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戊戌变法后 ,游历欧美的经历 ,使康有为思想发生了变化。《大同书》正是这一时期所撰的著作。康有为向往美国、瑞士式的联邦制 ,但由于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他没有勇气和能力说明怎样才能走到“大同”世界。他的现实目标 ,还是小康即君主立宪制。革命形势不断发展 ,但康有为仍然坚持改良主义 ,甚至发表“公开信” ,称“只可立宪 ,不可革命”。因此 ,《大同书》的思想实质仍是立宪保皇 ,反对革命  相似文献   

2.
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描绘了一个乌托邦式的大同社会理想,并阐述了其关于教育作用、男女教育平等、全面发展教育及五阶段衔接的学校教育制度设想等教育主张。这些主张对今天教育仍然很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康有为在《大同书》中勾勒了一幅未来人类社会的美好蓝图,在他所构想的大同社会里,没有君主、国家和阶级差别,人人平等、婚姻自由。在书中他猛烈地抨击了封建伦理道德,对君国、家庭和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提出了许多新设想,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4.
康有为《大同书》通篇以“人类关怀”为主线,构架了一幅极乐的未来社会的蓝图。康氏所构想的未来社会是没有家庭的,他设计了一套系统而完善的社会福利组织,以此为依托使大同之世的人民过上极乐的生活。  相似文献   

5.
康有为《大同书》中的妇女解放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有为的《大同书》是系统阐述其对现实社会认识及对未来社会构想的一本政治理论专著。书中体现了康有为关于妇女伦理、妇女解放的思想主张,如禁止缠足、婚姻自主、男妇平等、出入自由等。这对后来的妇女解放运动起到了重要的启蒙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建国以来国内外理论界有关康有为《大同书》的研究从四个方面作了系统综述。1.关于《大同书》成书年代问题的研究;2.关于《大同书》所描写的大同社会的社会性质的研究;3.关于《大同书》的基本思想及其社会作用的研究;4.关于康有为《大同书》和中国近代化道路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康有为的《大同书》集中反映了19世纪末期形成的大同思想,康有为的大同思想广泛吸取了古今中外各种先进思想的养分,糅进了他的政治构想,描绘了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美好远景,康有为《大同书》中的社会构想是资产阶段维新派从事资本主义改革,推动社会进步的最高政治纲领,它给资产阶段维新派指明了前进的道路和方向,对于维新运动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康有为从公车上书开始便走上了漫长的探索国家兴盛之路,他所作的《大同书》便体现出他对未来中国社会的构想.同时《大同书》中也隐含了中国政治改革的必由之路并为中国社会的发展作出大胆预测.  相似文献   

9.
康有为的《大同书》中包含着丰富的女子自由、男女平等的观点,对这些观点进行系统地剖析,可以厘清其内在联系,从而达到逻辑的与历史的相一致。康有为书中的男女平等观是通过这样几个环节来阐述的:女子在社会中所处的状况;导致女子处于这种状况的原因;如何来解决这种男女不平等的状况。以此为基础,最后就可以对康有为的男女平等观作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康有为的《大同书》深受中国佛教的影响。清末的学术背景以及康有为早年求学的经历,使佛学在其思想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康有为在《大同书》中对于世间"苦"的描写,对于未来社会的设想都体现出佛教在作者思想中的痕迹。深入把握佛学在康有为"大同"思想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对于全面把握作者的思想,认识中国近代政治思潮的流变以及认识传统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国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先进代表洪秀全和康有为,立足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突出的时代背景,提出了两种不同的大同思想。他们对大同社会设计的模式、实现途径和与实践结合程度上表现出很大的不同,但从内容、实质上看又有许多相似之处。两种大同思想在中国近代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长河中起着十分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从文献学的角度看,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文献资料可以肯定《礼记·礼运》中论大同的一段话确实是孔子本人的言论.将"大同"思想与那些可以确证是孔子言论的内容如《论语》等比较,可以看出,它不可能是孔子的社会理想.《礼记·礼运》中的大同之说,打着孔子的招牌,实际上是墨家的思想.它应该是儒家弟子将墨家思想引入儒家学说的产物,其产生的年代不可能早于孟子生活的时代.  相似文献   

13.
浅谈素质教育与创新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素质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教育信息化趋势下的人文素质教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它将有力地推动现代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人们认识到知识经济时代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这就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人既要有高尚的人文精神,又要有精深的科学素养。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必要而且必须的。  相似文献   

15.
“大同”思想起源于春秋时期,是儒家构想的“和谐社会”,是源于“不同”之上的“致中和”,其精神实质是“和而不同”。这些思想精髓对于今天“和谐社会”的理论构建仍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作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重要派别——学衡派的领军人物,吴宓珍视祖国的传统文化遗产,尤其是传统的道德与人格论。在融合了美国白壁德为代表的新人文主义后,他认为只有在道德的约束下,人的本性才不至于走向欲望的极端,人类才能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点,物质文明与现代文明才能达到一种和谐状态。概言之,即借助于道德,使人的内在与外在趋于理想中的和谐。  相似文献   

17.
素质教育的历史发展及其新的时代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调素质教育 ,并不是彻底否定传统教育。素质教育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 ,是在同功利教育的长期斗争中逐渐发展和完善的教育观念。科学和民主的社会环境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知识经济新时代的到来 ,素质教育又一次受到社会重视 ,并提到前所未有的认识高度 ,从而使素质教育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强调综合素质的前提下 ,当前需要将个性培养、创新能力和人文精神的倡导作为突破口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8.
古典诗词之中,蕴含着取之不尽的人文精神富矿。大力弘扬古典诗词的人文精神,可以避免青少年学生在技术理性、实用至上的商品经济时代,沦为只有知识没有文化、心理残缺灵魂荒芜的技术人、工具人。用古典诗词长时期地熏陶濡染广大青少年,一定能收潜移默化之功,渐渐变易他们的精神风貌,使他们健康成长为一代气质高雅、人格健全的新型公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