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秀芳 《考试周刊》2008,(48):44-45
大凡好文章好作品,皆来源于生活,中学生作文也不例外。在这里有必要对"生活"这一概念作一定的解释。笔者认为,不能将"生活"抽象化。"生活"表现在作文中,应该是具体的、实在的,一片树叶、一块石头、一首歌曲、一种气味、一丝味道、一份触觉、一个身边的人、一件身边的小事或是一个场景等等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因而这也就成了学生观察、感受、思考的具体对象。  相似文献   

2.
大凡好文章好作品,皆来源于生活,中学生作文也不例外。在这里有必要对"生活"这一概念作一定的解释。我个人认为,不能将"生活"抽象化。"生活"之表现在作文中,应该是具体的、实在的,一片树叶、一块石头、一首歌曲、一种气味、一丝味道、一份触觉、一个身边的人、一件身边的小事或是一个场景等等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因而这也就成了观察、感受、思考的具体对象。一、观察要立体感受的敏锐性来自于细心的观察,没有对周围事物进行细心的观察,感受便无从谈起。因此,首先要对观察能力进行训  相似文献   

3.
对"生活"这一概念,笔者认为,不能将其抽象化,"生活"之表现在作文中,应该是具体的、实在的。一片树叶、一块石头、一首歌曲、一种气味、一丝味道、一份触觉、一位身边的人、一件身边的小事或者一个场景等等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因而这也就成了观察、感受、思考的具体对象。有人认为当今的语文教育是人文精神的失落,患有"少、慢、费、差"综合征,不能否认这确实是当今  相似文献   

4.
每年批阅中考试卷,最令人头痛的是作文,总有那么一部分学生,无论作文题目和要求如何变化,选材都是"父母不幸"、"父母离异"、"自己先天或意外残疾"等等.当然,这其中有的不乏确有其事,但在同一考场内出现三五篇这样的作文,着实令人匪夷所思.作文是什么?作文是生活的再现,是精神的独创,是作者向读者敞开的自己的心.那些好的作品,都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缺失生活的作文,即使写得再"悲壮"、再"感人",也无法令人信服.学生在作文中所描写的生活应该是具体的、实在的,一片树叶、一块石头、一首歌曲、一个身边最普通的人、一件身边最平常的事等等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因而只有细心观察、真切感受生活,才有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5.
学生常常苦于没有素材,一提起笔来就无话可说,这已成作文教学的难点。其实,美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可写的自然美、社会生活之美,数不胜数。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把学生的作文从课堂延伸到社会,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美的感受力,开展"寻美""创美""写美"活动,有效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和学生写作水平。这不仅是坚持作文"从内容入手"的要求,而且是转变教学思想,实现作文育人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王明 《黑河教育》2014,(1):32-32
正作文教学是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不少学生畏惧作文,厌烦作文,导致写作时下笔无言,抄袭现象严重。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具有适应当前社会的作文能力,是语文教师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一、向生活开放,课堂教学要充实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里产生出来。"生活充实了才能写好文章,这充分说明了作文教学树立"大语文"教育观的重要性。在作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全景  相似文献   

7.
作文教学中学生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是一个突出的问题.作为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去关注生活,仔细观察身边的变化,及时捕捉有效信息是很必要的,同时,我们也可以创设一些作文情境,开展一些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作文空间,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素材,让他们有感而发,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设法营造一个愉快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于是我尝试着将学生喜爱的电脑游戏引进课堂,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形成作文材料,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逐步形成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8.
作文历来被称作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也历来被当作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码。然而,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害怕作文,一些教师也缺乏对学生进行具体有效的指导。那么,如何对学生作文进行具体有效的指导呢?笔者的做法是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读写结合,教给学生作文的基本方法;二是写自己熟悉的生活;三是勤于积累;四是创造展示交流的机会。  相似文献   

9.
<正>作文是一份试卷的重头戏,也是一个人能力的综合反映。但一个班中喜欢作文的同学少之又少,写作时只能"咬着笔头"凑足字数,敷衍了事。很大程度上,缺少材料,无话可说、无话想说是厌烦作文的根源。我以为不必好高骛远,立足实际,就近利用好身边的资源,开采好自己的身边生活以及时事热点这两个矿藏,应该能比较顺利地练好写作的内功。一、留意生活,仔细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写作素材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生活中不缺少可写的东西,缺少的只是发现的眼睛。留意生活,仔细观察可以帮助我们获得第一手的写作素材,这是积累作文素材的一条  相似文献   

10.
<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揭示了"好"与"乐"是成事的关键这个深刻的道理。学生作文也是如此,其关键在一个"趣"字,兴趣是作文的动力。然而,如何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却成了语文教学中十分棘  相似文献   

11.
作文教学是以人为本的教学,它是以弘扬人的本性为特征。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知生活、理解生活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一、要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兴趣直接影响着工作过程和结果。孔子曰:"学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点明了兴趣的重要性。作文是一个感知生活、抒发感情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对小学作文的要求之一是"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下面就以写作"不得不说的事"来谈谈如何写作亲情类的文章。我们很容易知道:"不得不说的事",这一作文题旨在引领学生写真事抒真情,学生不仅可以将自己对近期发生的事情写上,也可以把记忆深处的事情挖掘出来,并写出自己的看法或者表达某种情感。一、贴紧生活说真话所写"不得不说"的事,大多来自身边。这些为"我"所熟悉、所  相似文献   

13.
一、观察身边人和事,写出"自我"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认真地观察生活,用心去体会、感悟生活的真谛,才能写出具有个性化的作文来. 学生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养成对自己身边人和事勤观察、善体会、细感悟的习惯.这就是写好个性化作文的最佳途径,也是解决学生没东西可写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郑芳红 《语文天地》2013,(11):63-64
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这不仅体现了内容与形式辩证统一的基本观点,也符合中学生作文的心理规律。具体实践可按"三步曲"来尝试。一、丰富生活,让学生获取作文的材料叶圣陶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要解决学生"没有材料可写"这一作文  相似文献   

15.
好的文章,皆来源于生活。凡一片树叶、一块石头、一件身边的小事或是一个场景等等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因而都是我们观察、感受、思考的具体对象。  相似文献   

16.
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既重要又有困难的任务. 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耗时很多却收效甚微,学生怕写、教师怕教.有的学生害怕作文、厌恶作文,认为写好作文是"难于上青天"的事;有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很不错,事情叙述也生动有序,可一提笔就往往写不出什么了;有的学生好不容易"挤"出一篇作文,却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更可怕的是,有的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板板正正、套路顽固,完全没有半点儿童的纯真与意趣.我们的写作教学如何有一个面向生活、参与生活的突破,值得思索.  相似文献   

17.
作文,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好的作文能给人眼前一亮,如浴春风的感觉。但是,作文对于小学生来说,却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我总结了一下自己的教学经验。一、写作来源于身边的生活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作文写作的素材,作文就是生活的精华。高尔基说过:“谁想当作家,谁就应当在自己身上找到自己。”因此,我们平时要多观察、多思考,把见到的、想到的用笔记下来,写自己的所见、所闻,写自  相似文献   

18.
正生活色彩斑斓,把生活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想表达出来,于是,便有了作文。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是综合性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必须的语文能力,也是一个人语文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然而"作文难"是小学生对作文的共同感受。他们对作文毫无兴趣可言,平时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作文",而这又是作文的大忌。为了创建生动、和谐的写作氛围,激发学生的写作  相似文献   

19.
作文教学过程中有四个基本环节:备课——指导——批改——讲评。其中最后一个环节的"讲评"是最容易被忽视,但又绝不能忽视的。好的讲评课是一堂具体而生动的写作讲话,可以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为提高他们的作文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作文讲评  相似文献   

20.
创造能力的主体是创造性思维,它要求思维不落俗套,别巨匠心,富有新意.而作文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是培养与发展学生创造能力的极好途径.从当前学生作文的心理特征来看,培养创造性思维也是有基础的,因为他们有"三好":一是"好深",写文章喜欢涉及哲理性一类的问题;二是"好胜",希望在写作上超过自己的同班同学;三是"好新",喜欢讨论新的问题,涉及新的题材,追求新的表达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是因势利导,让其发展,还是套上框框,使其禁锢,这是作文教学中两种思想的分界线.为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他们的创造能力,我在指导学生作文时,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