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的主旨,多解作干谒求进或表现隐者内心矛盾。而从洞庭母题所包含的秋、送别等涵义,“临渊羡鱼”之典下句“退而结网”的比拟来看,这是一首表达谦恭、平和、阁大的盛唐隐者情怀的诗,干谒与矛盾都非确解。  相似文献   

2.
当前对“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的分析,主要集中于景象描写的壮阔,而对其寓意则少有提及。从全诗意境的统一、创作时的社会状况以及干谒的需要等角度看,此联以洞庭湖象征国家,以洞庭湖浩大水势象征盛唐强大国力,以洞庭湖对云梦泽的滋养象征大唐帝国对周边民族和地区的恩泽。  相似文献   

3.
南洞庭地区旅游业要取得新的发展,应当对本地旅游资源进行整体开发,在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下,重视对本地区文化的研究和传播,加快培训旅游从业人员,强化景区建设中的文化特色,形成"一个中心,两条线路"的整体开发框架。  相似文献   

4.
水文化与南洞庭地区旅游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洞庭地区水文化的内核是湖区人勤劳务实、乐观豁达、敢于用生命捍卫家园的精神特质,外显为一系列与水有关的特色鲜明的民风、民俗.当地发展旅游业要注重对水文化内涵的挖掘和水文化特征的展现.  相似文献   

5.
穿行于唐宋绵密而华丽的时空里,在洞庭湖畔,豪情的李白、苦情的杜甫、伤情的孟浩然、闲情的刘禹锡、悲情的张孝祥、柔情的钱起,情寄洞庭,任世事沧桑时空变化,他们的光彩依然绽放.  相似文献   

6.
以明志、清志、民国志为主要对象、就洞庭地区21县市有关的省通志、府州志、卫志、县志、乡镇志、湖志进行了版本和典藏乡面的若干考察,并对相关问题作了说明和论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望洞庭》的教学设计为例,论述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准备和过程等,从而让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教育。  相似文献   

8.
张耘启 《文教资料》2012,(33):25-27
“洞庭”作为意向,在先宋时期,尤其是唐朝,已较为发达。南宋后政治文化中心的南移更为南宋词人吸收洞庭意向的文化内涵做好了铺垫。张孝祥曾三次到过湖湘,经过洞庭,有关洞庭的诗文在他的文集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其中以《念奴娇·过洞庭》尤为著名。在这首词中,张孝祥将洞庭这一意象的文化内涵扩大提升,写到了极致。  相似文献   

9.
自然灾害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关键词。诚然,一些灾害诸如地震、台风等也许非人力因素可控;但连年洪灾,不仅有自然原因,更有人为因素。魏源《洞庭吟》即总结了当时长江水患形成的原因,批判了当时流行的天命说,认为上游乱砍滥伐山林造成水土流失,滨湖地区盲目围垦导致蓄洪区逐渐缩小,是造成水灾的重要原因,这一认识在当今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西南官话、湘语、赣语接触地带的洞庭地区方言历史背景作了初步探讨,提出了适合本区方言发展的分期观点。  相似文献   

11.
沅水入洞庭湖口河湖相连,河网交织,水系紊乱,水情极为复杂。因历年来频繁挽垸建障,加上现今对湖口湿地的无序和过度开发、周边工农业生产污染以及三峡蓄水工程建设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沅水入湖口三角洲发育迅速,湿地珍稀植物及鸟类、鱼类等动、植物资源种群数量迅速减少,生物多样性衰退趋势十分明显,湿地功能退化。应加强流域综合治理、实行江湖同治,加大退田还湖力度、疏浚天然河道、恢复入湖口河流故道,加强入湖口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以逐步恢复其湿地功能。  相似文献   

12.
唐纯 《高中生之友》2008,(Z4):75-76
洞庭水.岳阳楼。它们端坐在长江南畔,相伴了千年,沉静.优美。二洞庭水,这该是一个敢于探索、追求的精魂.吸纳天地精华。不畏艰辛,不惧险境。他来自遥远的北方,那儿有山有灵.但他选择了追求。他穿越了森林,抛却了奇花异草,不留恋碧绿的草场,不回望芳香馥郁的故土;他翻越了山峦.以岩为食,以雾为裳;他挤过漆黑的暗道,化跌宕的痛楚为力量,练就了蜿蜒的身姿……当他到达湖湘腹  相似文献   

13.
南洞庭地处南北文化的交接地带,既受到中原文化的熏陶,又体现出楚文化的特质,文化资源丰富多样;地势上山区、丘陵、平原次第展开,山水相依,山与水成了此地最负盛名的自然资源.在发展特色经济的大时代背景之下,南洞庭应该尝试大力发展旅游业.本文从南洞庭旅游资源状况、南洞庭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南洞庭发展特色旅游的措施三个层次,对南洞庭的旅游业发展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4.
明清时期,洞庭商帮足迹遍及全国各地,活动能力极强,有"钻天洞庭"之称。洞庭商帮产生和兴起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也较为复杂,但主要有三大因素,即:地理因素、人文因素和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15.
洞庭东山旅游景区开发与布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东山旅游资源的组合与开发现状初步划分了东山旅游风景亚区,并分析了东山旅游亚景区的区域条件、客源市场、地域结构和景区特色,提出了东山旅游景区开发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战国秦朝洞庭平原中心城邑的产生及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中心地学说及“核心—边缘”理论,对战国秦朝洞庭平原楚秦势力主要聚居区及中心城邑作一讨论。从自然景观、文化遗址分布及交通形势看,战国中晚期沅湘下游楚人主要聚居区有从西北向东南方向转移的趋势,即从沅澧向湘水下游转移。在此过程中,湘水下游的长沙由一普通县邑变为沅湘最重要郡城。沅澧下游的楚“采菱城”等城邑被秦军毁灭后,秦重新在此设郡县,其中沅水下游的临沅、索等县当与新出里耶秦简牍中的“洞庭郡”有关。  相似文献   

17.
在1000余首唐岳州洞庭诗歌中,李白留下45首,杜甫留下了66首。他们属于写作岳州洞庭诗歌较多的作家。这些岳州洞庭诗歌大多创作于安史之乱后,写作年代大致相同,具有相似的社会背景,诗中多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具有强烈的爱国之情。然而,由于李杜人生经历、艺术气质及个人才性等方面的不同,且李白主要创作洞庭诗歌的时间早于杜甫十年左右,其间社会小环境也起了一定的变化,因而他们的诗歌又呈现出一定的个性差异。  相似文献   

18.
从研究洞庭的地域文学意蕴入手,对有关洞庭、西湖、彭蠡、太湖的历代文献及文学作品进行整理爬梳,提炼出洞庭独有的地域文化特征,寻找它作为地域文化沉淀映射成地域文学特征的过程与意蕴,归纳洞庭以及文学地理学中以自然人文景观为视点的文学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9.
里耶秦简中有不少关于捕捉动物和采集草木的记录。其中捕鸟和捕猿用于贡赋,黔首捕虎所得虎肉可供官府出售,草木通过劳作被加工成各种生活用具。这些都是对当地动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反映出洞庭郡相对优越的自然环境。秦律限制捕捉动物的数量和捕猎时间,植物资源的采集也有季节限制,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当地环境的合理保护,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0.
吴镇的山水画代表作《洞庭渔隐图》,既有元代山水画普遍的时代性风貌,又有鲜明的个性特点,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风格。社会根源、历史根源、个人宗教信仰、绘画材料的变化等因素决定了吴镇独具个人意趣的画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