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个晴好的星期天,我带领我校高二·三班的同学观看了冯小宁编剧并导演的著名影片《紫日》。看电影的过程中,同学们时而捧腹大笑(主人公杨玉福的有些动作和语言令人捧腹),时而悲悲戚戚(日本法西斯残忍杀害中国人的场景令人悲愤)。电影结束后,我看到好多同学意犹未尽,于是倡议道:我们来开一次以《紫日》为主题的讨论课,好不好?同学们热情十足,精心准备,在周三的历史课上,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颇为生动的大讨论。课前准备:1.确定讨论题,经过和学习小组组长协商,确定如下两个讨论题:(l)“紫日”蕴含的意义;(2)影片中的哪些情节深深地触动了你的…  相似文献   

2.
李先华 《学语文》2002,(4):47-47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第四册(试验修订本·必修)收有《庄子·逍遥游》一文(节选)。《逍遥游》开头有一段话描写鲲鹏之巨大,其文云:“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何谓“垂天之云”?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引晋人崔(?)云:“垂犹边也,其大如天一面云也。”近人蒋锡昌《(逍遥游)校释》云:“按《说文》:‘垂远边也。’俗书边垂字作‘睡’。《广韵》:‘唾,边  相似文献   

3.
程然 《教育文汇》2003,(4):11-12
当代著名的电影导演,曾经以拍摄表现抗日题材影片而名闻影坛的冯小宁说过这样两件事:有一次,一群中小学生观看《紫日》,当银幕上出现日本鬼子拿一个农妇当靶子绑在树上练刺杀,她的儿子被捆在柱子上,眼看自己的母亲被一刀一刀杀死而凄厉咆哮的时候,坐在前面的小学生竟然笑出声来;还有一次某名牌大学组织观看了《黄河绝恋》之后,一个学生在见面会上说:  相似文献   

4.
皇帝与黄帝     
“皇帝”本是我国古时对前代帝王的尊称。《书·吕刑》:“皇帝哀矜庶戮之不幸。”《诗·大雅·皇矣》:“黄矣上帝,临下有赫。”毛传:“皇,大。”“皇帝”就是“大帝”。“皇”由“大”引申指天,又进一步引申指君王、帝王。《诗·周颂·酌》:“于昭于天,皇以间之。”郑玄笺:“皇,君也。”我国古代传说中有三皇五帝.“皇帝”又可作为“三皇五帝”的简称。《庄子·齐物论》:“是皇帝之所荧也,而丘也何足以知之。”  相似文献   

5.
高中《语文》第三册选有贾谊《论积贮疏》,文中有这样几句:“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上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该教材把“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注释为:“淫靡奢侈的风气一天天地增长.淫,过分。以,这里用法较特殊,大致属于助词性质,没有实在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发现问题的过程在学习《思想政治》经济生活(必修1)第三课第二框时,笔者让学生分组探究第24页的问题。题目是这样的:材料一:西方一位经济学家曾以蜜蜂作比喻,说在蜜蜂的社会里,奢侈之风盛行时,各行各业都兴旺;当节俭之风代替奢侈之风后,社会反而衰落了。由此他得出结论——个人的奢侈会推动社会的繁荣。材料二:我国有句古语,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问题:你怎样看待这两种消费观  相似文献   

7.
赋,最早是作为一种文学表现手法出现的。春秋时卜商的《毛诗·大序》中说:“诗有六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周礼·春宫·大师》郑玄注:“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卷一中说:“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之异辞耳。……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称六  相似文献   

8.
廉吏民表     
阎锡山主政山西时,曾邀康有为主持山西省的县长考试。康出的题目是《廉吏民表》,取意于宋朝包拯的《乞不用脏吏疏》。包拯在这篇奏疏中有这样一句: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本  相似文献   

9.
羿淫游以佚畋兮,又好射夫封狐王逸注:“封狐,大狐也。”封字固有大义矣,然此为大小之大,抑别有深义?语意未明,似值得一辩。屈子以封字形容野兽之大,非无其例。《天问》之“冯珧利决,封豨是射”,封豨即为大野猪。《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乐正后夔生伯封,实有豕心,贪婪无厌,忿类无期,谓之封豕。有穷后羿灭之,夔是以不祀。”此《天问》之所本。封豨为神话化之人物名,以封形容野猪之大,正暗喻伯封为害之惨烈。《招魂》之“蝮蛇蓁蓁,封狐千里些”,封狐即大狐(五臣云:大狐其长千里)。此极言狐之大者,以言南方之恶而劝散落之魂归来也。而《离骚》  相似文献   

10.
一、什么是诗歌?诗歌是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与后来的小说、散文、戏剧等文学体裁并列。诗歌在产生的初期,往往和音乐、舞蹈三者合一,不具独立的形式。《诗大序》中有一段话说得好:“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就说明了诗歌、音乐、舞蹈的密切关系,也说明了三者都是人们感情高度激动时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一)待定系数的方法待定系数法是数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什么是待定系数法?日本数学家上野清在《大代数学讲义》中指出:"欲变化某代数式时,预定一代数式之形,於其各项附以未知之系数,乃从恒同方程式之理,以定其未知系数之值".苏联的??在《初等代数专门教程》中也有类似说法.  相似文献   

12.
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许多艺术价值高、对人们有教育意义的优秀影视作品涌现出来,如《紫日》、《红河谷》、《天下粮仓》等作品。但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值得人们深思。一些作品艺术价值非常低,却被堂而皇之地搬上荧屏和银幕,许多人还看得津津有味。 这样的作品不但思想内容上社会意义不大,而且演员的演技和拍摄质  相似文献   

13.
写议论文时,能否成功地在材料与见解之间架起桥梁,使文章的论据与论述紧密联系、高度贴合,是作文成功的关键所在。以《先秦诸子选读》中荀子的《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一文中的片段为例: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君子道其常,而小人计其  相似文献   

14.
在《文心雕龙》中,"声律"是刘勰十分看重的一个概念。刘勰在不同篇目中,多次提到重视声律对于文章写作的重要意义。如《神思》篇有:"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讲作文时要依照声律安排文字;《情采》篇有:"故立文之道,其理有三:一曰形文,五色是也;二曰声文,五音是也;三曰情文,五性是也。"讲声律是"立文之道";《知音》篇有:"是以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斯术既行,则优劣见矣。"讲读文章时也要注重声律的谐和等等。其中《声律》一篇是论述声律最重要的篇目。  相似文献   

15.
屈原《涉江》:“乘船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这句中的“吴”字,有三种不同的解释:一、南宋人朱熹在《楚辞集注》中说:“吴谓吴国;榜,棹也,盖效吴人所为之棹如云越龄、蜀艇也。”二、东汉人王逸在《楚辞章句》中说:“吴,大也。言已始去乘窗舲之  相似文献   

16.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338页“点读练习”二的引文开头一句:(刘)秀舍中儿犯法,军市令颍川祭遵格杀之。文后练习4问:“‘军市令颍川祭遵格杀之’一句中,有几个专名?”《教参》的答案是:“颍川:地名;祭遵:人名。”笔者认为,“军市令”也是专名。几部著名的大型工具书,如新《辞海》、新《辞源》以及《汉语大  相似文献   

17.
西汉政论家贾谊的《过秦论》文势流畅 ,波澜层迭 ,运用对比 ,逐层推进 ,给人以峰回路转、气势磅礴之感。而宋代大文学家苏洵的《六国论》行文对比鲜明 ,跌宕起伏 ,说理生动 ,令人折服。两文在结构、题旨方面尽管有不同 ,但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却有异曲同工之妙。笔者仅就上面两文的对比艺术进行分析。金圣叹评点《过秦论》时说 :“通篇只得二句文字 :一句只是以秦如此之强 ,一句只是以陈涉如此之微。至于前半有说六国时 ,此只是反衬秦 ;后半有说秦时 ,此只是反衬陈涉 ,最是疏奇之笔。”可见 ,对比反衬是《过秦论》的主要论证方法 :即秦“攻守…  相似文献   

18.
敦煌一名,古取盛大,辉煌之意。是汉武帝设立敦煌郡时命名。《汉书·地理志》释为:“敦,大也;煌,盛也”。唐代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也解释:“敦,大也,以其广开西域故以盛名”。指的是这个地方对开发广大西域地区,有很重要的作用,故名之曰“敦煌”。敦煌位于甘肃省酒泉地区西部,处于东径92°13′至95°30′,北纬39°53′至41°35′之间。东邻今安西县,西部和北部界新疆维吾  相似文献   

19.
对“大阉之乱 ,缙绅而不能易其志者 ,四海之大 ,有几人欤 ?”(《五人墓碑记》)课文注释为 :“缙绅 ,亦作扌晋绅 ,指一般做官的人。古代大臣把笏插在腰带里 ,所以称做官的人为缙绅。缙 ,插 ;绅 ,带。”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编者把“缙绅”释为“缙笏于绅”之义。笔者认为 ,这里的“缙绅”是“缙笏垂绅”的省略。《说文》 :“绅 ,大带也。”段注 :“古有革带以系佩绂 ,而后加之大带。绅则大带之重者也。《玉藻》曰 :‘绅长制 ,士三尺。子游曰 :叁分带下 ,绅居二焉。’注云 :‘绅 ,带之垂者也 ,言其屈而重也。’……”《晋书·舆服志》 :“所谓扌…  相似文献   

20.
郭锡良等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注释司马迁《报任安书》说:“太史公牛马走:等于说太史公的仆人。太史公:指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我们认为这个注释是牵强的。因为它关涉到对司马迁写此文时情感的理解,故不揣鄙陋,辨之如下。考《报任安书》始见于班固的《汉书·司马迁传》,但到萧统《昭明文选》选录此文时才补上“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的冒头。又,历来对“太史公”的所指理解不同,归纳起来,大致有两说:一是认为指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李善《文选注》说:“太史公,迁父谈也。走犹仆也。言己为太史公掌牛马之仆,自谦之词也。”这个说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