代因素。  相似文献   

20.
古代诗歌中夕阳意象的源头可以追溯到《诗经·君子于役》中的“日之夕矣,牛羊下来。”从诗人探寻“天理”媒介,发展至抒发感情的载体,再到诗人精心描绘的景物,先唐诗歌中的夕阳意象经历了理一情一景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