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两个时期,这种转变和发展不是偶然的。三民主义,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救国治国方案,反映了孙中山对“民治”、“民有”、“民享”的追求,是中国历史上较系统的,要求政治、经济上的民主的革命思潮。虽然存在其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却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  相似文献   

2.
崔缨 《岱宗学刊》2000,(2):59-60
孙中山(1866-1925)所倡导的民生主义是其三民主义的核心,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一是“平均地权”,实现“耕有其田”;二是“节制资本”,“发达国家资本”。边疆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一个富民强国的经济纲领,对现在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探讨和介绍了中国近代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法律思想的特点和他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民主义”的法律思想与主要观点,以及他主张实行的“五权宪法”和“权能分治”理论的主要观点,他的法律思想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起了重要作用,对当前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共同纲领,这就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三民主义,即对外独立解放的民族主义;对内民主自由的民权主义;增进人民幸福的民生主义.理由:(1)国民党坚持以三民主义为抗战建国的最高纲领.(2)中国共产党愿以三民主义为基础,与国民党实行第二次合作、团结抗日.(3)抗日战争的实践进程也表明,三民主义是国共两党共同的指导思想,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与纲领.[  相似文献   

5.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最具思想特色的部分 ,也是最难理解的部分。由于教材表述得不够充分 ,学生对此多有询问 ,因此 ,笔者查阅大量相关文献 ,撰成此文以使大家对民生主义有一个大致了解。何为民生主义民生主义的核心内容是平均地权 ,新三民主义中又增加了节制资本。平均地权的具体作法是 ,革命胜利后 ,由地主自报地价 ,国家按价抽取百分之一的地价税 ,并随时有权按照地价收买地主的土地。这样 ,就使地主既不敢以少报多 ,怕国家按照地价收很高的税 ;也不敢以多报少 ,怕国家随时按地价收买。核定地价以后 ,土地增价部分全部归国家所有。…  相似文献   

6.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继民族主义、民权主义之后提出来的“社会革命”纲领。它是三民主义学说体系中鲜明显示其所属阶级特性和所处时代特征的组成部分。民生主义在旧新民主革命历史阶段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始终以土地和资本两问题为其核心内容。民生主义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社会革命纲领和战斗旗帜,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发展前进的趋向,代表了中国广大民众摆脱贫穷落后与建设富强国家的意愿,不愧为是具有划时代意义和影响的经济革命纲领。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不仅在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与建设中起过巨大进步作用,而且还对我们今天的革命和建设事业有着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抗战时期,中国民族危机严重.为了掌控全国政治权力,国、共和伪三支政治力量在其统治区域都对三民主义政治符号进行发掘和利用.由于中共在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上顺应时代的要求,自然获取了广大民众的认同,由此在争夺中独领风骚,最后赢得了三民主义政治符号的阐释权.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在不同情况下对民生主义作了不同的讲述。“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民生主义,即贫富均等,不能以富者压倒贫者也”。“民生主义就是所得国家利益,由人民共享”。“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主要原则不外二者,一日平均地权,二日节制资本”。“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大同主义。”“我们革命之后要实行民生主义,就是用国家力量,买很多机器,去开采各种重要矿产。”“民生主义就是平民反对资本家”。……  相似文献   

9.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理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孙中山反复强调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就是共产主义,这表明孙中山的思想确实受到了社会主义相当大的影响。但是对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国民党官方文人而言,这却无异是个"陷阱",因为他们在提倡三民主义文学时必须小心翼翼,否则一旦涉及"民生"问题,就很容易不知不觉地靠近其对手即左翼文学的立场。无论从张道藩等人阐释文艺政策的文章中,还是一些官方文人的文学创作中,这种窘态都很容易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
去过南京中山陵的朋友都知道,在中山陵祭堂的门额上。由国民党元老张静江手书的三民主义中,“民生”两字赫然居于正中,与我们平时所熟知的“民族、民权、民生”的排列顺序中“民权”居中的格局并不一致。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笔者以为,或许是国民党(或孙中山)认为,在孙中山先生一生中,民族主义、民权主义都已经或者部分地、局部地实现.唯有民生主义是中山先生终生奋斗的目标.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所在吧。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我国历史教学界普遍认为,1924年,在国民党改组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背景下,孙中山提出“节制资本”的主张,丰富和发展了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的内容。而从以下事实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种说法流行之广、影响之大。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 ( 186 6— 192 5 )所倡导的民生主义是其三民主义的核心。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一是“平均地权”,实现“耕者有其田”;二是“节制资本”,“发达国家资本”。它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一个富民强国的经济纲领 ,对现在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三民主义为孙中山革命思想之集中表述。民族主义为历史之遗留,民权主义与民生主义为时代之进化。二者之间,孰为孙中山思考革命问题的源点?三民主义之间,又为何等关系?笔者的研究表明,孙中山思考革命问题虽立足于中国之现实处境,但其视野已及于世界。从世界文明发展及时代进化角度思考中国革命问题,正是孙中山革命思想迥异于前人之处。民族主义或许为孙中山革命思想之源点,但绝非终点。  相似文献   

14.
抗战胜利后 ,国共斗争再起风云 ,陈嘉庚一改战前的“拥蒋”态度 ,转而支持共产党。一般人认为 ,陈嘉庚的政治转变 ,源于他的延安之行———共产党给他留下了良好印象。本文从深层次分析 ,认为陈嘉庚选择背后的政治基础 ,是其浓厚的“三民主义”情结 :从孙中山的追随者开始 ,到后来真诚“拥蒋” ,最后发展为“反蒋拥共” ,无不是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三民主义。随着民主方案在中国的破产 ,陈嘉庚才与三民主义彻底告别 ,完全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是社会主义中国化的最早形态。联俄 ,走社会主义道路 ;联共 ,干社会主义事业 ;扶助农工 ,唤醒社会主义的力量。三大政策导致了孙中山革命实践与理论的三大转折 :把学习榜样从西方资本主义转向了东方的苏俄社会主义 ;把革命联合力量由大军阀、大资本家转向了中国共产党 ;把革命基本动力由资产阶级转向了工农民众。三大根本性转变使得孙中山的社会主义由主观变成现实。中国的具体国情与发展阶段的历史定位是孙中山三大政策的民生主义成为现实的客观基础与理论依据。只有从孙中山三大政策的民生主义的时代特征与中国特点去理解与认识其社会主义 ,对孙中山晚年的评价才可能是客观和公允的。  相似文献   

16.
在教学“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这一内容时,我请学生谈谈对孙中山三民主义的看法。一位学生很自然地说:“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新三民主义,为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奠定了政治基础。”由于我们使用的是人民版高中历史教科书,该书没有采用“旧三民主义”的陈述方式,代之以“辛亥革命时期的三民主义”,于是我问这位学生:“‘旧三民主义’这一概...  相似文献   

17.
施复亮是国共合作实现之前较早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人。可以说,他从1922年成为跨党党员起就开始接纳三民主义。孙中山逝世后,他开始涉足对三民主义的宣传。国民革命失败后,由于对革命前景的判断失误.他选择留在国民党继续奋斗。从此,他以大量的精力研究三民主义并形成了“革命的三民主义”思想。施复亮“革命的三民主义”思想以实行“革命的三民主义”和复活“革命的国民党”为中心内容,以挽救中国革命为最高宗旨,寄托着施复亮探求中华民族解放道路的全部希望。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他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旗帜。而民族主义又是三民主义的灵魂。本文仅就民族主义的渊源和演进过程、孙中山提出“革命排满”和“民族自决自治”的是非以及民族主义的现代意义几个方面,做一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平均地权”是孙中山民生主义的最基本的内容。要研究孙中山的民生主义,研究孙中山的经济思想,就必须研究平均地权思想。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产生最晚。1893年,孙中山与陆皓东、郑士良等集议创设兴中会时,即立张以“驱除鞑虏、恢复华夏”为宗旨。说明至少在那时,三民主义中最先产生的民族主义思想已经产生。第二年秋,檀香山兴中会成立,孙中山又把“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订为入会的秘密誓词,亦即是兴中会的政治纲领。“创立合众政府”的提出,说明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民权主义思想,也已产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实际内容就是三民主义,它与儒学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一种 观点从构建孔、孙道统论出发,力图把孙中山儒家化,把三民主义儒学化,认为孙中山思想是中国 孔、孟道德的复活;另一种观点则相反,断然否定孙中山思想曾受儒学影响,强调二者在本质上的 不同。实际上,孙中山革命思想既与传统儒学有质的差别,又明显受到儒学的影响。具体言之, 民族主义经历了由传统的华夏中心主义发轫,到逐渐扬弃儒家文化中的消极成分,吸收西方民族 理论精华而上升为现代性民族主义理论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儒学在构筑其民族性方面起了关 键性作用。民权主义学说,是取法西方民主制度,反观中国民本思想,结合中国实际而生成的中 西合璧式的理论成果,其中,西方民主制度的影响远远大于儒家思想的影响。民生主义学说除受 亚当·斯密和亨利·乔治等人的社会经济学说以及俄国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外,儒家大同思想也 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来源之一。一定程度上说,儒学与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关系所呈现出的复杂性 和多样性也就是儒家文化现代化的一个缩影,其中的利弊得失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