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明并无"带过曲"的称谓,但从元明曲论、曲选对带过曲的评点、著录中,我们还是能看出当时人的带过曲观念及其变迁。元人的带过曲观念非常随意,甚至自相矛盾:有时将它看作一个整体,演唱时强调各曲牌间的的衔接;有时又随意拆分,作单曲看待。但元代曲选无一例外地将带过曲归入小令,表明二者相较,整一性仍然占据上风。至明代,带过曲入套现象普遍,带过曲观念与集曲观念合流,逐渐成为创制新调的方式之一,带过曲曲牌与单个曲牌的界限逐渐模糊。以此为参照,本文主张将带过曲归入小令,其本质是小令的联唱。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邵阳大曲在制作过程中,曲外层和曲心几类主要微生物的消长情况,结果表明:曲外怪的霉菌一酵母菌数量的始终明显高于曲心;细菌数在前,中期曲外层多于曲心,后期两者接近,且菌数同类型各酒曲偏高。  相似文献   

3.
宴席曲是流行于河湟地区回族群众中的一种集说唱、舞蹈、表演于一体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曲词健康的婚俗性民间曲艺。为了给喜庆的婚礼助兴,宴席曲极尽贺喜戏耍之能事,而在尽情嬉闹之余,更多方面呈现理性欢娱的态势。厚重、中庸的回族文化是宴席曲理性欢娱的根本,文化机制的具体规范和发挥效用使宴席曲思无邪。  相似文献   

4.
王九思的散曲集《碧山乐府》题材丰富、内容广泛,其中一类为寿曲,即为人祝寿之曲和自寿之曲,反映了他对亲情友情、家庭伦理的重视,表现出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  相似文献   

5.
东乡族"宴席曲"是在重大喜庆日子盛行的,以歌唱为主,伴有舞蹈渲染气氛的民间歌舞表演形式。东乡族"宴席曲"集歌舞艺术与说唱艺术于一体,内容丰富,形势多样,保留了古代民间歌舞的古老风貌,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通过对东乡族"宴席曲"表演形式,表演内容,典型舞畴的考究,更加深刻地去理解、保护东乡族的歌舞文化,使我国少数民族歌舞文化传承不息。  相似文献   

6.
复习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已学知识的整理与应用,起着查缺补漏、巩固知识、发展思维的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复习教学普遍存在着做复习提纲,对复习提纲等趋向,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采取有针对性、有重点的复习,导致效果大打折扣.提高复习教学有效性,教师要重视基础复习,唱好"基本曲";重视原理复习,唱好"理解曲";重视变式复...  相似文献   

7.
大调曲渊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大调曲与相和歌、诸宫调、明清小曲、岔曲、八角鼓,可发现大调曲渊源于明清时的小曲,并与岔曲、八角鼓有一定的血缘关系。  相似文献   

8.
“场景曲”,指的是描写一个场面,且具有一定叙事性的元散曲。元散曲“场景曲”中人物形象生动,富有意境,取得了独特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9.
练声曲是专门为声乐训练而制作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是有目的地训练某方面歌唱技术的歌唱训练方法。本文通过对练声曲的论述,总结出练声曲在声乐教学中作用。同时指出我国练声曲发展的现状,要求我们在声乐教学中重视声乐练声曲的运用,推动我国声乐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场景曲”,指的是描写一个场面,且具有一定叙事性的元散曲。元散曲“场景曲”中人物形象生动,富有意境,取得了独特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1.
广西临桂籍人士朱凤森是清嘉庆、道光间较为知名的剧作家,有戏曲剧本集《韫山六种曲》存世。但因传本稀见,学人难窥其全貌,《中国戏曲志·广西卷》等专业戏曲文献对其版本、内容等的记述,多有错误。今据所见刊本及资料,对《韫山六种曲》的成书、内容等加以介绍,并对其在地方戏曲研究等方面的资料文献价值略作论述。  相似文献   

12.
《平沙落雁》又名《雁落平沙》,是古琴十大名曲之一。其乐谱最早刊于明代《古音正宗》琴谱集(1634年)。该曲虽然出现较晚,却是近三百年来流传最广的作品之一。在流传过程中,经过琴家们的加工发  相似文献   

13.
作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一项重要的社会制度,佃客部曲制广泛存在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大量的编户齐民从汉末到魏晋时期,随着土地急剧减少社会地位也逐步下降,通过多种的形式建立了与世家大族之间的依附关系。在这种紧密的人身依附关系中,虽然以牺牲数量众多的佃客部曲利益为代价,但是就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练声曲是合唱训练中声音训练的重要手段之一。不同的合唱队选择适合自己的练声曲,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练声效果。本文从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合唱队如何选择自己的练声曲、如何掌握这些练声曲以及目前合唱训练中练声曲的常见问题等几个方面加以陈述。  相似文献   

15.
金星 《成才之路》2010,(29):70-71
筝曲《梅花三弄》原为笛曲,后人把它移植为琴曲,得以流传至今。由于作为主题的旋律出现了三次,故有"三弄"之称。筝曲根据古琴名家吴景略先生修订的琴谱、并参照吴景略先生和孙裕德先生琴箫合奏的《梅花三弄》订谱。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是中国传统艺术中表现梅花的佳作。原曲有十个段落和一个尾声,改编成筝曲,已略有删节。  相似文献   

16.
明清章回小说是中国传统小说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在通俗地叙述故事的同时,穿插大量的诗、词、曲等韵文。这些诗、词、曲与中国古代正统的诗、词、曲相比,存在很多不同。它们不仅是我国文学体裁中的独特一支,同时对现代文学作品的创作而言有很大的借鉴意义。该文试从起源、发展、形式、作用、格律等多个方面阐述明清章回小说中的诗、词、曲。  相似文献   

17.
“曲”和“直”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有效运用“化‘曲’为‘直’,以‘直’代‘曲”的思想方法,可以将一些难题化解.我们需要有创造性的观念.需要优化与发展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一些看似复杂的问题却不复杂,“曲”“直”转换的思维策略常常会产生预想不到的收获.  相似文献   

18.
“声乐练声曲”是一种比“发声练习曲”更完整,并包含一定的技术课题,用以巩固并发展演唱技巧的音乐体裁。本文论述了其在声乐教学中对培养声音的连贯性、稳定性,培养学生正确表达作品能力等方面的作用,从而强调了“声乐练声曲”在声乐教学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敦煌遗书所载唐代佛曲的演出场所有寺院、宅第、街衢,表演者有僧人和寺属音声人,佛曲的情感基调以“哀”为特点。  相似文献   

20.
以往的对于<西洲曲>的疑惑大致围绕其写作的背景、主人公的性别视角、文中涉及的地点考证、情事的历时、主要意象追根溯源的研究等几个方面,语词的优美及扑朔迷离,恍惚神秘的意境的创造自然也多有论述.而从女性心理的角度对<西洲曲>分析阐释的文章并不多见,作品中的女主角是一位三十岁到四十岁之间的有了一定的人生经历之后的成熟女性.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