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行人教版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模块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通过本模块的教学,要让学生明白:学好哲学,终身受用的道理。吸引学生要做到:上好第一节课,引领学生走进《生活与哲学》;把复杂的理论简单化,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把哲学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相似文献   

2.
对于“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这一命题,黄楠森先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但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主要论据有:一、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恩格斯最终与旧唯物主义划清界限而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标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创立和建构具有决定性意义;二、实践观点虽然不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回答,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回答,却正是以科学的实践观点为基础的;三、并非来自实践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都是以实践的观点为其首要观点的.但在这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自然科学有一个重大的区别,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自觉地、明确地、公开地申明和强调实践观点对于其自身的形成和建构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对于"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这一命题,黄楠森先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但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主要论据有一、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恩格斯最终与旧唯物主义划清界限而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标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创立和建构具有决定性意义;二、实践观点虽然不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回答,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回答,却正是以科学的实践观点为基础的;三、并非来自实践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都是以实践的观点为其首要观点的,但在这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自然科学有一个重大的区别,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自觉地、明确地、公开地申明和强调实践观点对于其自身的形成和建构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哲学与人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如何做人的教育。其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高中政治必修课讲授的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哲学与生活》,其实质是讲授马克思主义经济常识、政治常识、文化常识和哲学常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说到,高中政治课的核心价值是一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的课程。这意味着,不论怎样变化,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灵魂仍然是一门意识形态教育课程。所有政治教师都必须明白这一点,否则就是一个不合格的政治老师。既然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教育,那么作为思想政治教师就必须对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有基本  相似文献   

6.
《生活与哲学》主要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全书共分"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和"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四个单元。从生活切入哲学,通过分析"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和"唯物历史观"的观点,让学生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践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整个体系的  相似文献   

7.
在新的课程观、教材观、知识观和教学观指导下.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的原则指导下.编写的《生活与哲学》教材同旧教材相比更加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教材的个别地方仍有一些瑕疵。在此,我就以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中的几个问题为例向专家、同行请教。  相似文献   

8.
现行人教版《生活与哲学》教材,其功能是:对高中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的教育。但其以"三贴近"(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为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进行随意肢解嫁接,使其理论支离破碎,既严重破坏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完整性、严肃性和科学性,实际上又没能真正做到"三贴近"。笔者以为,同原教材相比,新教材内容的增删编排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形态,可以称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同时也可以用其他名称来指称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部分是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与核心的观点是实践观点,实践观点的确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变革的关键。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理论体系,但不是一种体系哲学。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教材《生活与哲学》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毛泽东思想的基本观点,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对考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学习《生活与哲学》,就是要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道理变为自己锐利的精神武器,用于观察、处理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因此,在学习哲学知识时,既要扎实教材基础知识,准确理解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的内在联系,还要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灵活地运用知识,做到学以致用。主要注意以下十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必修教材《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涵盖了构成社会有机体的经济、政治、文化三个领域,《生活与哲学》则引导学生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为指导,通过课堂学习和生活实践,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以下简称《新发展》)是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舒远招教授的新著,是他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的结项成果,并收入了湖南省社会科学研究“百人工程”学者文库。《新发展》的作者广泛研究了数十位当代中国最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和主要哲学观点,搜集和整理了70年代末以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所积累的丰富学术资料,并依据作者自己的学识以及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的理解,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作出了较全面的概…  相似文献   

13.
地理课程蕴含了丰富的哲学观点 ,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指导地理教学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14.
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和本质特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中,应将这一观点加以详尽的说明和透彻的分析,并把它贯穿到对一些基本范畴和原理的讲授中,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更加贴近生活,更具有理论的魅力。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的基本要求是:完整、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系列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特别是能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分析和解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各种问题。1.《马克思  相似文献   

16.
唯有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定位于“生活哲学”.方可真正体现其作为“批判哲学”及其“哲学批判”的本质内涵、价值指向和根本目的之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直接指向生活世界的哲学,是观察生活世界的世界观;其秉持从生活到生活的运思路向,立足于现实而把握未来;依托于生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未完成的因而随生活主题的演变而不断变换形态,是通过优化人的生活而深刻关注人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质上是“生活哲学”的价值在于:有助于对当代生活进行深刻反思,有助于在当代中国落实“以人为本”的价值原则,有助于反思和审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的重要课程,是对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思想政治课的性质、特点、任务决定了教学中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举例是贯彻这一原则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高中政治是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的课程,其理论观点的阐述需要掌握一定的策略。如寓理论观点于学生自身生活,阐释比较现实的主题;寓理论观点于学生学习生活,阐释比较理想的主题;寓理论观点于学生校外生活,阐释比较深广的主题;寓理论观点于学生校外生活,阐释比较深广的主题。  相似文献   

19.
徐永生 《教师》2011,(2):33-34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坚持的基本理念之一。《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要讲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体现当代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20.
要正确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必须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注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独创性观点;吸纳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成果;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转化为现实的思想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