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鉴于目前中国新诗的贫弱,吕进教授高屋建瓴地指出,新诗要振衰起弊,必须要完成三大重建:诗歌精神重建、诗体重建和现代科技条件下的诗歌传播方式重建。因为“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文学的枯荣变迁和每一时代的传播方式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2.
在吕进提出的新诗“三大重建”中,现代科技条件下的诗歌传播方式重建,与诗歌精神重建、诗体重建相比较,似乎显得更为外在于诗歌艺术。但正如吕进所强调,现代人生产、生活方式的大变化“为增多诗体提供了条件和可能”,传播这一同样处于“大变化”之中的外在性因素,其实已经内在于诗歌发展,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条件和可能”。网络及多媒体等媒介的出现,为新诗发展带来了多样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诗歌是什么?中国古代文论中关于诗歌有许多精彩的论述,“言简意赅”、“言有尽而意无穷”、“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中外名人对于诗歌也各见仁智。艾略特在《诗歌的作用》中说:“诗歌是生命意识的最高点,具有伟大的生命力和对生命的最敏锐的感觉。”诗评家吕进先生认为“诗是歌唱生活的最高语言艺术,它通常是诗人感情的直写”。  相似文献   

4.
吕进是中国当代著名的诗歌理论家。他从理解诗歌作品和诗学精髓出发,通过对优秀作品和其他诗学主张的全面打量,以诗歌的视点特征、语言方式为核心,提出并建构了独特的现代诗学体系,即新诗文体学体系。吕进的诗学体系以新诗的内部研究为中心,将古今融合、中外交织,切近新诗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是对中国诗学所进行的既求实又创新的推进。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唐诗宋词是我们永远的骄傲。怎样才能写出好诗?先看西南师范大学教授、诗人吕进先生的《守住梦想》:  相似文献   

6.
吕进是中国当代名的诗歌理论家。他从理解诗歌作品、诗学精髓出发,通过对优秀作品和其他诗学主张的全面打量,以诗歌的视点特征、语言方式为核心,提出并建构了独特的现代诗学体系,即新诗体学体系。吕进的诗学体系以新诗的内部研究为中心,将古今融合、中外交织,切近新诗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是对中国诗学所进行的既求实又创新的推进。  相似文献   

7.
用我这支笨拙的笔写这篇文章,时常会有一种不安的感觉。倒不完全是怕吕进教授用评论诗歌的锐利眼光挑出文法、语句等方面的一大堆毛病,而是担心即使我饱蘸诗的情感,也不一定能写好这位国内外著名的诗评家、优秀的研究生导师。今年50出头的吕进教授,现任西南师范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新诗研究所所长职务。这位四川省劳动模范、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学者,早年从事诗歌创作,70年代后期开始转向诗歌评论  相似文献   

8.
讨论新诗的“变”与“常”,有关诗、乐关系的问题,是其中的关键问题。在当前语境之下,倡导新诗的“革命”与“重建”,推动中国诗歌的“振衰起弊”与“再次复兴”,诗、乐关系的问题更不能不摆上议事日程。吕进先生多次著文,对此大声疾呼。学界到目前为止,在有关中国诗、乐关系的历史和现状,诗、乐结合的可能和必要,诗、乐结合的表现和形式,中国诗歌的音乐特征等方面,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以吕进先生为代表的“上园诗派”曾提出:中国新诗应该向国外诗歌借鉴,但要实现国外艺术经验的本土转换;承传民族传统,但要实现传统精华的现代化转换。这种打通古今、融贯中西的主张并非空穴来风,在中国现代诗学发展史上是有其渊源的。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著名的诗歌批评家,杨四平教授被评为“十大新锐诗歌批评家”之一,并荣获中国当代诗歌批评奖(2011-2012)等诸多荣誉.他多年耕耘在“新诗批评”这片领域,现已硕果累累.但是他并没有把学术眼光仅聚焦于此,而是凭借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和扎实的治学素养选择了一块坚硬难啃的“学术骨头”——现代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与接受.面对这么一个庞大复杂、有相当学术难度的选题,杨四平教授一路勇往直前.他认为“做学问就是一场场智力、毅力和耐力的打拼”[1]后记.  相似文献   

11.
在1980年代出现的诗评家中,吕进是较为独特的一位。他于外文系毕业,因此他的诗学研究长于中外参照,具有比较的世界性视域。自1980年代以来,他出版了大量的学术著作,由诗歌基础理论向诗歌内部原理深入,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诗歌观念,并从生活中提炼通俗词语来解释艰深的诗歌理论,借鉴古代诗话文体,创办新诗所,创办诗歌刊物,参加社会活动,以入世精神普及诗歌并开创诗学研究的新课题。诗与时代、国家、民族、大众、个人的结合,是吕进诗学研究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对话与重建》是吕进继《中国现代诗学》之后推出的又一部学术力作,它重点阐述了吕进近几年来对诗歌和诗学建设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对《对话与重建》的分析,论述了它在诗体重建和诗歌精神重建等方面对当下诗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低诗歌第一部研究专著,张嘉谚教授的《中国低诗歌》为中国诗学史作了一次宝贵的理论拾遗。文章在《中国低诗歌》基础上试图着重指出“审丑”写作是文学史上的一种客观存在、作为中心概念的“诗性正治”为一个民族的文学迷津指明了新的方向、“个体先锋”要求的不仅是叛逆性格,更需要敏感的艺术触角和杰出的语言天赋,尤其需要提防低诗歌写作当中存在的致命误区。  相似文献   

14.
前些年在中国文坛上兴起的“新潮派”诗歌曾产生过一定影响。然而,“新潮派”诗歌有何特征?它的发展方向如何?它是否成为中国诗歌发展的主潮派”?诗人们是否如某些评论家所说的是中国诗歌之“举大纛者”?他们是否是中国诗歌成熟的标志?对此,过去尚无一篇全面的评论文章。本文就从以上几个方面对“新潮派”诗歌作了较为全面的评介。指出:“新潮派”诗歌正陷入泥沼之中,如不自拔;将无前途可言。  相似文献   

15.
当代名诗歌理论家吕进建构的中国现代诗学体系,是新诗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完整、求实、创新的体系。作为其奠基之作的《新诗的创作与鉴赏》则在某种程度上孕育出.该诗学体系的雏型;在吕进诗学体系不断后退的地平线上,该书据其源头,可以略窥整个体系流变的内在轨迹。  相似文献   

16.
当代著名诗歌理论家吕进建构的中国现代诗学体系,是新诗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完整、求实、创新的体系.作为其奠基之作的<新诗的创作与鉴赏>则在某种程度上孕育出该诗学体系的雏型;在吕进诗学体系不断延伸的地平线上,该书据其源头,可以略窥整个体系流变的内在轨迹.  相似文献   

17.
●与出色的兄弟们相比。他是一只“黑羊”;对喜爱的课程吃透细节,使他终生受益.1997年10月15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大学的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朱棣文教授.获奖消息公布的第二天,朱棣文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按照科学术语的说法,我身上100%是中国人的基因.”这个早已很“美国化”的科学家对他的祖国怀有深厚的感情.  相似文献   

18.
记得那是十二月,我进入巴黎十二大学。我们每周有一节对话课,在课堂上,每个人都必需提出或回答问题。入学前,云南省《滇池》月刊的一位编辑说过对话课的教授的问题刁钻古怪,要我小心。我上第一堂对话课时,就被教授点名来提问。在我自认为巧妙回答了他的问题后,他又提出了一个问题:“我可以知道您来自哪个中国呢?”班上当即冷场。我慢慢地对我的教授说:“先生,我没听清你的问题。”他清楚的一字一句,又重复一遍。我看着他的脸,告诉他我不明白“哪个中国”一说可以有什么样的解释。“那么,”教授说,“我是想知道:您是来自台湾中国还是北京中国…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了“新诗主体论”,目前有人对此表示怀疑,说什么“‘新诗主体论,可以休矣!”邱雪松认为,对毛泽东所说的“新诗”要有清晰的理解,要明白诗歌发展至今的困境由来以及可取的应对态度。罗文军认为,新诗主体论表达了对新诗未来发展的思考和预期,今天吕进先生的“三大重建”与此形成了良好的契合,正是时代所需。肖显惠认为,从吕进先生“三大重建”中的传播方式重建角度来思考新诗的主体地位,可以对“新诗主体论”获得更明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网络的普及为诗歌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网络新诗与传媒紧紧结合在一起,他拓宽了诗歌的空间,繁荣了中国的新诗。然而网络本身的一些属性也使网络诗歌泥沙俱下,诗歌发生的现场转移到民间。网络诗歌繁荣的同时包含着很浓重的“口语”色彩。文章通过网络空间中的“羊羔体”“废话体”现象剖析了网络诗歌口语“色彩”的渊源以及他与“口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