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口译的加工模式是一种认知层面的模式,描述了口译的过程。在我国口译界影响较大的两个加工模式分别是精力分配模式和厦门大学口译模式。本文对这两种加工模式进行对比,并通过具体的实例分析,探讨加工模式对交替传译实践的指导。  相似文献   

2.
工作记忆是指信息暂时存贮及其与其它更为复杂任务联合运作的系统。在口译活动中,工作记忆负责对即时性信息的存储与加工。本研究以某高校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英汉交替传译过程中,工作记忆能力对译员口译质量的影响。本文根据国际通用的阅读广度测试来衡量被试的工作记忆能力,并对被试进行英汉交替传译测试,以各种参数衡量被试在信息完整性以及术语与数字准确性方面的表现。之后,利用统计软件对二者进行比较。结果发现,被试工作记忆广度与英汉交替传译质量在信息完整度、术语与数字准确性方面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交替传译是一种最常见的口译方式,广泛运用于各国领导人的会谈、记者招待会,新闻发布会等。在交替传译中,脑记起主要作用,笔记辅助记忆从而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4.
特定口译技能决定了它与众不同的质量的标准,专业口译人员各方面素质过硬是保证口译质量取向规范和定位的前提条件。本文从多角度考察同声传译质量评估的问题,提出评估同声传译质量的方法,以期待对同声传译质量评估从印象式向经验式、主观性向客观性的过渡。  相似文献   

5.
庞愿 《文教资料》2006,(12):187-188
交替传译是一项需要特殊记忆能力的专业活动,一般的工作记忆水平在容量方面很难满足单段发言信息量大的交替传译工作。Ericsson等人提出的长时工作记忆的概念,有助于解释译员超出一般水平的工作记忆容量。分析交替传译下译员记忆的容量有助于指导获取专门的记忆扩容技能。  相似文献   

6.
黄贵燕 《广西教育》2023,(6):141-143+147
本文分析英汉交替传译初学者口译笔记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论述英汉交替传译初学者口译笔记教学质量提升策略:重视译前准备,强化专项训练,完善笔记方法,加强实战演训。  相似文献   

7.
廖崇骏 《考试周刊》2012,(58):68-69
随着我国的对外交往日益加深,口译教学在我国方兴未艾。面对众多的口译培训模式,作者认为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并以翻译专业本科的交替传译过程为例,探讨了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可操作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石杨 《海外英语》2014,(8):138-140
交替传译是口译的一种,其原文和译文都属于语篇,因此也要遵循语篇的组篇机制,即各部分之间的衔接。连接是一种重要的衔接手段,即根据语义联系,通过适当的连接词将上下文衔接起来。该文以韩礼德的衔接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李克强答记者问现场口译中四种不同类型连接词使用,研究衔接理论在口译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9.
在口译服务市场化背景下,为提高同声传译服务质量、更好地促进交际双方的沟通,听众的反馈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选取全国翻译论坛上两名翻译硕士学生所作的同传为评价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听众及口译员对口译质量的主体性反馈。旨在建议教师在口译教学中更多地进行口译的动态性评估,并且注重在课上模拟会议练习、开展学生互评,自评,为口译市场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0.
《大连大学学报》2019,(3):119-127
本文在L1、L2语言产出中的自我修正相关研究基础之上,基于Levelt的分类模型,以"第五届全国口译大赛"东北大区赛数据为研究语料,重新建立了英汉交替传译过程中的自我修正分类模型,并对其分布特点进行了描述。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只有建立更符合英汉口译特点的分类模型,才能将自我修正更好地应用于口译过程中的监控机制、认知负载等研究;学生译员A语译语产出中的"监控倾向"比L1语言产出向输出源发生明显偏移,而主要由输入源诱因导致的隐性修正并未对口译质量评价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认知负载增加时,在注意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学生译员会优先监控输入源诱因。  相似文献   

11.
时下翻译学科的发展异常迅猛,越来越多的高等教育机构开设翻译硕士学位培养项目。本课题组成员通过对国内翻译硕士学位口译课程综合分析,并结合本校教学实际情况,完成了关于MTI口译课程教学体系的建构,为进一步完善翻译硕士学位口译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时下翻译学科的发展异常迅猛,越来越多的高等教育机构开设翻译硕士学位培养项目.本课题组成员通过对国内翻译硕士学位口译课程综合分析,并结合本校教学实际情况,完成了关于MTI口译课程教学体系的建构,为进一步完善翻译硕士学位口译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笔记在交替传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效的笔记能够减轻口译员的记忆压力,通过提示所记忆的内容来提高口译质量。但是,如果对笔记的认识不当,记笔记的方式不正确,就会影响口译员对原语的记忆并成为准确传译的干扰因素之一。本文以Daniel Gile的"认知负荷模式"为指导,通过分析交传笔记的所存在的问题来探讨有效记笔记的方法,进而提出教学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学生解决记笔记问题,进一步提高口译质量。  相似文献   

14.
15.
张玉红 《海外英语》2012,(14):155-156
近些年来,人们对汉英交替传译研究这一课题越来越关注,笔记策略也自然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该文通过对现有国内外有关汉英交传笔记方法的研究,总结和梳理出一套可行的汉英交传笔记策略。从而提出:要在熟练所有笔记方法的基础上,反复地练习,不断的修改和完善,最终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笔记方法。  相似文献   

16.
笔记是交替传译中重要的环节,其主要作用体现在减轻记忆负担和为译员提供一个清晰的逻辑框架,提示潜在记忆,提高口译输出质量。交传笔记需要"脱离源语外壳",进而"关注意义"。在口译教学实践中,通过对学生译员的访谈及对学生译员口译笔记原稿的观察分析,发现口译中"关注意义"策略可以有效地提高交传笔记效率和译文质量,并且提出了改善交传笔记有效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7.
语结与英汉同声传译断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断句是是同声传译最重要的技巧之一。结合语结理论,对布什2006年国情咨文英汉同声传译(有删节)的断句进行的个案研究,通过仔细对比原文和译文,分析断句单位的构成,证实了英汉同声传译的断句单位与英语语结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即绝大部分的断句单位就是英语语结。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交替传译听辨与外语学习中听力的区别,在将图式理论和Gille的交传精力分配模式运用到交替传译听解的认知过程中的基础上,提出影响译员听解效果的三大因素为:译员的语言知识、非语言知识和除听解之外的的单项任务处理能力,并由此得出译员克服听解障碍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认知心理学这一跨学科角度,以工作记忆为基本理论基础,并结合多个认知心理学理论,探讨交传中信息遗忘现象的原因及应对策略。工作记忆分为信息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三个运作程序。信息识别时过多采用自下而上方式及注意力不集中会造成遗忘;信息保持容量有限,且信息间相互干扰,可能导致遗忘;回忆或再认时记忆痕迹消失或缺少提示信息,信息提取也会失败。这些问题可以通过选择性注意关键词和逻辑关系、组块和笔记、复述练习和心态调节加以缓解,提高工作记忆。  相似文献   

20.
杨柳 《海外英语》2015,(4):139-141
Sight Translation(ST) has long been considered as a useful exercise for acquiring interpreting skills. However, little studies have been done to prove how the skills acquired from ST can be transferred to other modes of interpreting, for instance,Consecutive Interpreting(CI). In this study, the sequencing of ST and CI teaching is explored to proof that starting ST teaching first is more logical. Gile’s effort model is used to explain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ST and CI and to set up possible effect of ST on CI. Some teaching strategies of transferring ST skills to CI are propo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