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元宁 《母婴世界》2010,(12):16-17
生活中,我们常会碰到受灾的人(不论灾难的大小),这时候就有必要教孩子帮助有困难的人,同时告诉孩子当自己遭受到这样的灾难时该怎么做。如果父母以自己的行动给孩子做出表率,那么效果就会更好。  相似文献   

2.
《父母必读》2008,(7):153-153
儿童心理学专家、《父母必读》杂志副主编徐凡认为,孩子们在此时此刻最需要的是陪伴、是有事情可做、是有力量帮他们从灾难的创伤中走出来。用图画书可以很具体地告诉孩子,什么是勇气,什么是生命,什么是友情,我们该如何面对未来。由于所选的故事和孩子的经历有类似,又有距离,都会成为吸引孩子主动接受的因素。这样,不同的孩子会根据自己的情况汲取到不同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孩子刚上学的那段时间的确很需要教师的帮助,教师也能够及时给他帮助,这会让父母安心很多。随着孩子渐渐长大,父母要教会孩子自己去处理问题,尤其是一些和老师无关的事情更不要总是去打扰老师,因为老师毕竟面对的是很多学生。您需要做的第一步是给孩子讲道理,告诉孩子老师很忙,一些和老师没有关系的事情就不要找老师了。另外,您可以给孩子讲解几种必须告诉老师的情形,如上课的时候不舒服了、遇到不明白的问题了等等。您也可以在家里和孩子演示一下,让孩子做老师,而您做学生,然后您可以把所有琐碎的事情都告诉孩子,不停地去“打扰”他,让他感…  相似文献   

4.
正科技和网络时代的蓬勃发展,让越来越多青少年一族每天"乐此不疲"地花在科技产品上数个小时,而家长们也要注意除了让孩子掌握科技技能和书本上的知识,也应从小培养孩子的实际生活和社交能力,学会管理自己的物品和时间,学会待人接物,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家长们首先应该懂得如何刺激孩子正面的做事动力,而不是单纯告诉孩子"这样、那样做",或是以命令的口气告诉孩子"因为我说了算"。教孩子生活技能的过程也是漫长的,从孩子学会走路到长大成人,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技能  相似文献   

5.
几许 《家长》2005,(Z2)
孩子就要背上书包,告别熟悉的幼儿园去上学了。从以游戏为主的幼儿生活转变到以学习为主的学生生活,孩子和家长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家长朋友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帮助孩子迈好上学的第一步。一、做好向往上学、喜欢学习的心理准备。要告诉孩子,背起书包,就是小学生了,学校是帮助你实现梦想的好地方。可以在开学前带孩子到学校里走一走、看一看,熟悉一下新的环境。开学前,可以在家里开一个简单温馨的入学庆贺会,给孩子讲自己小时候上学的故事,让孩子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快乐而有意义的事。二、准备适应新的作息时间。与上幼儿园相比,上学要“…  相似文献   

6.
汶川大地震把世界的心都震动了。我们这些远离地震地区的人。看着电视上倒塌的大楼,房屋,看着电视上孩子从瓦砾中伸出的呼救的手,心跟那些焦虑的亲人们一起焦虑,一起沉重。我看着电视上的画面,我的第一个感觉是:老天爷,那倒塌的学校内九百多个孩子的父母会怎样绝望?他们的哭喊将撕破天空,他们将永远、永远也无法从这样的灾难中缓过来。  相似文献   

7.
教育的真谛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大人往往认为自己是最正确的,孩子什么都不懂,吃亏了怎么办?做不好怎么办?受到挫折怎么办?所以总喜欢给孩子讲道理,告诉孩子应该怎么样。这样的教育方式其实总是在告诉孩子生活的答案,甚至替孩子解决问题,也是对孩子的不信任。这样做不仅剥夺了孩子探索的机会,还使孩子失去了从错误中学习和反思纠正的机会。孩子没有参与就没有经验,没有经验的孩子就不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没有判断力与社会经验,孩子渐渐地就会变得无能、无力、无助和烦躁,也不愿意沟通。  相似文献   

8.
不少家长认为四五岁的幼儿做事是不可能有计划性和自觉性的,因而出现包揽过多的现象。其实只要加以有意识的培养和引导,幼儿也可以像小学生一样学会自觉地按计划游戏和学习的。孩子一旦养成了有计划和自觉地做事的习惯,不仅可以使父母管教孩子省心,而且还能使孩子逐渐对学习产生兴趣,为今后过好学校生活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孩子做事的计划性和自觉性的培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开始时,要先把大人的计划详细地告诉孩子,要用与孩子商量或征求意见的口气。例如,星期天吃早饭时,跟孩子说:“今天我想这样安排,你看好不好?吃完饭我们先去公园玩,十点钟从公园出来去  相似文献   

9.
《家庭教育》2009,(5):8-11
雪灾、台风、地震……当这些灾难突如其来的时候,夺去的不仅是数万人的生命,还有那些幸存者的幸福。我们的孩子,有些在灾难中失去了亲人。变得郁郁寡欢,终日担惊受怕;有些在电视中看到了其他的孩子的惨状,也变得胆小怕黑,无法离开父母,担心灾难有一天会降临在自己身上。灾难虽然过去了,但孩子心里的那些烙印却不是那么轻易能够抹去的。那么,灾难过后,我们该如何关心孩子的心理问题,帮助孩子重建健康的心理呢?  相似文献   

10.
十多岁的年纪,身体在莫名其妙地一点点变化。对朦胧的性意识,他们不再像以往那样无所顾忌地在饭桌上就问这问那,现在更多是困惑而羞于启齿了。同伴间可能开始了叽叽喳喳,窃窃私语,但很多都是错误的小道消息:性是肮脏的,羞耻的,甚至连自己的身体也是不清洁的……孩子可能还学到相关不文明的脏话。如果你不讲,不久之后,同伴、影视等一些负面消息就会影响孩子胜于你了。告诉孩子,性的纯洁和生命孕育的珍贵美好;告诉孩子,要接纳身体的变化,也要好好保护身体的隐私;告诉孩子,要学会应对挑战和压力,要用尊重去对待身边的男孩和女孩;告诉孩子,性是最珍贵的礼物,要守候属于自己的真爱,直至进入婚姻;告诉孩子,什么是承诺、决定和责任,那么,将来孩子将收获成熟、勇敢、尊重他人的决定;让孩子看到,在他困惑的时候,你守护他,帮助他,是他随时的安慰;也让孩子看到,你和伴侣的真诚相爱,是孩子将来选择伴侣的榜样;让孩子看到,婚姻是一生的祝福。这个时刻,是和孩子聊性话题的黄金时间。请清楚、耐心、智慧地告诉孩子正确的性知识和性观念。  相似文献   

11.
宽容是不计较而不是示弱,是理解而不是迁就。宽容体现的是情操、修养,教孩子学会宽容可以为孩子赢得好心情、好人缘和健康的身心与生活。教孩子学会宽容应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鼓励孩子善待生命,善待生活的每一天。父母虽然不能用教数学的方法教会孩子宽容,但是,通过鼓励帮助、做表率可以培养孩子。尽可能地经常给孩子讲一些典型的宽以待人的事例,告诉孩子宽容是美德。如果发现孩子能善待、宽容别人时,要及时表扬。为宽容做榜样,父母的教养行为对孩子的影响大于父母语言的影响。让孩子听到、看到你在生活中对他人的宽容。以宽容之心待人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地震灾难事件中伤员及家属的心理危机干预。方法:对汶川大地震灾难中伤员及家属进行以小组咨询为主,辅以个别咨询的心理危机干预。结果:10名伤员和9名陪护家属都不同程度地减轻了焦虑,增加自信,社会功能恢复,能积极采取各种方法接受现实,平安地踏上归途。结论:地震灾难事件会对伤员及家属的心理健康造成极大损害,进行有效心理危机干预,植入正面社会支持系统信息和调动灾民自我价值感,可帮助个体度过危机,减少创伤,恢复身心平衡。  相似文献   

13.
南昌市一位母亲来信说:我儿子今年12岁,上小学五年级,各个方面都还不错,自尊心很强。可我最近下岗了,要不要告诉他呢?会不会影响他的情绪?答:父亲或母亲下岗了,告诉孩子为好。虽然父母会告诉孩子,暂时下岗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但孩子也知道,是父母的工作支撑着他们和家庭生活,所以孩子也会为家庭的未来担忧。建议你这样做。1.夫妻先私下商量如何告诉孩子这件事;怎样向孩子解释下岗的原因(当然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给以适当的解释);并说明下岗、寻找新的工作,都是正常的事,并不难堪。2.要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调适好心态,寻找新的…  相似文献   

14.
写日记是很多孩子都知道而且在做的事情,但大都限于对日常学习生活的记录和感悟,写数学日记则是种新鲜的提法。王生老师运用他丰富的教学经验,告诉孩子写数学日记的好处和怎样去写。父母可以带领孩子试一试,或许会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天有不测风云。面对灾难,力求存活的各种措施和办法,通常叫作"抗灾",似乎人力可以对抗灾难。事实上,无论是海啸和地震等自然灾害,还是飞机坠毁、汽车翻车等人为意外,都是人们很难预测和掌控的。因此,人们应当持的现实态度是:学会与灾难和意外共存。从儿童心理成长的角度看,这样的态度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在思想层面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发展对他人不幸的同理心;二是在行为方面,  相似文献   

16.
家教文萃     
《家教指南》2005,(10):32-33
告诉孩子的10条网上安全规则。专家:三成矮小孩子改变生活方式就会长高,儿童服用成人药危害健康,孩子交友六大要旨,怎样为孩子设定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7.
优优 《小读者》2013,(1):79-79
在瑞典人的眼中,孩子是生命个体,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任何人无权漠视孩子的意愿,更不能扼杀孩子的个性,所以家长从孩子降生那天起,便对孩子十分尊重。孩子在家,可以做任何自己喜欢做的事,就连穿衣戴帽这类小事,父母都要听孩子的意见。瑞典父母在同孩子说话时,会蹲下身来,与孩子在高度上保持一致,意在告诉孩子:咱们是平等的。在餐桌上,孩子更有绝对的自主权。家长不会厉声呵斥,更不会逼迫孩子吃某道菜。家长只有解释权,告诉孩子这道菜含有哪些营养,吃后对身体有哪些好处,让孩子自己选择吃或者不吃。  相似文献   

18.
放假了,许多家长都会带孩子去旅游。旅游能增长孩子的见识,同时,还可以锻炼身体,培养意志品质及亲子感情。那么,该如何带孩子旅游呢?第一,告知旅游地点,提出旅游要求。有些家长认为,不告诉孩子旅游的地点会给孩子一个惊喜,使孩子的旅游兴趣大增,其实不然。孩子有强烈的安全感和依恋感,如果我们不事先告诉孩子旅游的地点,会使孩子感到茫然、焦虑,甚至产生没有得到尊重的感觉。因  相似文献   

19.
1.使用肯定的建议和指示要优于否定的建议和指示 肯定建议是直接告诉孩子可以做什么来代替不可以做什么。如果一个孩子已经做或者将要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些事情是不应该做的,那么,孩子需要得到更好的建议,我们通过指导孩子把注意力放在我们所期望的行为上来给孩子以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相信孩子     
孩子对周围事物有自己的认识与理解,我们可以看出孩子的回答都来自生活经验。这时教师应该保留孩子的想象还是把答案告诉孩子?我想教师首先要接受、了解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