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信息时代海量增长的文本资料成为质性研究者开展研究的数据宝藏,但未得到充分研究,其原因在于针对海量中文文本数据的有效分析方法尚待突破。文章率先在质性研究范式中使用了以结构主题模型(STM)为代表的人机协同方法,对某大学在线教学效果评估的课堂观察记录数据展开文本挖掘。以教学评估研究数据分析为例,完整呈现了在教育质性研究中应用STM进行数据挖掘的四个步骤,并分析了其在挖掘海量中文文本资料方面的独特优势。研究表明,跨学科研究方法的尝试有助于解决教育学科甚至人文社科领域内海量中文文本在质性分析上的固有难题。  相似文献   

2.
"三标一体"教育质量模型就是把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IS0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三个标准融为"一个体系",建立目标管理与工作质量考核制度,运用PDCA循环模式,制定作业指导书等体系文件,具体规定教育教学及管理服务的质量标准,严格控制教育教学及管理服务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的双重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的基本任务是双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必须围绕“如何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两方面进行研究。这两方面研究是紧密相关,不可分割的,二者统一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之中。  相似文献   

4.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双师型"教师又是职业教育对专业课教师的一种特殊要求.本文阐述了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5.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是享誉世界的职业教育模式体系,所取得的经验值得我国学习与借鉴,其本质在于两种不同的教育组织形式和两个学习地点的协调统一。本文介绍了双元制教学模式的特点,结合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制度瓶颈以及主要问题,阐述了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思路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张燕 《教育与职业》2007,(33):19-21
学校与企业的关系问题是各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问题。文章介绍并分析了以校企合作为特点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在中国的实践类型,比较了中德实施双元制职业教育在文化传统、教育类型、运行机制、考核制度、监督管理机制以及理论与实践成熟程度等方面的差异,指出中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不仅需要革新观念文化,更需要构建制度文化。我国不能照搬他国的实践方式,但可以借鉴“双元制”的一些思想,以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德国职业教育领域的最高立法《联邦职业教育法-BBiG2005》中关于特殊职业教育的若干规定。并通过最新的统计数据,介绍了德国特殊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合同的数量、职业领域及各州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Chord协议中查找的过程是单一的顺时针方向,双向Chord通过对路由表的扩展,使得系统的查找策略可以根据关键字在Chord环上位置离当前节点的远近来确定查找方向,这样大大提高查找效率.模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路径长度、访问延迟方面的性能较Chord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李淼 《高教发展与评估》2012,28(5):76-81,124
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诉求,而政府主体在教育政策中所起的作用是影响教育公平的主要因素.分析城乡教育政策落实的偏差,从政府公共职责缺失、教育政策的民主性有待加强、教育法制存在的问题三个角度剖析当前政府决策机制在城乡二元结构下对教育不公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蓝东 《教育教学论坛》2022,(14):125-128
随着媒体技术的强化,枯燥的文字和乏味的图片式新闻,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手机不再只是我们可以用来打电话的通信工具,而是集学习、社交、娱乐、消费于一体的获取信息平台。智能手机以其强大的功能、方便的操作受到大学生的广泛青睐。如今,大学生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和普及,就更加需要重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力度。通过以手机传播平台为基础,从大学生政治教育的角度,提出在新时期下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1.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为德国经济的腾飞做出了巨大贡献。重庆市政府和永川区政府在借鉴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倡导投资主体多元化,统筹职业教育与城市经济的发展,并实现校企、校校资源共享。笔者认为,在此模式基础上,还应该积极探索提高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完善行业协会的建设与管理,进一步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教育的现代化转型呈现出一种双重转型的局面。中国教育转型的双重性催生了启蒙话语的双重性,启蒙话语与后启蒙话语同时存在。在中国教育领域,主体终结性话语深深地影响着正在培育主体性的中国教育理论与实践。鉴于中国特殊的教育现代化语境,教育研究者需要立足双重转型理论,坚守启蒙的理想与抱负,捍卫人之为人的尊严。当代中国教育启蒙的主要任务既不是盲目追求西方单子式的主体性,也不是盲从西方后现代主义话语而全面批判人的主体性,而是持续不断地进行主体性教育,唤醒理性而自由的主体性意识,培育具有健全主体性的公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