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9 毫秒
1.
在语文教学中,从低年级开始,通过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了看图说话写话的训练。把看图说话和写作教学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一、精选图片,激发兴趣善用语文教材中的插图。低年级的教科书里每一课都配有漂亮直观的插图,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观图比读文更有兴趣,学生看着图片,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印象更为鲜明、深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图片,让学生乐  相似文献   

2.
“植物的种子”是小学自然第二册的一篇课文。这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是,指导学生认识一些常见作物的种子,并了解种子的基本构造。训练儿童观察物体细小构造的能力。课文重点是认识种子的胚根、胚芽,难点是种子如何长成新的植物。教学前的准备工作:1.教学前十来天,在一个破脸盆里装满肥土,分三批播下菜豆种子,每批相隔2—3天,预计在上课时能见到三种不同的情况:出土后长出了真叶的幼苗;刚刚破土而出且带有种皮的子叶;在土里还藏有未出土但发了芽、伸出了嫩白细小的根的种于。2.上课前三天,教师将适量的菜豆、花生、大豆、蚕豆、玉米等种子用温水浸泡一天左右,尔后滤出种子,装在小碗里,用温布遮住,让它泡软发芽。3.上课前一天,布置学生收集各种种子,带来上课,重点布置一两位学生带来几撮新鲜的黄豆芽以备观察。上课时教师把准备好了的实物端进教室。  相似文献   

3.
《趵突泉》是一篇看图学文。老舍先生以清新的笔调、优美的语言,细腻地描写了泉水优美动人的姿态。引导学生充分感受文章的美,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时可以一个“美”字贯穿全文,让学生美在其中。一、调动感官,体会形象美课文插图是一幅国画。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找找大泉和小泉,直观、形象地把握对趵突泉美的感受,为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还可以补充课前搜集的图片资料,丰满趵突泉的形象。二、赏析品味,体会语言美第3、4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这两个自然段形象地描绘了大泉和小泉的美,引领学生反复与文本对话,充分感悟作者用词的精妙。1…  相似文献   

4.
一、教材特点: 本文是为苏州园林图片册作的序,目的是指导读者欣赏图片,提高鉴赏能力。本文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构思精巧,缜密,结构脉络分明;二是说明准确,生动形象。 二,教学目的: 1.了解总分的说明顺序及其特点; 2.体会比较说明的方法的作用。 三、教学设计: 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立足导读,采用列图表法研读课文,了解说明顺序,进而引导学生体会说明的方法和角度,并通过有目的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比较说明的方法。课前组织学生看苏州园林的录像。  相似文献   

5.
本课属于观察课型。根据大纲的要求,本课教学应确定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相互协调的教学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实物、标本、挂图、插图、幻灯片,使学生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了解它们的外部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可通过介绍蜜蜂和蚂蚁的群体生活习性,向学生渗透热爱集体的教育。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认识蜜蜂的外部形态特征,了解蜜蜂  相似文献   

6.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语文教科书共选编课文172篇,其中插图106幅。这106幅课文插图恰似106颗珍珠,璀璀璨璨地,在课本中闪烁。长期来,一些语文教师对课文插图视而不见,弃而不用,不能不说是一大失误。如何让插图在语文教学中发挥作用,笔者认为有下面几条途径。  一、走出认识误区,文图和谐发展。课文插图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美育的重要范畴。因此,重视课文插图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点、审美情趣,提高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将课文插图当成“画蛇添足”,当成是图画…  相似文献   

7.
六年制小语五册第八单元的几篇课文都很有特色,文中有插图,语言文字优美,所描述的事物学生很感兴趣。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设计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去感受美、理解美、欣赏美,并进而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一、利用图片感受美《喜鹊》是本单元的讲读课文。教学时先让学生熟读课文,画出喜鹊的图画,并根据课文上色。  相似文献   

8.
<正>1.创设实物、图片情境,呈现词汇。利用实物、图片创设情境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词汇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汇、记忆词汇。用图片创设词汇学习的情境,常用的形式有放大的挂图、简笔画、课文插图、电教画面(如PPT、动画)等等。2.创设游戏情境,感知词汇。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多种游戏情境,如,通过语言描述的猜谜游戏,增加学生对新学词汇的感知  相似文献   

9.
自制指南针     
高小地理第一册第二课“大地的形状是怎样的”及初小语文第五册第二十四课“指南针”的课文中虽都有指南针插图,但在进行教学时,最好利用实物指导学生观察和使用。如果没有现成的指南针,可以自己制作一  相似文献   

10.
和劼 《甘肃教育》2011,(2):68-68
一、在教学情境中感知美 1.凭借插图展现美。课文插图以形象、直观的画面展示了课文内容,恰当地指导学生看图,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教学《西湖》一文第二自然段,我让学生观察课文的插图,根据文章中的“绿”、“青”、“浓”、“淡”等词语,体会“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带给人的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1.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教师:你们看见过葫芦吗?葫芦结在什么上面?(教师出示葫芦、藤,并指导学生认真观察。)  教师:藤是植物的茎,有的藤会附着东西向上爬,有的藤会沿着地面向前伸。  〔点评:课前谈话,是引入课文讲读的一种方法。老师通过谈话,引导学生观察葫芦和藤的实物,直观演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上好课文打下基础。〕  二、初读课文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  学生各自小声读课文,并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教师:这个人种的葫芦开始怎么样?后来怎么样?结果怎么样…  相似文献   

12.
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辅之以“图”这一直观手段,能有效地形成学生对事物表象的清晰认识,能提高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这里的“图”主要包括课文插图、教学挂图、教师自制图片,以及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所绘制的图画。  相似文献   

13.
听话、说话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则是教师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的同时,引导学生想象,对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也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现谈谈我对学生说话能力培养的一些做法。 一、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训练“说” 低年级的课文很多都有形象有趣的插图,中高年级的课文也有相当数量的插图,这些插图都是训练说话的好素材。我在教学中较注意使用插图,由图入手,充分进行“说” 的训练。如《小木船》一课,我是这样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并利用它较好地进行“说” 的训练的:把插图挂在黑…  相似文献   

14.
教学情境是教育者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通过某些教学手段而创设的独特的教学环境。它可以成为调节学生情感和支配行为的内驱力。在思品课的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捕捉教学内容及教育过程中的情感因素 ,以“情”为线索 ,讲究“育”的策略 ,创设各种教学情景以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和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的内容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一、利用插图 ,入境悟情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应用插图能直观地感受到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道德情感。如教学第九册《关心爱护小同学》 ,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三幅插图 ,把学生带到开学式上欢迎新同…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中的课文插图形象逼真、生动活泼,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图画,非常适合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运用好课文插图,不仅能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观察、想象和语文表达等能力。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 一、图文结合,理解课文 插图最明显的作用,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字、词、句的意思,进而深入理解课文。 1.观察图画,引入新课。小学生非常喜爱色彩光艳的彩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利用插图激发兴趣,引入新课的学习。如教学《春天…  相似文献   

16.
<正>画家罗丹说:"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秉承中华文化的精髓,凝聚观察和理解的智慧,让学生在课文中去发现音韵美,认识人性美、自然美;引领学生在语文活动中发现美,学会欣赏美;指导学生在写作中发现美,用美的情感表现多姿多彩的生活,并在写作中掌握创造美的形式,从而培养学生欣赏、热爱自然的美德,提高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7.
<正>统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图文并茂,其中大量的插图是教科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插图在带给师生更多趣味性的同时,也给教师带来新的挑战:如何有效运用教材插图,让学生学会识图、用图,以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本文试图以统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为例,来探讨初中历史教学的插图运用问题。一、历史教材中的历史图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解多种历史呈现方式,包括文献资料、图片、图标、实物、遗址、遗迹……  相似文献   

18.
《自然》课是小学课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在自然教学中安排了大量实验演示内容。充分运用这些实验、演示给学生观察。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然现象,掌握自然知识。而且对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怎样才能使小学生对具体自然事物和现象有认识过程呢?   小学生对自然事物和现象的认识始于感知,也就是说小学生的认识开始于用自己的眼、耳、鼻、舌、手和皮肤等各种感觉器官去直接地观察客观事物和表象。同时也可用演示来加深学生的认识过程。   演示过程是由教师将直观教具或实物展示给学生看,或者向学生作示范性实验,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演示的可以是实物、标本或模型,也可以是图片图表,还可以是幻灯、录像。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条件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演示手段进行教学,以达到认识过程和最佳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由于受活动范围和思维发展的限制,低年级小学生的感性认识基础很薄弱,感性材料和直接经验少。思品课的教学应当根据儿童心理发展规律,按照低年级小学生心理特点,采取形象、生动、直观的方法,运用生动的语言、插图、电教、实物等方式,让学生在体验、观察中分析思考,帮助学生掌握课文所表述的道理,达到明理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20.
曾利 《四川教育》2010,(10):39-40
一、巧借插图,擦亮探寻的眼睛 低年级学生观察能力较低,观察目的性不强,精确性不够。指导学生观察课文的插图不仅是单纯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过程。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插图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