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后教育管理时代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西方后现代教育管理思潮为背景 ,结合我国教育管理的现况 ,提出了“后教育管理时代”的新概念 ,并赋予其特定的述谓和理论框架 ,从而给我国教育管理所处的发展阶段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定位思路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主义教育管理理论认为组织是人的社会创造物,是变化的、发展的,教育管理知识或理论也是变化的,不存在唯一正确的教育管理理论。笔者试在后现代教育管理脉络中寻求后现代教育管理理念的转变轨迹并给以我们以启示。  相似文献   

3.
传统儒学教育的根本点,就是将教育的宗旨和目标指向人,从而肯定了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儒家毕生治学,从私学管理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管理经验,具有独特的人本主义色彩,本文通过分析儒家的学生管理思想、教师管理思想、教学管理思想等诸多方面来了解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思想.  相似文献   

4.
教育管理活动中也存在公平问题,而且教育管理中的公平问题有着与教育公平不同的内容,因此我们应该把教育管理公平作为一个独立的问题加以研究、分析,以实现公平的教育管理。  相似文献   

5.
6.
根据主体性教育管理的本质,主体性教育管理模式包括:树立主体性教育管理理念,开展宏观有序的教育管理活动,构建完善的教育管理体制,健全“激励-约束”的教育管理机制,实施权变型教育管理领导方式,进行“工作-育人”的教育管理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高等教育迈向大众化和普及化阶段。在新的环境下,传统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如何实现高等教育的内涵发展,取决于高等教育管理机制的创新。构建以人本主义内涵的高校教育管理机制是推进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理论创新和模式创新的有效途径,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实现高校教育管理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高等教育迈向大众化和普及化阶段。在新的环境下,传统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如何实现高等教育的内涵发展,取决于高等教育管理机制的创新。构建以人本主义内涵的高校教育管理机制是推进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理论创新和模式创新的有效途径,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实现高校教育管理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管理的过程或不当的运用,容易导致对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精神的抑制,要坚持人本主义和主体性教育管理思想,使教育管理更加符合教育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0.
教育管理的价值取向是教育管理研究中一个重要的哲学问题。不同的教育管理有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的价值取向就会有不同的管理风格和管理模式。本在对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种价值取向作简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教育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以及发展趋势,提出了科学和人相结合的教育管理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种种弊端进行批判和消解的一种思维方式,它试图打破传统教学的封闭性、稳定性、单一性,建立开放的、动态的、多元的教学模式。指出后现代主义主张消解教师的话语霸权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意识。提出在后现代主义视角下,教育应高举生命化的旗帜,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唤醒生命活力,激发生命潜能。  相似文献   

12.
道德教育脱离生活,脱离实践的困境亟待解决。后现代主义反对现代主义中唯科学的现象,强调多元、流动、生活,提倡批判。后现代主义重视多元和差异,推崇对话。这些都为解决德育的当前困境提供了新的方向,在后现代的视野下看道德教育,就是要使德育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视野中的道德教育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后现代道德教育从各个角度向现代道德教育的统一性、整体性、权威性和理性化挑战,给人们展现一种开放的、多元的、批判的、平等和对话的道德和道德教育的新面貌。在道德教育的目标上,它瓦解了现代性的完人理想和标准化的人格追求;在教育内容上,它强调去中心化,关注那些边缘性的道德主题;在教育方式上,更主张“对话式”的教育方式;在师生关系上,它提倡主体间性。但后现代的道德教育观是松散和凌乱的,并不是一个严谨的体系,其内容歧义丛生、相互矛盾甚至是对立的,因此,对后现代道德教育观应冷静对待,全盘吸收和简单的排斥都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4.
后现代视野中的高等教育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后现代已经走向式微 ,但后现代的精神气质却发生着久远的影响。“后现代”是在对“现代化”的批判和否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现代主义的理论景观包括 :否定和怀疑的理论本性、非中心化的解构策略、多元化的思维风格、富有建设性的创造精神、寄予关爱的全球视野。后现代观照下的高等教育有如下特点 :打破叙事范式 ,奉行实用的知识观 ;反对理性教育 ,追求多元的目的观 ;活化静态课程 ,倡导对话的教学观 ;立足本土文化 ,面向全球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倡导“一些人的对话”,鼓励多元利益主体基于“公共能量场”展开平等而开放的协商。发端于浙江温岭的“民主恳谈”模式契合了后现代公共行政的核心理念。为基层民主决策探索出了一条新型路径。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民主恳谈”模式在制度设计和具体操作中遭遇到一些现实困境,如对话过程难以实现平等,对话参与者的代表性不足,与正式制度对接困难等。应鼓励支持民间组织的发展以促进平等对话;设计精良的制度,强化对代表的伦理教育;强化人大权力,促进民主恳谈与正式制度的对接,以此促进“民主恳谈”模式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后现代教育理论对中国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产生了很大影响,转变了中国的教育研究方法论和思维方式,促进了中国教育研究主题的转换和扩展,为批驳应试教育提供了舆论基础,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理论资源,推动了师生关系的逐步平等,促进了教育评价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7.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张和后现代思潮在许多方面不谋而合,他们的研究倾向和对人性的看法反映了当代西方社会的思想动态。探讨人本主义心理学与后现代思潮的契合之处,不仅开拓了心理学的研究视野,也为认识教育学中的实际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以“后现代课程观”为理论支撑,从哲学观照、母语情怀、儿童立场以及实践智慧四个视角入手,阐释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编写的理念:有无相生、回归与创新、相似的和谐的共振、丰富与严密.以求更准确深刻地理解教材,将教材资源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后现代视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哲学反对线性、封闭的静态逻辑,主张自我突破的多元创新精神,发端于后现代哲学的后现代心理学摒弃了科学主义心理学原则立场。在后现代视阈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立足于大学生的“生活世界”,开展多层面、多视角、本土化的生态研究,建构生态化、多元化、活动化、生成性的课程体系,实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大学生“关系世界”和谐的生命教育取向。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文化正以自己的方式影响着我国道德教育的理论思维与实践变革。然而,其叙述的模糊与观点的驳杂妨碍了其对道德教育研究的思想渗透力。只有透过其纷乱的理论,把握其清晰的理路与思想精髓,方能使其有利于道德教育研究的革新。反对整体化、注重差异性,摒弃单一性、强调多样性,消解逻辑分析、凸显话语分析,祛除抽象主体观、倡导自我与他者共契的道德主体观,是后现代文化之于道德教育研究的主要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