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章通过分析浙江省德清县莫干山镇的空间实践过程,明确了现代化进程中空间与时间的特性。莫干山镇的表象空间里存在着循环时间与活化空间,并且其活化空间具有多重性。莫干山镇的空间实践呈现出时钟时间和循环时间以及几何学空间和活化空间的相互关联。莫干山镇时空演化的动能不同于已有理论,而其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则与已有理论相吻合。  相似文献   

2.
时间与空间是英美马克思主义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大卫·哈维在继承牛顿、爱因斯坦和莱布尼茨等的时空理论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从两个维度建构起自己的时空理论:一是从空间与时间、物质、运动之间的关系来确定空间的属性,将时间与空间划分为绝对空间、相对时一空和关联时空;二是根据人们的实践活动将空间划分为物质空间、空间的表征、表征的空间.两个时空维度的辩证张力所形成的“时空矩阵”体现了哈维的时空终极辩证法,也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空间时间辩证法思想宝库.  相似文献   

3.
弗兰克"空间转向"上的理论贡献主要是通过三种时间"空间化"来完成的。三种时间"空间化"分别是场景时间空间化、情节时间空间化和"纯粹时间"空间化。弗兰克的三种时间"空间化"有逻辑顺序,其空间化的程度按照从福楼拜到普鲁斯特、从客观到主观逐渐增强。场景时间空间化和情节时间空间化是"一体两面"的,情节时间空间化是场景时间空间化的"内面","纯粹时间"空间化却是场景时间空间化、情节时间空间化的"内面",是叙述时间的直觉化、心理化的结果。场景时间空间化、情节时间空间化侧重于客观技巧层面,"纯粹时间"空间化侧重于主观感觉层面;场景时间空间化、情节时间空间化是具象的,"纯粹时间"空间化是抽象的。更为重要的是,这三种时间"空间化"叙事理论具有前瞻性与实践性,影响了很多小说家的创作,取得了丰硕的创作成果。  相似文献   

4.
提高到哲学高度,在时间、空间问题上,争论最多的主要是环绕:一、时间、空间的客观性;二、时间、空间的有限性和无限性。本文只谈谈时间、空间的客观性问题。在时间、空间的客观性问题上,又可分成两个相互紧密联系的方面。一个是:时间、空间到底是不是客观存在着的。这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斗争的焦点。暂抛开哲学不谈,现代自然科学时空理论发展本身,就给这个问题以肯定答案。因为现代自然科学时空理论发展本身,对时间、空间的属性认识愈来愈深入、愈具体。如果时间、空间  相似文献   

5.
普兰查斯在分析资本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劳动的社会分工之间的关系时,对民族、空间、时间问题的阐释更新了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本质的理论分析,力图将马克思主义的分析重新指向对空间和时间的一种唯物主义阐释。他认为,马克思主义传统理论低估了民族问题。领土(空间)和传统(时间)在资本主义中具有崭新的意义。空间-时间母体特点的改变与劳动的社会分工的实质性变化有关,特别是与国家结构的实体性的变化有关,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的权力实践变化有关。空间-时间母体的基础在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劳动的社会分工。  相似文献   

6.
空间叙事理论突破传统叙事中的时间维度,凸显空间因素对叙事的影响。本文运用CiteSpace软件,以中国知网的文献作为数据来源,对空间叙事理论相关论文的高频关键词和时间等参数进行可视化图谱分析,并基于图谱总结空间叙事理论的研究热点、现状和趋势,着重分析了空间叙事理论在文学领域的应用。研究发现空间叙事理论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研究内容不断细化并与国家发展及社会实际紧密联系,但尚未形成系统化的研究体系和框架。空间叙事理论未来的发展应结合中国特色,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7.
“时间空间化”这一批评术语为各类研究者所使用,但他们的理论来源与所指意义各不相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詹姆逊针对后现代社会时间体验的扁平化与空间化现象,提出“时间空间化”概念用来揭示后现代文化弊病以及对历史意识缺席的批判。第二,“时间空间化”是王建疆立足中国社会发展现状建构的“别现代主义”美学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指涉一种杂糅共谋且有待超越的当代社会发展形态并兼有理论自觉意味。第三,“空间时间化”作为与“时间空间化”相对应的概念在叙事研究的批评絮语中创生,被借以描述一种独特的现代空间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8.
一、国内外空间相互作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城市与区域作为人类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活动的空间和物质载体,城市之间、城市与区域之间总是在时间和空间上不断地进行着物质、能量、人员、信息等的交换,这种时空上的交换即为空间相互作用。空间相互作用原理最早由美国地理学家E.L.Ullman提出,他综合B.Ohlin、S.Stouffer等人的观点,大量吸收物理学、统计力学、经济学的理论与模型,形成了空间相互作用理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给出现代物理学中的经典空间时间观念,其次研究当代量子引力理论中量子时空观念,最后探讨与量子引力空间时间本质有关的哲学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与时间和历史问题主导的现代性政治理论不同,后现代性政治理论尤其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更加关注空间和地理问题。在空间主导与政治化的大平台上,法国新马克思主义者列斐伏尔用空间生产理论,完成了对空间政治价值的首度发掘;以此为基础,美国当代马克思主义者哈维用历史地理唯物主义理论,实现了对空间政治价值的再度升华。两者交相辉映,共同呈现出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新空间政治理论的核心图景。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物质与运动、空间和时间、对比和联系三个方面探讨哲学和普通地质教学的关系。应用哲学概念和思想开展普通地质教学,对于学生理解基础知识、串联各章节教学内容、建立地质空间与时间概念、增强学习兴趣、保证教学质量以及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都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运用理论和实验事实来说明钟慢尺缩效应是物理属性的实在变化,并从狭义相对论时空变换推出的时空互变方程进一步揭示两者的内在联系,进而说明它是狭义相对论重要的科学内容。  相似文献   

13.
将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生的认知逻辑相结合,转化成切实的教学逻辑,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才有可循路径。时空观念是高中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基于历史学科的特点和功能,可将时空观念素养概括为“知道时空事实”“建立时空关联”“建构时空解释”“运用时空思维”四个层面。与学生的认知逻辑相结合,历史教学以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感知时空特征,以教学问题的探究来建构时空关联,通过问题的拓展引导学生在不同时空框架下理解和解释史事,并在此过程中实现知识与素养的辩证促进,培育学生深层的时空思维,启迪学生生命的成长。  相似文献   

14.
空间一直是城市社会学研究的核心领域.当下大数据的广泛社会应用正在改变着社会诸多方面.对于城市空间的转向,大数据通过促进时空压缩和时空扩展,来实现再建构.其具体实践在于:通过整合产业和场景经济对空间生产再建构;引发新的商业模式及资本变迁对资本空间化再建构;通过促进知识和权力的开放与流动对空间流动再建构;通过促进城市隐喻的演变与竞争对空间隐喻的再建构.大数据对城市空间的再建构本质上是技术进步对人与社会关系重塑,在反思现代性和从空间维度解释社会之间需要保持必要的张力.  相似文献   

15.
从对称性出发,将物理时空区分为粒子时空和与之对称的波动时空.粒子时空由三维实空间与一维虚时间构成;波动时空由三维虚空间与一维实时间构成.波动时空具有与粒子时空同样的四维时空间隔不变性.粒子时空与波动时空合并后,形成由实时空与虚时空构成的复合时空.复合时空实、虚对称,与数学复数空间相对应.在复合时空框架下,物理学具有普遍的、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针对跨栏运动的时间和空间特征,运用科学的时空观和运动技术的学习理论从时间与空间方面对跨栏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旨在开拓视野,更新观念,提高跨栏教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文学语境中的时空关系是一种含蕴在文学话语线性流程中的可创性艺术时空,在文学作品的组织结构、叙事方法、表现力度等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文学语境中的时空关系包括时间关系和空间关系两个方面,有两种最基本的存在形式:底本时空和语本时空。语本时空常使底本时空发生变形,这些变形在文学创作中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草原文化是内蒙古旅游的生命源泉和精神内核。依据文化空间理论,可将内蒙古划分为呼伦贝尔、科尔沁、锡林郭勒、部尔多斯、阿拉善等5大草原文化旅游区。在每个相对独立的草原文化旅游空间内,旅游文化的分布都是非均质的,文化特征及影响力也呈不均匀态势。草原文化旅游空间形态可以从物质维度、时间维度和区域堆度3个层面来分析,时空演化呈明显的扩散性特征。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空间呈多区域分布、多中心布局、各区域相对独立、分区发展的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