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变”是刘勰《文心雕龙》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针对文学创作提出的,认为文学创作“变则可久,通则不乏”“凭情以会通,负气以适变”。本文主要探讨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以及这一现状的成因,并力图通过“通变”之术促使文学得到解放、获得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刘勰的乐府观受沈约影响极深。《文心雕龙·乐府》与《宋书·乐志》均感叹周乐雅正传统一去不返,俚俗之乐甚嚣尘上,体现出“嫉俗趋雅”的乐府观。在论及其它文体时两人均能做到复古与通变的统一,独于乐府只言复古,不及通变,此与历代独重乐府在政教中的作用这一传统有关。  相似文献   

3.
柏拉图在《美诺篇》中记载了诡辩学派提出的“研究何以可能”的诘难,表述如下:“一个人既不能研究他所知道的东西,也不能研究他所不知道的东西。因为如果他研究的是他所知道的东西,他就没有必要研究,而如果他研究的是他不知道的东西,他就不能去研究,因为他根本就不知道他研究什么”。(《古希腊罗马哲学》第190页)  相似文献   

4.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至1987年共发表论文624篇,不少论文引起国内学术界的注意,有些在国外学者和刊物中也引起重视。据不完全统计,其中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28篇,252篇次;被《新华文摘》、《国内哲学动态》、《中国史研究动态》、《经济学文摘》、《文艺研究动态》、《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献题录》、《世界历史》、《史学情报》、《文物》、《中国’历史学年鉴》、《中国哲学研究年鉴》、《中国文学年鉴》、《编辑参考》、《人民日报》(含海外版)、《光明日报》、《文摘报》、《文汇报》、《理论信息报》、《陕西日报》、《西安晚报》、《教育文摘》等近30种国内主要报刊摘要报道181篇,292篇次;索引249篇,316篇次;另有部分论文被收入有关学术专著。从1979年至1986年发表的536篇论文中有33篇获奖37次,其中25篇获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篇获市、地区级科研成果优秀奖,9篇获高校校级科研成果奖。  相似文献   

5.
顾石红 《阅读》2006,(9):17-18
学习了《变色龙》这篇课后,小书虫对“变色龙”这个神奇的精灵很是着迷。变色龙怎么会变色?为什么要变色呢?小书虫很想研究研究这些问题。回到家,小书虫迫不及待地查起了资料。嗬,收获还真不少!第二天,小书虫就把自己的发现介绍了给大家。  相似文献   

6.
陈秀端 《职大学报》2011,(3):51-56,7
《伤逝》是中国近代新文学大师——鲁迅,唯一一篇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作品。本文拟就台湾方面,学者以《伤逝》为题材的研究著述,或期刊论文中探讨《伤逝》相关问题者,简要综述之。一方面,呈现《伤逝》在台湾的研究概况;另一方面,则藉以了解台湾学者对《伤逝》的性别研究。  相似文献   

7.
荀况的《正名》篇和《墨经》(包括《大取》《小取》)一样是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逻辑著作,学习研究中国逻辑史者不可以不认真研读。在《正名》篇中,苟况论证“所为有名”时说:“异形离心交喻,异物名实玄纽,贵贱不明,同异不别;如是,则志必有不喻之患,而事必有困废之祸。”其中“异形离心交喻,异物名实玄纽”句,孔繁同志在《荀况逻辑思想述评》一文中认为“甚为费解”(贵阳师院学报,1980年第2期),可谓先得我心。研究中国逻辑史的任务在于探讨历史上重要思想家的逻辑思想,总结出应有的思维教训,从而揭示中国逻辑思想发展的规律。但对原著文字首先要有正确而清楚的理解,否则,一切进一步研究总结都成为一句空话。沈有鼎先生在其《墨经的逻辑学·序》中就认为:“若是诂解的工夫不先作好,正确的全面的估价是不可能的”。这里虽然指的是《墨经》,但对其他古籍的研究,也具有同样意义。因此我认为对“异形离心交喻,异物名实玄纽”的(?)切含义,也有认真疏理、考辨、诂解的必要。  相似文献   

8.
《陕西师大学报》(哲社版)近年来在坚持正确办刊方向和宗旨的同时,努力提高学术质量,所发文章不少在学术界产生了影响。据不完全统计,1988年至1990年三年间共发表论文299篇,有172篇被国内主要文摘报刊摘要、转载,占发稿总篇数的57.5%。其中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专题资料全文转载的有83篇,占发稿总篇数的27.7%;《新华文摘》、《中国史研究动态》、《经济学文摘》、《文摘报》等国内主要文  相似文献   

9.
金代的大型字书在我国古代字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转折作用,然而,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一直相对薄弱。《新修玉篇》的发现和影印发行为这方面研究提供了新鲜而丰富的材料,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新修玉篇》收字来源广泛,除照收《类玉篇海》所收之字外,又增收了《广集韵》、《省韵》、《切韵》、《广韵》等韵书所收之字,其广泛搜集诸家篇韵,增加了大量的又音和训释。从收字、注音、释义、引证等方面对其编纂体例进行阐释和分析,为研究金代大型字书的编纂情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2006年12月16日,《石家庄联合技术职业学院学术研究》编辑部向各单位发出了《关于有奖征集论文的通知》。《通知》明确指出,为调动全体人员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发挥教职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全体教职工中开展有奖征文活动。此次征文,要求立题结合本单位教育教学实际,以教育教学实用研究为重点,达到研究致用的目的。广大教职工积极响应《通知》号召,踊跃投稿。截至2007年1月15日,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就收到征文稿件122篇。在各单位初选推荐的基础上,专家组评选出优秀论文21篇,其中,一等奖1篇、二等奖2篇、三…  相似文献   

11.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却谷食气篇》是我国古代医学和体育上的一篇珍贵的历史文献(发表在《文物》杂志1975年第6期上).对于这篇文献,除了在发表时,唐兰先生写了一篇简短的考证文章外,至今尚未见到有其它专门研究的文章.因此,本文试图对这篇文献的大意及其有关问题作些探讨,以供读者参考.一《却谷食气篇》原是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一批帛书中的一篇.它是与医书《阴阳十一脉灸经》乙本和帛画《导引图》合写  相似文献   

12.
以往关于《魏书》、《北史》的对比研究主要侧重内容、书法及文字。本文以Halliday的衔接系统理论为理论框架,对《魏书》、《北史》进行衔接的语篇分析,旨在讨论语篇衔接功能的实现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恰当评价对比语篇。  相似文献   

13.
考溯《史记》八书,比较八书与《汉书》十志的序列,可见《史记》八书源于《尚书·八政》,《汉书》十志源于《史记》八书。八书、十志代表着不同时代的经济水平和思想认识。八书侧重当代承弊通变,忧国忧民,有肇起之功;十志侧重技术,丰富详赡,具发展之能,二者均为一代文化之大成。  相似文献   

14.
同于通变,司马迁唱之于前,郑樵和之于后.司马迁发千古之迹,究心识变,是得大机;郑樵追千载余韵,孤心苦诣,是得大用.二者是圆和方的意象的组合.司马迁的通变是当下采取的一种不即不离不一亦不异之超现实主义;郑樵的会通是传统理学否定向度上的一种新安排,是对大一统思想的新诠释.二者的通变思想都含有一些异端,实质上是一种主体自我分裂的审美性行为.  相似文献   

15.
关于刘勰"通变"一说,就当前学界在复古与重变方面的分歧,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认为南朝文风新变有三次,彼此间并不相同.刘勰的"通变"思想与同时的永明新变基本一致,与其不同的是此前的元嘉和此后的"宫体"新变.所以说,"通变"就是他那个时代的新变.南朝不同时期的文风不同,不能将宫体新变与南朝整体新变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6.
厚康 《阅读》2006,(11):16-16
老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个学期刚刚学过的《“你必须反这条鱼放掉”》《狼和鹿》《放飞蜻蜓》等课吗?它们都是告诉我们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明天,我们要继续学习一篇与动物有关的章《珍珠鸟》,请大家回家预习。  相似文献   

17.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共发表论文79篇,据不完全统计其中有61篇被国内12家报刊摘要报导、转载,索引109篇次。其中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科全文转载28篇次;《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摘要17篇、索引15篇;《新华文摘》摘要1篇、索引7篇;《人民日报》(海外版)摘要2篇;《文汇报》(星期文摘版)摘要1篇;《理论信息报》摘  相似文献   

18.
十几年前,我就接触到汉语时间名词和时间副词这个问题,即着手研究,做过两篇文章。一篇是《试论汉语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的划分标准一从“刚才”的词性谈起》,刊登在陕西省语言学学会编《语言研究与教学》1980总2号。在这篇文章中,我提出划分  相似文献   

19.
刘勰是我国中古时代杰出的文艺理论家,他在《文心雕龙》一书中不止一次地提到过屈原,并有论屈赋的专章。为了加深对屈原和刘勰的认识,为了更好地理解《楚辞》和《文心雕龙》这两部宏篇巨制,我们有必要就刘勰对屈原及其辞赋的态度作一认真地探讨。一、刘勰对屈原是褒还是贬? 刘勰在《知音》篇中说过:“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  相似文献   

20.
黄焱:大家好!我们今天研讨的主题是"课内外对比导读"。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由我校朱春兰老师和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王笑梅校长为大家呈现的《林冲棒打洪教头》,接下来我们围绕这一主题举办一个沙龙。我们期待各位的真知灼见。朱春兰:我们学校早已开展过课内外对比导读的研究活动。上学期,我校黄志娟老师用对比导读的方法执教了《三打白骨精》一课。我想,《林冲棒打洪教头》也是一篇名著类课文,我可以借鉴她的方法,把教材与原著的语言进行比较。我发现,原著《西游记》的文字与课文《三打白骨精》有很大的差异,而课文《林冲棒打洪教头》与原著《水浒传》的文字差不多。我感到非常困惑,该怎么进行对比导读呢?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