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富有深厚的人文底蕴,而吟诵是鉴赏、理解和创作传统诗词的一种有效手段和方法。吟诵诗词,有助于唤醒学生的审美想象,加强学生对古诗词的审美愉悦。我们在教授学生品诗赏诗的时候,应引导学生把声音放出来,将诗歌阅读引领到诗性阅读的立场上来,在诗词吟诵中去感受那份独特的审美愉悦,回到各种生命感官的开放立场上来,创设情境,展开想象,延伸课外,还原诗境,吟悟诗情,真正领略诗词带来的美感享受。  相似文献   

2.
在古典诗词的发展历史巾,诗词吟诵一直是诗词创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古人在创作古诗词的时候,讲究“刻镂声律”,在创作过程中,他们反复吟咏,以求声韵和谐,音义相通,一气呵成。但是,在当今的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注重古诗词语言本身的形式美感和文本所表达的内在含义,对于诗词吟诵还停留在朗读至多是有感情的朗读阶段。  相似文献   

3.
张玲  张海玲 《湖北教育》2003,(15):20-22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情境导入 1.联系生活经验:小朋友们都见过夜空中的月亮,谁来说说你见到的情景?(指名说说) 2.看课件或挂图(画面内容:一个深秋的夜晚,明月高挂,银白色的月光撒在地上。诗人望着明月,低头思乡。画面配以古乐)。 3.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刚才看到了什么?(指名说说) 4.揭题:这位诗人远离家乡,在一  相似文献   

4.
[案例背景]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走进新课程,并通过自己的主动活动去构建对语文的理解,因此,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并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平台。然而,在新课程的课堂上。我们却不难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有些知识,学生在老师讲授之前明明已经懂了,却在老师的“授意”之下装不懂,心领神会地配合老师安排,从进入问题情境、探究新知开始,然后进行巩固练习、拓展创新,直到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这种脱离学生实际的课堂。其实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长此以往,将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使语文课堂失去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演唱《静夜思》,并能体会到古诗的意境及其和新歌搭配在一起的独特感受。教学目标:1.学唱优美动听的歌曲《静夜思》,感受美。2.在优美的旋律上填上富有意境的唐代诗歌,体验美。  相似文献   

6.
古典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品,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凝结体。如何让学生通过古典诗词的学习,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并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是古诗词教学的的一项重要目标。然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在教学时对古典诗词这种特殊文化载体的资源开发利用得不够,仅满足于学生会背、能理解诗句的意思这种较浅的层次。那么如何利用好古典诗词这种传统的文化资源,使学生情不自禁走向传统、走进经典,如何教出古典诗词的文化意蕴来,窦桂梅《清平乐·村居》则给了我们较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黄丽宏 《语文天地》2012,(14):29-30
一、引导入境——启静夜之门(播放贝多芬《月光曲》,教师轻诵《静夜思》)一千多年前,一个静静的夜晚,唐代诗人李白困守旅社,对月怀乡,写下了千古传颂的诗篇《静夜思》,千年之后,又一个伟大的诗人郭沫若身居异国他乡,写下了感人的篇章《静夜》,他抒写了怎样的情怀呢?  相似文献   

8.
古典诗词,是前人倾吐的人生经验和智慧。教师,作为教授者,应引领学生驰骋于古人的时代,谛听他们的心灵。但遗憾的是,在中学古诗词教学中,很多讲授者只重结果而轻视过程,诗词中唯美的情感、深邃的意境,已经被功利化的讲授和背诵所替代,在各门功课的重压下,中学诗词的学习渐入荒原绝境。  相似文献   

9.
赵翔宇 《现代英语》2023,(22):95-98
中国古代诗歌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标志,吸引了国内外很多翻译家的关注。李白是唐代最伟大、最有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他的诗篇被翻译成了许多版本。根据目的论的观点,翻译作为一种有目的的行为,其采用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取决于该翻译行为的目的。文章以李白最著名的诗篇之一《静夜思》为案例,对比不同译本,从目的论的角度分析其翻译策略和方法,研究翻译目的是如何影响译者选择翻译策略和方法的。  相似文献   

10.
《清平乐·村居》是宋代词人辛弃疾所作,描绘了茅檐、小溪、青草、翁媪、孩童,勾勒了一幅恬静、祥和的田园生活图。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这样一首质朴、清新的词.如何才能教出古典诗词的文化意蕴,让古诗词散发迷人的芬芳?重庆市两位特级教师刘云生、傅开国先后执教过《清平乐·村居》,他们上出了不同的味道.展示了不一样的精彩,正所谓“浅吟低唱皆因情,万紫千红总是春”。  相似文献   

11.
这是特级教师盛新凤执教的一节展示课。上课伊始.盛老师巧妙地引导学生去比较和发现词与诗的不同,初步了解词的基本特点;接着.让学生把词读通读顺.再依据书本中的注释,用自己的话把词意串联起来:最后,通过扩展想象把词读“胖”,又通过概括提炼把词读“瘦”。就在这由“胖”到“瘦”的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这首词意境的理解和体味。阅读这一教例.将会给我们的诗词教学扣‘开一扇新的视窗。  相似文献   

12.
费姣 《考试周刊》2022,(39):51-54
在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现有的古诗词教学存在较多的弊端,例如缺乏重点、教师对古诗词的教育理解存在偏差或者过度理解的情况。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小学教师在进行古诗词的教学时,可以将诵读教学融入其中。文章以《长相思》和《枫桥夜泊》作为教学案例,探讨将诵读教学法应用于小学古诗词的教学,旨在为广大教师提供帮助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古诗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一定的比重,但往往会被教师所忽视.由于时代久远,学生对古诗的学习产生畏难情绪.他们不容易理解文本的意涵,这是客观原因;教师的引导不到位也是一个关键的因素.如何让学生穿越时空障碍,体验到古典诗词当中的悠远神韵,走进诗情画意之中呢?笔者现根据《清平乐·村居》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古诗词教学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阅读教学提出了阶段性的具体目 标.实验教材也遵循由浅人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精心的编写.古诗则较特殊,从选材上看,篇幅、形式、内容等方面 各年级没有明显的变化,南此导致不少教师在备课时阶段性教学 目标模糊.  相似文献   

15.
一、起,既显现诗情画意,又进行检查预习师:请看黑板,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三幅简笔画,同学们,请根据你们的预习,为这三幅简笔画配上诗或词。想上来的同学就到黑板上来写,其他同学写在笔记本上。(三位学生主动上黑板,在简笔画下默写相应的诗词。)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职业学校古诗词教学应通过诵读的方法帮助学生领悟作品的内涵和情韵。  相似文献   

17.
一、诗教目的:"发其志意"体现中国古文化深厚积淀的古典诗词,集哲学思想、人生经验与审美意蕴于一体,具有他者不可替代的对人的理想、心智和情感的重要教育和激励价值。《论语·阳货》:"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古典诗词这份宝贵的文学遗产,值得我们"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18.
仇海平 《现代语文》2008,(10):34-34
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借助音乐,为古诗词赋予歌唱艺术生命,让学生在音乐中识记作品、感受作品,更好地理解古典诗词的意境,感受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课程改革明确指出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即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其中,“审美鉴赏与创造”是学生审美情趣与鉴赏品味的重要体现,而这尤其表现在古诗词的鉴赏与评价中。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承载,在古诗词的音韵特点、主旨意蕴与优美意境中,学生能够涵养正确的审美意识与品味,对传承与理解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一篇课文,两种境界,在"变"与"不变"之间,她演绎出了那份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美丽与精彩;在肯定与否定之中,她实现了自己教育格式塔的重建与超越。听周婷老师的课,是一种高雅的享受:享受着她温润圆转的声音,如清风拂面,细雨润花;享受着她真挚自然的师生对话,如高山流水,灵动率真;享受着她精致的课堂架构,如漫步山林,曲径通幽;享受着她精湛的教学艺术,如啜饮甘露,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