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戴震在清代考据学乾嘉学派中被公认为一代宗师,他从考证自然科学技术典籍入手,论著煌煌,奠定了朴学方法论基础。本文仅就他对科技典籍的部分考据成果略举其求真求实、信而有征为基础,学贵在精、由博返约为亮点,罗列同类、反复比较为关键的方法论特色,以期窥其所创建的朴学方法论体系之一斑。  相似文献   

2.
朱熹是一位对古典籍深具批判力的学者,讲义理、重训诂,并且在训诂中形成了一套实证的治学方法论。徽派朴学家基本上继承了朱熹的治学方法,并且有很大创新、发明,特别是戴震等人的学术成就。达到了时代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3.
乾嘉时期的徽州学者,以礼学研究而著称于世。凌廷堪的《礼经释例》是清代礼学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凌廷堪继承了戴震的治学思想与方法,用以考证上古礼学的本来面貌,进而探寻孔孟之道以恢复古礼的儒学本体地位,正本清源,回归汉学。通过对凌廷堪《礼经释例》的研究,借以理清礼学历经千年的衍变及其对戴震礼学思想和方法的继承与发展,并发掘清代"以礼代理"学说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4.
现在的各种徽学研究著作中,论及“徽派朴学”,往往只提“江门七子”,对汪绂极少提及,他的学术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而作为一位堪称著作等身的通儒巨擘,汪绂是和江永、戴震、程瑶田地位相当的徽派朴学大师。可并称“徽州朴学四子”。  相似文献   

5.
《黄山学院学报》2007,9(1):33-33
首先,徽派朴学的兴起推动了清代乾嘉学术的昌盛。以戴震为代表的徼州朴学家的思想浓度和学术水平无疑是中国18世纪的高峰标志,徽派朴学不仅影响徽州,还成为整个清代的学术风气。自从徼州学术自立一派,师师相承,书立说,枝高荫广。徽派朴学的学术传人也越过区域界限而遍布全国,影响之大,称盛一时。[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皖学叙录     
<正> 一、皖学的缘起清代乾隆、嘉庆之际,是汉学的复兴时期,朴学的黄金时代.所谓朴学,指学风比较朴实而言.作为这个时期朴学的代表,就是著名的乾嘉学派.一个学派,是指具有特点大体相同的学者们而言,并且这些学者们具有学术观点的基本一致性及其师承关系,正如戴震序《闽中师友渊源考》所说:“余窃谓授经之事,一二人启之端,必同时英彦  相似文献   

7.
程恂与江永均为戴震前辈学者,且均对戴震产生重要影响。由于史料相对缺乏,学界对程恂生平与著述至今几无研究。考证程恂当生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卒于乾隆十四年(1749)至十五年(1750)间,年寿在53至54岁之间。程恂不以诗文见长,而主要作为学者见知于世,尤精于礼学。程恂不但对戴震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对皖派朴学也有促成之功。  相似文献   

8.
薛丽霞 《快乐阅读》2011,(13):10-11
考据,也就是"考证"、"考核"作为一门科学的考据学到清代最终发展成熟。考据学亦称"朴学"、"汉学"清代考据学,又以乾嘉时期最为典型上承明末顾炎武、阎若璩、胡渑,下启孙诒让、俞樾。乾嘉学派主要分为吴  相似文献   

9.
俞樾时代的诂经精舍在延续朴学传统,造就学术人才上所起的成绩是不可否认的,但其内部发生着种种衍变。一方面书院与科举之间的联系日渐紧密,另一方面则加重了文学色彩,词章与学术渐趋分途,二者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传统的教学与研究。前者可以从社会思想变迁史的角度来理解,后者应归因于俞樾本人对文学,对才情的一贯喜好与重视。  相似文献   

10.
清朝末年,学术界流传过年青的孙诒让写《札迻》与年迈的俞樾为《札迻》写序的佳话。《札迻》是孙诒让的一部处女作。当他把《札迻》送给俞樾看的时候,俞樾已是学术界享有盛誉的著名学者。孙诒让在《札迻》自序中的口气非常大,说《札迻》“必有谊据”,而绝无“孤证肊说”。对于前辈朴学家,他推崇和钦佩的只是高邮王念孙、王引之父子两人,认为“其余诸家,得失间出。”谈到俞樾时,只说他“论著尤众”;从上下文看,明明是把俞樾放在“得失间出”的“其余诸家”当中。在《札迻》中,跟俞樾驳辩的地方也不少,直接指出俞樾著作中“非是”、“非”的就有数十处。  相似文献   

11.
戴震集清代考据学之大成,是乾嘉时期最著名的学者之一.他继承了顾炎武以来特别是惠栋倡导的由名物、度数以通经义的汉学主张,大力推阐汉学的治学宗旨.戴震不仅继承了汉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和超越了汉学,从而使其考据学表现出鲜明的理性特征.戴震考据学既具有积极的学术意义,也因为时代的局限而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清代学术史对戴震义理接受图景的描述,向前聚焦于乾嘉时期,向后聚焦于光宣时期,往往忽略咸同学界对戴震义理的接受。戴望作为咸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经学家,是表彰戴震义理的重要学人。1863年,戴望系统阅读了戴震的考证与义理著述;1862—1864年,戴望与谭献曾围绕戴震义理展开激烈论争,推举戴震为清代学术史上一流的学者。而后,戴望撰述《戴氏注论语》,继承了戴震对程朱理学的批判,对天道、人道、王道秩序进行了论述,诸如气化的天道观、一元的性善论、以己之欲通天下之欲的修行工夫、体情遂欲的王道理想等等。勾稽咸同年间戴望对戴震义理的承续,可以推进学界对戴望其人其学、咸同戴震学术接受实况、清代学术思想的认知。  相似文献   

13.
评述了代表清世乾嘉朴学三个发展阶段中的徽派、吴派及扬州学派之间的关系,及各派的学术成就和贡献。肯定了徽派朴学在清世朴学发展中所起的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论张舜徽的清代朴学起源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舜徽认为清代朴学源于宋代学术,不仅宋代朴学是清学的先声,而且,清学也有继承、有扬弃、有修正地吸收了宋代理学的有益成份。本,论述了张舜徽对朴学源流的考辨以及比较梁启超、钱穆、张舜徽等人在这一问题上的不同观点,分析了近代以来学术精神与学术意趣的不同走向。  相似文献   

15.
俞樾是清末著名的朴学大师,也是清末最著名的书院教育家之一,其成就书院教育家的学术履历可概述为:仕途不顺,勤勉治学,开始执掌各大书院;掌教书院,醉心朴学,成就朴学大师地位;弘扬教育,门秀三千,热心书院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6.
《诸子平议》是俞樾的代表著作之一。俞樾继承高邮王氏的治学方法,对诸子详加校释,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存在诸多可商榷之处。论文选取了其中六则加以辨正,以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7.
戴震的易学恩想在考据与义理方面都有建树,体现了汉宋兼重的风格。他运用 18世纪流行的考据方法对周易的体例、“分’字的含义等有关问题进行了精深的考证;同时,易学思想叉构成了戴震哲学的基石,戴震依据易学的基本原理建立了其欲、情、知三分的人性结构,并且在对宋明道学家易学哲学批判的基础上继承发展了县晕与。人论一系列思想.  相似文献   

18.
清初学术是中国学术实现从理学到朴学演进的重要节点。荀学是中国学术的重镇,这种演进体现在荀学研究中是由"抑荀"到"扬荀"学术风气的转变,是"以礼代理"的学风转向。清人凌廷堪私淑朴学大家戴震,其作《荀卿颂》既为师承所原,又源自当时"扬荀"的学风。凌氏以"征实"对待礼学研究,崇礼于训诂考据学问之中,为荀学研究中法先后王、性善恶之辨等有关社会政治理念争论做出解释。这种对荀学实践理性思想特征的提倡,启发了中国学术形上思维传统的新变。  相似文献   

19.
戴震是我国思想史上著名的学术宗师和思想巨擎.戴震在对经典考据和诠释的基础上建构了其义理之学思想体系.本文对戴震义理之学在清末民初的历史命运进行了详细系统的论述,使读者对戴震义理之学产生后近二百年的走向有一个全面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并阐述了戴震义理之学所具有的近代启蒙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诗”学和“礼”学是戴震经学思想的重要内容。戴震在“诗”学考证中折射出了非常宝贵的文学思想,有些思想至今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戴震一生于“礼”学用力良多,他开创的以训诂、文献考核等实学手段治三礼的方法论原则,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