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这样一段话:“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语文教学,莫不如此。  相似文献   

2.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这样一段论述:“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从这段话中,我们不仅能看出这位同学大师独特的为文之道,而  相似文献   

3.
《新作文》2006,(1)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这样一段论述: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从这段话中,我们不仅能看出这位国学大师独特的为文之道,而且能感悟到其中深蕴的人生  相似文献   

4.
数学的应用     
王国维说: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美成能入而不能出,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  相似文献   

5.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王国维的真知灼见,讲的是文学创造,移至语文阅读教学,未尝不是一个好方法。语文阅读教学也要人乎其内.出乎其外,学生才会以心契心,学得通透;才会心领神会。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6.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这样一段论述:“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相似文献   

7.
出入人生     
《新作文》2006,(1)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其意在告诉人们,对人生观的看法既要深入探究,又要能随时跳出思维的  相似文献   

8.
<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这也是众多优秀学者的治学之法。语文教学和写诗、治学异曲同工,“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方法也适用于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即学生以“读者”身份走进文本、阅读文字,  相似文献   

9.
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指出:"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此种内外之辩,讨论了诗歌写作与宇宙人生之间的一种关系,涉及到体验视角与写作效果的承续性问题。当然,此处的内外之分所导致的写作"影响"并无高下,所谓"生气"与"高致"乃是两种不同境界。于王国维言,诗人  相似文献   

10.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人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人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这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一段文字,论述了诗人观察和表现宇宙人生的态度和方法。其实这则文字所包含的思想,对我们解读文本也有着很深的启发。  相似文献   

11.
朱瑛  史剑波 《辽宁教育》2010,(1):110-112
记得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说过:“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我认为,我们教师解读教材,也应该如此,既要入乎其内,又要出乎其外。只有入乎其内,走进教材,你才能和作者心心相印,息息相关,同呼吸、共命运,成为作者的知音;唯有出乎其外,跳出教材,你才能设计出符合学情、吸引学生的教学方案。“入乎其内”,是要把教材读“厚”;出乎其外,是要把教材读“薄”。读“厚”是为了深入,读“薄”是为了浅出,“厚”是为“薄”服务的。  相似文献   

12.
近观与遥望     
[作文试题]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美成能入而不能出,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根据以上文字作文,题目自拟,800字以内。体裁不限。  相似文献   

13.
[文题展示]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以上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一则文字,论述了诗人观察和表现宇宙人生的态度和方法。其  相似文献   

14.
著名学人王国维先生曾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人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这话说的虽然是文学创作,但对法律研究也有着重要的启迪。作为炎黄子孙,生于斯,长于斯,要研究自己的传统法律文化,入乎其内应当不会太难。可是要让我们完全超脱出来,摆脱各种感情上的瓜葛,俯视高瞻,那就不是件易事了。  相似文献   

15.
吴建 《现代语文》2008,(8):64-65
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境胜,或以意胜。苟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字。”诚然,鉴赏诗歌的角度可以因人而异,有的讲气质,有的讲格律,有的讲神韵,有的讲技巧,但在我看来都离不开对“意象”的品味和“意境”的感悟,阅读古诗词莫不由此登堂入室。王国维先生还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相似文献   

16.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1]诗人写诗作赋既要深入内部去体验,又一定要跳出来思考分析那么我们初中数学知识中最基本的元素--数学概念,是我们数学教学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而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如何能更有效地进行数学概念教学决定了我们数学教学的成败下面我就平时从数学欣赏的角度,利用“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教学方法进行数学概念教学谈谈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17.
李桂林 《现代语文》2008,(6):108-108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到:“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这段话道出了作者对文学创作的见解,指出了观察、积累对创作的重要性,真可谓一语中的。南宋陈善在著名的《扪虱新话》中也说:“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唯知出知入,得尽读书之法也。”  相似文献   

18.
陈雄 《语文知识》2005,(11):43-44
2005年湖北高考作文题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美成能入而不能出,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根据以上文字,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800字以内,体裁不限。看到这样的作文题,我这位高中语文教  相似文献   

19.
王颖 《考试周刊》2010,(45):1-1
著名学者王国维曾说:"诗人对于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用这句话来理解高考政治复习也很合适。高考政治复习既要研究基础知识层面的问题,更要钻研技巧层面的问题,但首先要"入乎其内",紧扣书本,夯实基础。仅仅局限于这个层面,虽有"生气",但达不到最佳效果,这就需要"出乎其外",有创新、技巧,紧扣脉搏。只有"入乎其内"后又能"出乎其外",那才可能创造"高致"。如何在高考复习中达到这样的效果呢?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思考的问题,下面我就这一问题谈几点心得。  相似文献   

20.
著名学者王国维在谈诗歌创作与生活时曾说“诗人对于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用这段话来理解物理教学,如果仅仅是做到了“入乎其内”,那么还是囹圄在课本之中,虽然也可以制造“生气”,但其表达的力度还是差了一截。“入乎其内”后又能“出乎其外”,才有“高致”,这里体现了创造性思想,在课堂教学中,就是机智和创新,特别在细节处理上,“出乎其外”的过程因其表达的匠心独具而更具实效。所以,“出乎其外”,应该是老师们在课堂细节处理上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