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秋科苑》2012,(7):30-35
何泽慧,原籍山西灵石,1914年3月5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著名物理学家,“原子弹之父”钱三强的结发妻子,曾与钱三强共同发现原子核三分裂和四分裂,被誉为“中国的居里夫人”。  相似文献   

2.
师生情     
作为国际知名物理学家,吴大猷著有学术研究论文百余篇和10多部专著。当代中国的知名物理学家中有不少曾受教于吴大猷先生。 1992年5月,他在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教授陪同下回祖国大陆参观访问并参加学术会议,并被北京大学授予名誉教授称  相似文献   

3.
1 从民间交流到官民并举194 9— 1972年 ,中日两国间的科技交流是在以民间为主 ,“以民促官”的状况下进行的。 195 5年 ,中国科学院第一任院长郭沫若先生率中国科学家代表团访日 ,与日本各界友好人士和科技界朋友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同年 ,日本著名物理学家坂田昌一教授应邀访问中国科学院 ,郭沫若院长及中国的著名科学家会见了他 ,并请他作了学术报告。同时 ,郭沫若院长邀请日本物理学家访华。195 6年 ,日本学术会议派茅诚司会长为团长的学术考察团访华。 195 7年 ,应我院邀请 ,日本学术会议物理研究联络委员会和日本物理学会以诺贝尔物理…  相似文献   

4.
傅承义小传     
正傅承义是我国著名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长期从事固体地球物理学、地震学和地球物理勘探研究,是国际地震波传播理论研究的先驱者之一,对地震体波、面波、首波、地震射线及地震成因的理论均有独特贡献。他是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创建人之一,长期主编《地球物理学报》,为中国地球物理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1909年10月7日,傅承义出生于福建闽侯。傅承义自幼记忆力极好,家里专门请了私  相似文献   

5.
佚名 《金秋科苑》2013,(11):51-53
他是中国最早从事核物理研究的人。他首创了我国原子核物理专业。他是居里夫人的学生,他的学生吴健雄则被誉为“美籍华裔的居里夫人”。  相似文献   

6.
物理学科是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著名物理学家张贻惠、岳劼恒、江仁寿曾在此任教,曾受教于居里夫的岳劼恒教授关于旋光现象的研究居世界领先水平,为该学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学科现有博士导师和副博士导师3名,  相似文献   

7.
谢家麟是我国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称他为"中国加速器物理之第一人"。谢家麟一直将自己称作是实验工作者,是"做加速管的人",他的一生是与我国高能物理和加速器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本文从谢家麟作为实验物理学家的学术习惯切入,分析了谢家麟学术生涯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关键事件和创新方法等,挖掘其思想对当今科学发展的现实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赵九章小传     
《今日科苑》2017,(4):39-40
赵九章是我国著名的大气科学家.地球物理学家和空间物理学家,中国动力气象学的创始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东方红一号”卫星总设计师,中国人造卫星事业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之一、中国现代地球物理科学的开拓者。他先后创立了不少地球科学研究机构,并开辟了许多新研究领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为中国地球科学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化学奖100周年,居里夫人曾指导两名中国学者获得博士学位。本文根据现存于居里研究所的档案资料等文献,介绍郑大章进入巴黎大学镭学研究所的背景、在研究所的工作和其回国后开展研究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真空做为物理媒质──记李政道教授在我院的一次学术报告丁亦兵(本院物理教学部)编者按: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李政道教授1979年曾应邀到我院讲学,系统讲授了“粒子物理与场论导论”和“统计力学”。最近,李政道教授又应邀于199...  相似文献   

11.
费米是美籍意大利物理学家,193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他主要从事统计物理、原子物理、原子核物理、粒子物理、天体物理和技术物理等方面的研究,在理论和实验方面都有第一流建树,这在现代物理学家中是屈指可数的。费米小时候就表现出非凡的才能,他父亲的一位同事便有意识地培养他,给他读数学、物理方面的书。当他还是一个中学生的时候,就已具备大学研究生的水平。作为一个非凡的物理学家,他在日常工作中也机智过人。1945年一个星期一的早晨,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在墨西哥州的沙漠里爆炸。40秒钟后,爆炸的震波到达基地的帐篷,科学家们都站在…  相似文献   

12.
黄昆先生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和杰出的教育家,晶格动力学的奠基人和权威,“极化激元”概念的最早阐述者。黄昆的名字是与多声子跃迁理论、x光漫散射理论、晶格振动长波唯象方程、半导体超晶格光学声子模型联系在一起的。他致力于凝聚态物理的科学研究和教育,以勤奋、严谨、严于律己和诲人不倦而著称。他长期从事物理教学工作,是我国固体物理和半导体物理学科的一位开创者,培养了一大批中国物理学家和半导体技术专家。黄昆于1919年诞生在北京,祖籍浙江嘉兴。1932年秋至1936年夏,黄昆就读于通州潞河中学,并于1937年通过潞河中学向燕京大学的…  相似文献   

13.
正张宗燧,应用数学及理论物理学家,195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他是第一位在剑桥大学开课的中国人。作为剑桥哲学会会员,被收录到美国《世界名人录》(1950年刊出)。张宗.燧1915年6月1日生于浙江省杭州市。他出身名门,是著名哲学家、政治活动家张东荪的次子,母亲吴绍鸿贤惠持家。中学时的张宗燧受戴铁君先生启蒙,即对数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14.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认为,中国是个大国,加强国防实力有世界影响,需要持续发展。他强调,邓小平曾说过,没有“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卫星)就没有中国今天在国际上的地位。他说:“科教兴国意义深远。”去年5月,在200多位科学家的欢送下,杨振宁离开执教33年的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斯托尼布鲁克分校。退休后更忙碌,  相似文献   

15.
正说到物理,同学们应该再熟悉不过了,物理是学生们步入中学后的必修课程。中学阶段的物理课程,绝大多数内容属于经典物理学的范畴。尽管如今课本上所学的物理学知识近乎完美,但如果你足够留心,会发现书本上也曾介绍过的经典物理学仅存的一个未解之谜——"湍流"之谜。著名物理学家海森堡曾说:"当我见到上帝的时候,我一定要问他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相对论,另一个是湍流。"然而,好消息是,这个"经典物理学最后的未解难题"近日迎来新突破——一个来自西班牙的科研团队,通过模拟  相似文献   

16.
1964年,英国粒子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写了两篇论文,投给著名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然而该刊只接受了其中的第一篇,第二篇只有两页的论文被退了回来。美籍日裔物理学家南部阳一郎看了希格斯的第二篇论文后感觉很有意思,建议他在文中解释一下他提出的“希格斯场理论”的物理学意义。于是,希格斯在文章中加了一段:“希格斯场的激发,  相似文献   

17.
谢家麟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加速器物理与技术专家,我国高能加速器研制的开拓者。曾领导研制成功世界上能量最高的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近日,记者怀着崇敬的心情采访了这位德高望重的物理学家。  相似文献   

18.
<正>李政道是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他在31岁时就和杨振宁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周恩来总理曾评价李政道说:“李(政道)精于学”。学生时期的李政道聪明好学,为未来的科研生涯打下了坚实基础。与书为友的“小教师”李政道出生于上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受家人的影响,他从小就以学习为乐趣,无论何时何地都与书为友。到了中学时期,他对数学、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19.
他曾攀登过珠穆朗玛峰;他曾参与建立了南极“中山”考察站;他曾在北极展开过五星红旗;他曾和队友一起徒步考察了雅鲁藏布大峡谷;他是科学家,又是探险家。他——高登义,一位大气物理学家,至今仍然在自己的岗位上忙碌着。在中国古代,关于英雄的定义,是“能上高山擒猛虎,能下深海捉蛟龙”,在众人眼里,高登义就是这样的一位英雄。  相似文献   

20.
《科学文化评论》2008,25(1):204-206
德国物理学家伦琴(Roentgen,Wilhelm Konrad,1845—1923)(邮票R13a)的母亲是荷兰人。3岁时,跟随母亲迁居到荷兰的阿珀尔多恩城,在那里上学(他因嘲笑一位教师而被一所学校除名)。1865年考入瑞士苏黎世工艺学院机械工程系,随热力学家克劳修斯(Clausius,Rudolf Julius Emmanuel,1822—1888年,德国物理学家)学习,后又当了孔特(Kundt,August Adolph Eduard Eberhard,1839—1894年,德国物理学家)的门生。孔特教他学过物理,他便决定以物理作为他的事业。他在1869年获得博士学位以后,当了孔特的助手。孔特接受了德国的聘请,伦琴便跟他去了德国,在物理学许多分科中扎扎实实地工作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