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黄永明  姜泽林 《科学学研究》2019,37(10):1775-1785
本文在自由资本模型的理论框架基础上,构建了包含金融结构的空间经济学模型,推导出金融结构最优时产业集聚状态亦最佳,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等结论。随之采用2005-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从全国层面和四大区域的视角实证分析了金融结构、产业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第一,证明了金融结构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正的相关关系,但是当分区域看,发现了东部地区金融结构与该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负的相关关系;第二,就全国范围内而言,金融结构对多样化产业集聚与专业化产业集聚的作用存在差异性。第三,就全国整体层面上,金融结构指标未超过0.7366时,产业专业化集聚对经济发展质量的作用较大,当越过门槛值0.7366时,产业专业化集聚对经济发展质量的作用将会有所衰减。文章的扩展性分析也基本支撑了前述相应结论。最后指出合理调整金融结构、加强多样化产业集聚治理、进一步提高专业化产业集聚水平及积极探索金融结构调整与产业集聚互动机制等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2.
贫困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研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但鲜有文献从金融资源集聚的角度去探讨。本文利用2003-2011年湖南武陵山片区面板数据,利用固定影响变系数模型和混合广义最小二乘(Pooled EGLS)估计法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论表明:湖南武陵山片区金融集聚程度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同期反向变动的关系,且各地区的金融集聚程度对本地区的经济增长影响不显著,多数地区的金融集聚程度与经济增长成负相关,同时从三个层面分析了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从经济实力、金融集散和其它因素三个维度测度金融集聚程度,运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分析金融空间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联动关系。结果发现,金融集聚水平、合理的产业结构、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都对区域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发挥金融集聚的溢出效益和辐射效应,缩小地区间经济增长差距,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利用2003—2012年京津冀1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面板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基于PVAR模型的GMM估计、脉冲响应图分析、方差分解分析法考察金融集聚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发现:北京和天津这两大城市的金融集聚度缓慢减小;河北整体金融集聚低于平均水平;京津冀整体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经济增长对金融集聚影响不明显。因此从京津冀全局出发,三地合作出台提升整体金融集聚度的发展规划,整合金融资源,加强各地金融业务合作,对促进京津冀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科技金融参与主体的类型出发,将科技金融划分为政府科技拨款、企业研发投入和金融科技贷款,并基于创新动机视角深入探究科技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在此基础上,采用2004-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科技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各类型科技金融均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且企业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最大,政府科技拨款次之,金融科技贷款的促进作用最小。各类型科技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均存在显著的创新人才集聚和金融资源集聚异质性。在高创新人才集聚和低金融资源集聚地区,科技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政府科技拨款和金融科技贷款主要通过实质性创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企业研发投入主要通过策略性创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摘要:探讨区域创新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机理,构建区域创新与区域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线性加权法、耦合协调模型、空间自相关及空间计量回归模型,计算2000年以来中国30个省域区域创新和区域经济综合水平,对两系统耦合协调度的空间格局进行可视化分析,并探讨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关联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大部分省域区域创新和区域经济的综合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但省域差距不断扩大;二是耦合协调度逐渐呈现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三是耦合协调度的空间集聚程度在不断加强,且主要是由HH集聚和LL集聚主导;四是经济开放度、政府控制力、人力资本、科研环境、金融支持度、基础设施6个因素对耦合协调度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金融产业集聚是现代金融产业组织的基本形式,促进了周边区域的经济增长,带动了以人才知识流动、产学研合作、区域间贸易和投资以及企业家创业创新为主要方式的空间知识溢出。本文基于金融资源和金融规模两个视角,实证分析了中国及其主要区域2001年-2013年金融产业集聚效应变化情况。实证结果表明金融产业集聚效应有明显的地域特征,经济发达区域的金融集聚效应明显,经济欠发达区域虽然总体金融集聚效应不明显但在逐年增强。中国金融产业集聚呈现出集聚加强、集聚平稳和集聚减弱三个阶段,分别对应着全球金融资源加速向中国集聚的加入WTO组织开放金融产业和金融市场阶段、金融资源由经济发达区域向经济欠发达区域转移的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和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实施阶段和金融资源市场化争夺阶段。实证同时发现北京和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不仅促进了金融资源在本地的集聚而且对周边省份金融产业集聚也有很强的辐射带动作用。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9-2018年中国30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社宾模型研究地区创新要素集聚(创新人员集聚和创新资本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探讨金融发展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 表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东、中、西部地区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创新人员集聚和创新资本集聚对本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正向直接效应,但对邻近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抑制作用;金融发展能够正向调节创新人员集聚、创新资本集聚与本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对创新要素集聚和邻近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无明显调节作用;劳动力供给、城镇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均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政府干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9.
利用江苏省2002~2007年县域人均GDP数据,基于空间自相关分析理论,使用ESDA软件GeoDA计算全局Moran’s I、局部空间关联指标,绘制Moran’s I散点图,对江苏省县域经济总体与局部差异的时空格局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研究时段内江苏省经济发展总体呈现强的空间自相关,这种集聚的趋势略有减弱。同时区域经济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的不均衡性,体现了苏南发达、苏北落后的基本格局。这种两极分化的现象在加剧,且聚集范围有向外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韩璐  陈松  梁玲玲 《科研管理》2021,42(4):35-45
为了从城市层面定量验证数字经济对城市创新能力的赋能作用,基于2011—2016年286个主要地级市的样本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以及人才集聚和金融发展的调节作用。这一结论在剔除特殊城市样本,选取历史数据作为工具变量,更换被解释变量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研究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对于创新能力越高的城市,数字经济对城市创新能力的赋能作用越明显,从而导致城市间创新能力差距扩大;创新环境(人才集聚和金融发展)在数字经济与城市创新能力二者关系中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即在人才集聚程度或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数字经济对城市创新能力的赋能作用更为明显。政府应以人才集聚和金融发展为抓手,加速城市数字化转型与创新;此外,应重视数字经济会扩大城市间创新能力差距这一现象,在促进数字经济驱动城市创新发展过程中,加强城市间帮扶与合作,避免发展不平衡。  相似文献   

11.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产业集群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广东21市为例,采用因子分析法和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深入分析了2007-2012年间广东各市金融产业集群水平和特征,并对金融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广东金融产业发展水平较为不平衡,以深圳、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金融圈的金融产业集群程度较高,并且对于区域经济增长有着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但是区域辐射力度仍有待增强。  相似文献   

12.
胥巍  曹正勇  傅新红 《软科学》2008,22(5):95-99
运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采用1978~2005年的年度经济数据对我国东、西部财政支农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财政农业支出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西部地区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更为显著,无论短期还是长期的财政农业支出,对刺激西部地区的农业经济增长都较为重要,而东部地区的长期性政策则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3.
产业集群由集群内节点级企业、网络级产业链、平台级辅助机构三大要素组成,其合理的组织结构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实现资源循环和高效利用的最有效组织形式.上海化学工业区从延伸产业链、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等方面开展循环经济,取得经济、环境效益的双重回报,是化工产业集群发展循环经济最佳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14.
张玄  冉光和  陈科 《科研管理》2020,41(5):259-268
本文在分析金融集聚影响区域内部和周边区域民营经济成长的作用机理的基础上,运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以中国省域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发现:(1) 考察期内中国省域金融集聚度大致由东部向中、西部地区递减。(2)东部地区金融集聚度较高,对区域内民营经济成长有一定促进作用,且其“涓流效应”可带动周边区域民营经济成长;中、西部地区金融集聚度较低,不能促进区域内民营经济成长,且其“极化效应”可能阻碍周边区域民营经济成长。(3)东、中部地区民营企业已经开始注重技术研发,而西部地区民营企业还停留在规模扩张阶段。  相似文献   

15.
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给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机遇,同时对企业现有的财务管理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迫切需要进行财务管理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本文剖析了知识经济时代下传统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弊端,并从财务管理的观念、财务管理目标和财务管理内容等方面进行创新阐述了一些见解。着重强调企业应树立风险意识,重视无形资产的管理。  相似文献   

16.
西部县域经济的发展,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关键组成部分。为促使西部县域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本文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对县域经济发展与金融支持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合的基础上,从西部县域经济发展与金融支持关系的一个悖论入手,分析了西部县域金融支持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探讨了完善西部县域金融支持体系的具体方略。  相似文献   

17.
井然哲  蔺楠  覃正 《科学学研究》2006,24(4):534-538
本文从和谐经济论与和谐管理论的视角,对企业集群系统进行剖析。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维度审视企业集群系统,并以和谐因子共同作用形成的和谐度来判识企业集群系统和谐发展能力。最后,利用企业集群系统和谐发展能力评价模型,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8.
张婷 《预测》2008,27(1):77-80
我国的小农经济特性是导致农村金融市场"有效需求不足,有效供给有限"两难困境的根本性原因。本文通过对农村金融改革路径的对比分析,指出通过推动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即打破农村的二元信用结构,构建农村网状的信用体系,比推动农信社体制改革的成本要小而收益更大。遵循以上逻辑,本文提出构建政策性的农村信用担保体系,以团体贷款的形式来提高农户群体的金融需求水平,以此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最终达到农村经济与现代金融制度相接轨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产业空心化和美国金融危机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文超  汪洋  范志清 《未来与发展》2010,33(11):110-113
当今世界经济虚拟化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产业空心化和虚拟经济的高杠杆化。这两方面的过度发展和局部失衡是导致美国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本文从产业空心化的理论、现状和影响等几个方面入手,讨论美国金融危机当中的一些经验和教训。当中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具体问题也可以获得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