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扩招背景下的结构性就业矛盾加剧了“90后”大学生的就业难现象,“毕业就失业”已成为“90后”大学生的一个普遍心理.受时代变迁影响,“90后”大学生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和人格特征,有着独特的就业心态、就业观念和就业选择.应对“90后”大学生就业难,需要从调整产业结构、完善配套政策、变革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就业观念等多方面着力,离不开政府、市场、学校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
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下的大学生创业 盘点2007年的就业,绝对少不了“创业”一词。从1998年以来,“创业”就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成为与“就业”相伴出现的词语,而在2007年,“创业”更是不容质疑地成为社会民生领域尤其是就业领域的“明星词汇”。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当前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一些大学毕业生却宁可找不到工作也要“死守”大城市。基层单位对于人才的渴求与大学生“死守”大城市之间形成了尖锐的矛盾,成为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要从根本上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关键在于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力.大学生就业力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在社会求才、高校育才和个人成才三个维度上予以延展,构建“三维”培养模式,形成教育合力,整体推动大学生就业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就业难并非完全取决于自身实力不济,而往往在于大学生就业时存在着“非理性”动机.大学生就业“非理性”动机主要表现为“兴趣至上论”“职位饱和论”以及“金钱唯上论”.文章在分析大学生就业“非理性”动机产生原因后,力求找到克服就业“非理性”动机的取胜之匙.  相似文献   

6.
“慢就业”热潮下关注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精准引导大学生理性就业,对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有着重要意义。以广东省高校应届本科生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慢就业”群体的现状特征,结合半结构化访谈探索其“慢就业”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与直接就业者相比,“慢就业族”的就业心理问题较为突出。影响“慢就业”行为的因素包括自我认知、就业期望、就业能力和亲友资源。由此,高校应引导大学生加强自我职业探索,合理化就业期望,增强职业技能培养,发挥朋辈互促效应,强化家校教育。研究以期丰富大学生“慢就业”领域研究,并为高校职业规划指导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就业水平已成为衡量高校教育质量的标尺.当前,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公认的重要问题,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因素是大学生自身实践能力的不足.通过对伪大学生的内涵界定,并运用SWOT方法分析“伪大学生”的形成,找出当前大学生实践能力差的本质内因,进而提出四方面对策.  相似文献   

8.
树立“先生存,后发展”的就业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社会问题,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根据教育部的统计,2004年大学生总体就业率为73%,这就意味仅去年一年,全国就有超过75万名的大学生未能如愿就业。在各类人才招聘会上,也随时可以看到大学生匆忙的身影、听到大学生“现在工作太难找”的感叹。大学生就业,确实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  相似文献   

9.
一、引育近年来,高校连续扩招,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却没有明显的增加,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生就业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当代大学毕业生应怎样来面对这严峻的就业形势,找到自己的合适位置呢?这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大学毕业生就业就是找自己合适对方愿意接受的岗位,即大学毕业生把自己销售出去。“大学生”怎样才能有效营销?关于物质产品的营销,专家、学者们已探讨出一套成熟的理论和方法措施,而“大学生”产品有别于传统的物质产品:  相似文献   

10.
在研究曾经的天之“骄子”被就业熬成了天之“焦子”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就业陷入困境的原因,提出了关于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几点对策与建议,对指导大学生实现个人就业、保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预就业”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大学生就业,在大学生当中进行“预就业”人才培养模式是缓解当前就业压力的方法和举措,也是“预就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内容.针对目前高校学生创业的现状及问题,探究“预就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大学生创业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而大学生就业“软素质”缺乏是制约其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高校共青团组织作为服务团员青年成长成才的特殊机构.应充分认识到自身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中的独特作用,积极发挥自身优势,选择合适的服务路径,努力提升大学生就业“软素质”.为青年学生就业、创业服务。  相似文献   

13.
“形势与政策”课具有政策性、时效性、教育性等优势,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状况与政策实施进行分析,阐述“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在大学生就业教育中的作用,提出“形势与政策”课应成为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重要课程,认为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及就业教育。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就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在当前经济下行和新冠疫情等多重压力影响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尤为凸显。一方面国家出台多项政策“稳就业”,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主动选择“慢就业”。本研究通过梳理近年来对大学生“慢就业”问题进行研究的相关文献,从“慢就业”的界定、成因、影响和对策等方面进行梳理和述评,以期为进一步扩展和深入研究和解决大学生“慢就业”问题提供参考和答案。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科技日益进步,大学生面临学习、生活、交友、就业、创业等方面的巨大压力,随之暴露出的“生命无畏、生活无聊、生存无知”成为日益凸显的社会问题.因此,探索基于“三生教育”的大学生爱心培育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机构.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 ”[1]在校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必将成长为创业的主力军.所以,高校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7.
曾经的“热专业”遭遇“冷就业”,法学毕业生“滞销”已成为近年不争的事实.在以往的研究中,多从削减滥招规模、合理设置学科专业等来尝试解决法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现有的就业僵局既成,很难在短时间内明显改观.引导大学生树立宽泛法律工作理念,“大法律”是破解日成僵局的法学就业现状之新钥.“大法律”之“大”,一是“大”在观念上,首先要树立“大法律”就业观念;二是“大”在竞争力上,引导学生丰储技能以扩大社会适应性;三是“大”在广度上,拓宽就业路径至各类“非诉”职位.以“大法律”理念为指引,转换传统思维定式,将法学与关联领域有机结合,以达到法科大学生最终充分就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应届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学校以及家长共同关注的热点,而企业也存在“招聘难”现象,可谓两难并存。因此,应对企业“招聘难”与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从多方面加以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云南教育》2010,(5):11-14
2010年,全国有630多万大学毕业生将面临就业。虽然受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影响。一些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有所增加,但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如何帮助和促进大学生就业,成为参加“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20.
在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的背景下,大学毕业生这一特殊“商品”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市场化考验。如何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成为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关键所在。为切实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学生、高校、政府应当发挥协同效应,共同打造“个体——组织——国家”三位一体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