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地看,基层政府治理是一个建构权威结构和提升社会动员与控制能力的政治现代化过程。就基层治理现代化而言,治理不只是一个制度法治化问题,也是一个制度变迁问题,后者甚至更具有本源意义,因为制度的适应性植根于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之中。通过阐释基层治理现代化在基层的发生学意义,辨别出中国基层的制度变迁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当中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在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中的建制意义,才能明确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制度环境和发展方向,这包括限制基层权威和分割权力(而不是强化基层权威和积累权力),还权于社群,还权于社会,基层自主治理,扩大政治参与,并将其权力置于社会的监督和约束之下。  相似文献   

2.
“中央要有权威”是邓小平提出的重要思想。中央权威是发挥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领导核心作用,维护改革秩序和社会稳定,以及解决地区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证。中央权威是在民主基础上实行正确集中的体现,是中央领导集体的权威,并同国家宪法、法律权威相一致的。加强和维护中央权威,必须坚持与健全民主集中制,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国家权力是现代化过程中政治变革的一个重要现象,国家权威是其具体实现。贵阳达德学校在贵州政治变革中对国家权威的选择,在两个方面代表了学校在现代政治变革中的作用:思想上宣传启蒙思想和革命思潮,成为鼓动人民进行现代化的有力武器;组织社团直接参与政治革命,成为推进社会政治变革的先进力量。  相似文献   

4.
警察权威是指警察具有的使人信服的力量和威望,是人们对警察权力的自觉认可、支持和服从,体现的是对警察由衷的尊重和信任。警察权威弱化对执法目标的实现及国家权威产生不利影响。认真分析影响警察权威的法治因素,并有针对性提出增强警察权威的法治进路,对警察权威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中国,乡村社会并未曾出现真正的乡村自治,而是国家权力与乡村社会权力并存,并在这两种权力的交锋面上产生了权力的中介领域。即使是在这样的中介领域,国家权力也是不可动摇地占据着主角地位,而民间权威始终是一个配角。  相似文献   

6.
权力是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权力结构是国家机构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文章介绍了美国历史上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纵向权力机构演变有三个代表性时期即二元联邦制政府主导制和新联邦主义;美国中央与地方纵向权力结构演变过程中又有四个典型的特征即自主主义传统,法理主义权威渐进主义改革和冲突合作并存;一个国家在处理其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问题时必须注意三个问题即中央全能与自治神话的问题,文化传统与制度神话的问题和政府扩展与权力神话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我国高校管理具体实践中学术权力被忽视、被弱化的情况,本文从学术权力行使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出发,描述当前我国高校学术权力弱化的表现,并全面剖析了学术权力弱化的原因,最后提出高校学术权力实施保障的对策建议:一是摆正政府对高校管理的关系,提高高校办学自主权;二是正确处理高校内部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三是建立健全学术保障机制,加强学术管理;四是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保障高校知识权威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地方立法权问题折射的是中央与地方关系从权力配置观念向双层权力与权利观念的转变,其背后的话语是公民权利。在“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宪政背景下,地方立法制度既维护中央的权威,保障地方的自主性,更符合人民主权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公共权威转换与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政治领域出现了公共权威弱化及其流失的现象,成为转型时期中国社会面临的严峻问题,影响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本文认为,转型时期的中国需要公共权威,需要一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体现现代民主精神的公共权威——法理型权威。确立法理型权威,必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加强党的领导,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必须加强国家机关建设,强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央人民政府的权威;必须加强法制教育,使法律意识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内化为公民的共同信念、民族精神、社会共识和集体文化  相似文献   

10.
党的纪检机关的权威是共产党整体权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权威能否发挥和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党风党纪建设的成效,关系到党的执政效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一、高校纪委的权威界说高校纪委的权威,是指党章赋予纪委的合法权力及纪委本身切实有效地行使这些权而使人信服的威信的综合效应。它可分为权力权威和非权力权威。所谓权力权威,就是党章赋予纪委的强制性的法纪力量,即俗称的权力。按性质又  相似文献   

11.
在民主化浪潮推动下的今天,村民自治对当前农民的社会心理产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影响。农民由传统社会心理逐渐向现代社会心理转变,表现在权力崇拜心理的弱化、参与意识的大大提高和权利义务认同心理的显现。但传统社会心理的不良因素还未完全消失,我们理应为农民社会心理现代化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使基层民主为国家民主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全球化在知识、语言和观念等理性要素方面为思维现代化创造了有利条件,但传统的纵向、从众、经验和权威等思维方式却不时地在弱化或制约着思维现代化的成长。思维现代化是适应人们由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变进程中思维结构与方式优化发展的趋势,本质上是对传统的思维方式的创造突破和辨证否定。现代化思维方式具有开放性、整体性、互补性和创造性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3.
农村社会的治理资源主要来自政府主导的官方权威和地方自生的民间资源,在当代社会表现为村委会和宗族的两种形态。来自江西省桐村的实地调查资料表明,进入农业税费改革的“后农业税时代”,村委会陷入角色困境、人才困境以及财政困境,延续了国家经纪人的特征;而宗族在新世纪后也经历现代转型,在宗族组织、活动、关系上渐趋理性化。双方在村庄生活中围绕权力、利益展开博弈,村委会的策略包括信息控制、介入宗族事务、权力寻租等,宗族的策略包括重构村庄政治空间、弱化村委会权力效能以及强化成员的宗族意识。  相似文献   

14.
李艳  吉梅 《教育与考试》2011,(3):81-84,93
教师权威是合法化的教师权力。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高校教师权威结构中传统教师权威、法定权威开始弱化,教师感召权威、专业权威的影响力逐渐提升。与中老年教师相比,高校青年教师由于年龄、阅历、心理等诸多方面不同的特征,构建教师权威显得更为必要。  相似文献   

15.
城市管理中的执法规范化体现着执法能力的制度化,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迈克尔·曼将国家基础性权力视为国家的制度性能力,它表明国家能够获取社会支持并通过既定制度来实施政策和协调社会,因而无需依赖专断性暴力实现国家意志。我国城市基层执法中的国家与社会互动实践表明,执法组织通过构建权威、引导合作、促进合法化、凝聚共识等多种机制促进国家与公众合作,使执法者以一种赢得社会支持与自愿服从的方式完成执法任务,从而塑造着基层治理中的基础性权力。但上述机制也分别受到政策变动、维稳思维、制度资源不足和利益冲突等多方面约束而难以保持长效,这些约束对基层国家的制度化治理能力形成挑战,因而可能抑制基础性权力的增长。长远来看,一个自主的理性化行政体系和一个共识的合作性社会,分别在科层维度和社会维度上为基础性权力的生长提供必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16.
权威,是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就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就其最一般意义来讲,是使人服从的力量和威望.权威的存在是社会人际沟通、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前提和基础.通常,权威可分为非政治权威(如学术权威、技术权威等)和政治权威两种形式.本文所探讨的权威是特指政治权威,即阶级社会中掌握国家政权或企图掌握国家政权的政治主体的权威.掌握了国家政权的政治主体可以凭借其政治地位和政治权力,将其政治意图施加于其他政治主体,从而实现其政治支配;也可以通过其政治意图的群体化来赢得普遍的社会公众  相似文献   

17.
辅导员与学生建立交互关系的本质就是辅导员教师权力运用和学生对于教师权力反作用的交互机制。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信息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辅导员教育权威出现了弱化的表现,表现在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感召权威的消解、信息化背景下专业权威的失却和市场经济背景下法定权威的解构。重构新时代民主、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需以辅导员专业权威的塑造为根本,以辅导员感召权威的发扬为核心,以辅导员法定权威的树立为保障。  相似文献   

18.
加强中央权威是邓小平权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充分论证了加强中央权威的战略意义,并为加强中央权威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19.
司法权是国家权力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维系社会公正的最后防线,因此司法权威的树立对于一个国家的法治建设事业有着不同一般的意义。但现在我国司法权威却是不断受到污染和冲击,司法权威流失现象严重。司法权威不立,法治焉存。文中从分梳司法权威的现象出发,剖析司法权威流失归因,进而提出树立司法权威的途径和方措。  相似文献   

20.
近期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确切涵义是中央权力机构与地方权力机构之间的关系,其实质是一个社会法定的社会公共利益的分配关系。在中央权力机构与地方权力机构的各种纵向平行的关系中,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是整个纵向权力结构网络中的中轴。所以,对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进行理论研究的重点,应该放在研究国务院与地方政府特别是省级政府之间的关系上。要协调好中央政府与省级政府之间的关系,作关注省级政府的法律地位和经济地位,以及由此决定的中央政府集权和地方政府分权的度。此外,构建面向21世纪新型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的战略时还应注意:继续稳步推进国家与社会分权;实现政治体系内部权力分配的集分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