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话说“Ade”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有两个奇特的句子:“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复盆子们和木莲们!……”中西合璧,引人注目。中学语文课本注道“Ade,德语,意思是‘别了’或者‘再见’。”这比《鲁迅全集》仅注个“德语再见的意思”是前进一步了,但是还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人们还是要问:鲁迅先生为什么不直接了当写个“再见”,而非要用上一个德语  相似文献   

2.
在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时,一个学生向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和木莲们!’这里为什么不直接用‘再见’、‘别了’,而偏要用一个德词汇‘Ade’呢?”我当时是这样回答的:  相似文献   

3.
在文学作品中,巧妙地运用外文,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文学大师们为我们做出了表率。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Ade,是德语"再见"的意思,鲁迅先生并没有学习德语,可为什么在这里不  相似文献   

4.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三题邵建新朱永芳“Ade”的妙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写到“我”将不得不离开百草园时,有这样两个句子:“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对于这两句话中的“Ade”,课本只简单解释为:“德语,意思是‘别...  相似文献   

5.
在文学作品中,巧妙地运用外文,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文学大师们为我们做出了表率。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相似文献   

6.
即将步入三味书屋的迅哥,回想百草园的种种快乐,不禁感慨地说:“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我想像不出,迅哥当时是不是一个人偷偷跑进百草园里,用手轻轻地抚摸了一遍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和紫红的桑椹?也想像不出,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的“们”通常只用在人称代词后面表示复数。但有时出于修辞或某种表达的需要,“们”又可以用在单数名词之后。这时的意义就各有不同。①Ade,我的蟋蟀们! 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②老牛的倒沫声早已住了,狗们还在酣睡,远远近近是一片寂然的静黑。③陈士强们拉了一天船,半夜才到家。④一切恶水险滩,都不在社会主义时代的李冰们的眼里。①②两例的“们”字是用在动、植物名词之后,表多数。是一种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动植物人格化,给人以亲切之感。③④的“们”字用在单数名词之后,表示多数;②有“许多人”、“……等人”之含义;而④则表示“一  相似文献   

8.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试用修订本)第一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提了茶蝇喂蚂蚁”一句子,其中这个“茶”字,我认为是搞错了,应为“苍”。为了慎重,我去查了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6月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参考资料”《散文选》第一册,在第77页顺数第8行中发现,确实是“苍蝇”,是课本上印错了。此其一。其二,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第34页第一行里有“确凿”一词,课本注释①对“凿”的注音为“z偄o”,对该词的释义为“确实”。教这课时,有学生问我:“老师,究竟是读‘z偄o’呢,还是读‘zu惏’?”当时,我茫然了…  相似文献   

9.
初中语文一册《皇帝的新装》有这样一个句子:“皇帝亲自带着一群最高贵的骑士们来了。”我认为,“一群”后的名词 “们”这种形式是不规范的。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里说:“‘们’字并不等于欧洲语言里的复数语尾,不是每逢不止一个人的时候就得加个‘们’。照汉语的习惯,前面有表示数量的词,或‘各’‘其他’等,后面就不加‘们’。”胡裕树  相似文献   

10.
鲁迅作品其思想性文学性都较强,初中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共6册,选入八篇鲁迅作品,包括记叙文、散文、议论文、小说。八篇文章中鲁迅的思想表现较为广泛,这里主要谈鲁迅作品的反封建思想,主要表现为:1.第一册第六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文中写道“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我送进书塾去,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些语言,流露出对百草园的喜爱、留恋的感情,同时也对三味书屋有所畏惧的感情。紧接着文中这样写到私塾先…  相似文献   

11.
“对于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许多评析者都把“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加以比较、对照,从而得出“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三味书屋”是“我的苦地”的结论。对“百草园”是“乐园”这一说法,大家已无可非议;但对“三味书屋”是“苦地”这一说法,我们觉得欠妥。首先,从本文的写作缘起和本意来看,“三味书屋”不应是“苦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对此文集的写作缘起和本意,鲁迅有过明确的说明:“……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可见,鲁迅借回忆旧时美好的事物,来排…  相似文献   

12.
我的念小学三年级的儿子,写了篇题为《我的爸爸》的作文,他高兴地给我看,其中有这样一句话:“我爸爸总是笑咪咪的……”我毫不迟疑地将“咪”改为“眯”,并虎着脸“纠正”他:“‘笑mī mī’的‘mī’应为‘目’旁,不是‘口’旁,要记住是‘目’旁!以后别再写错了!”我的儿子不服气:说“是‘口’旁,不是‘目’旁”。他倏地把课本翻到“笑咪咪”那一页,指着“咪”字给我看,我不禁楞住了。他又把《新华字典》递在我手上,我翻到“mī”  相似文献   

13.
【读书人语】上期《读书时间》向广大中学生朋友推荐《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后,同学们反响强烈,来信、来电不断。“《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能够帮助我解决语文学习中的很多困难,以前,使用‘像’和‘象’字时,我总是用错,现在我知道了他们作名词用时,究竟该什么时候用‘象’,什么时候用‘像’。”“我终于了解了‘空穴来风’一词该用到什么地方,谢谢《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对我们中学生来说,《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是一个博学、耐心的好老师。”“规范——从我做起,我要快点儿把这位老师请回家!”……同学们对祖国语言文字这份自觉的热爱、规范…  相似文献   

14.
2000年第四期《中学语文教学》发表张金全老师《关于两道习题》一文,认为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连最末一次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是我的乐园。”一句中,“似乎”与“确凿”“同时修饰限制一个词”是“语法错误”;教学用书对此句的解释“是矛盾的”;断定此句“只能‘确凿’不能‘似乎’”──笔者不赞同此说,以为“似乎”“确凿”连用并不矛盾。兹述理由如下。 为表达人的思想情感的矛盾性、复杂性和丰富性,写作时把矛盾对立着的两个概念或互相排斥的两个形象组合在一起,这种手法被称为“矛盾…  相似文献   

15.
最近,重读鲁迅先生的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联想到时下某些学校双休日难双休的实情,颇有一些感想.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确是儿童的乐园.在那里,儿童的那种天性、天真和欢乐令人神往.与“三味书屋”对儿童的压抑、残害、扼杀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一声“阿DE,我的蟋蟀们!”深切表达了孩子们的无可奈何和对“百草园”的依恋之情.实行双休日,为应试教育下的儿童找回自  相似文献   

16.
《语文知识》1993年8期《“东西”一词渊源趣摭》一文认为,“东西”一词用来指事物源于盛温如回答朱熹的问话,即为什么只能买“东西”,不能买“南北”。盛温如(误为“和”)答道:“东方属‘木’,西方属‘金’,属‘木’和‘金’的物品,我这篮子里装得;南方属‘火’,北方属‘水’,‘水’和‘火’之类的物品,我这篮子岂是装得,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许多人都认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鲜明的对比写法是这篇课文的又一特色。最突出的是百草园和三昧书屋的对比。这是儿童两种不同的生活环境,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三味书屋是‘最严厉的书塾’。这个对比,从儿童两种不同的生活感受中否定了束缚儿童智力发展的封建教育。”这里有一个问题必须首先弄清楚。让小孩子整天蹲在百草园里翻砖堆、拔草根、捉小虫,任其自流,不施引导,就是适合儿童心理,促进“儿童智  相似文献   

18.
3月19日到达广州,还是阳光普照,可是到了20日,太阳就溜走了,开始下雨。我开玩笑地对邀请我来的《广东第二课堂》的编辑们说:“哈哈,我这个‘阳光姐姐’一来,太阳就吓得跑掉了!”可是编辑们却说:“不是因为你呀,是因为‘乌云大叔’来了!”  相似文献   

19.
一、词句训练词句训练应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在进行《海滨小城》第一自然段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解“浩瀚”的意思.我先让学生熟读课文,找出作者的观察点即“街道的巨头”,再让学生思考:“课文中用哪个词描写了大海的样子?”学生回答:“课文中用‘浩瀚’一词描写了大海的样子.”我继续问:“‘浩瀚’是什么意思呢?”学生联系前文可以答出:“‘浩瀚’是指海水广大无边的样子.”  相似文献   

20.
胡曾伟同志认为鲁迅对百草园的描写,“所要揭示的绝非什么‘快乐的生活’”,“这一段优美动人的文字里,实在也包藏着‘救救孩子’的意思。”根据之一是:“只有一些野草”的百草园会成为“我”的“乐园”,是“揭露了‘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