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商洛学院学报》2020,(1):52-56
白忠德的《风过余家沟》是一部表现人与土地的温情散文,饱含情感的散文话语蕴含着其对余家沟众多民俗风情及生命样态的崇敬与审视。作者以独特的生活体验和生命感悟将余家沟的淳朴人性、民俗风情、自然生态及神话传说予以多维展示,建构了一个洋溢着自然灵动之感的精神世界。白忠德娓娓道来的叙述隐藏着现代文明对原始故乡不断冲击的深刻焦虑与不安,始终体现出一种细微的感伤情绪和优雅宽广的文人情怀。通过对白忠德独特人文生态观的再解读,挖掘其自然抒情创作状态下更深层次的"生命"本体写作境界。  相似文献   

2.
毕淑敏是当代比较具备"人气"的作家,文学、医学、心理学三种职业视角构筑起了她的文学世界。她的散文贴近生活,朴素自然,有一种直达人心的力量。哲理、心理、情感是毕淑敏散文的三个重要特点。一是哲理类散文。毕淑敏是位勤于思索、善于发现的作家,一段对话、一个场景,在她的笔下,都可能或浓或淡地蕴涵着哲理和智慧。因此,这些散文总能给人一些新鲜、独特的东西。代表作品如《保持惊奇》《我很重要》《风不能把阳光打败》等。二是心理类散文。这些散文着重从心灵的视角对当下社会生活进行叙述和解剖,其内容多是为面临着情感、婚姻、爱情、压力等心理问题的现代女性传道和解惑,有着极强的现代意识和专业眼光。代表作品有《流露你的真表情》《爱最怕什么》《致不美丽的女孩子》等。三是情感类散文。这类散文展示的是当代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更是她丰饶内心世界的自然流露。这些散文既有对生命热爱而又敬畏的艺术表达,对生活独到理解后的深情显示,又有对爱情、亲情、友情一往情深的倾诉。代表作品有《孩子,我为什么打你》《爱的回音壁》《附耳细说》等。从艺术特色上看,毕淑敏的散文大都短小精致,娓娓而谈,但平淡中寓存着绚烂之性灵,谐和中充盈着蓬勃之美蕴。这种朴实无华的文风,形成一种独特的散文意象,很有一点宋人所推崇的"平淡而山高水深"的境界。毕淑敏的散文被广泛转载,拥有庞大的读者群。她的作品为我们所熟悉的有《提醒幸福》《素面朝天》《今世的五百次回眸》《我的五样》等。本期我们选载了她的《我注视我自己的头颅》,这篇作品表达了作者对未知世界的揣测和畅想,她对生命的深刻解读和体认,令我们怦然心动。  相似文献   

3.
正从第一本散文集《古典幽梦》到《俯仰之间》,再到《腕下消息》,朱以撒的散文和其书法一样,在经久的文学探索中建立了个性写作经验,在全国散文界独树一帜。"无论是散文,还是书法,最终都是要写出自己的笔法来。"朱以撒认为,散文和书法都崇尚个性,而个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炼成的。有评论家如是说:"从  相似文献   

4.
《李育善散文集》是商洛作家李育善于2006年4月出版的第一本散文集,记录了作者从一个普通的文学爱好者到一个散文作家的成长过程。李育善散文的最大特征是记录日常生活,体悟平常感情;他的散文具有文学精神家常化、文学情感大众化、文学语言日常化等创作特征。在文学大众化倾向已成为消费时代文学主要特征的文化语境下,如何更好地张扬散文的文学精神,建构诗意存在的家园是散文作者以及我们广大读者的共同期待。  相似文献   

5.
黄河浪,原名黄世连,自少年时代起就钟情于文学和绘画,是活跃在香港文坛上的著名诗人和散文作家。他的散文注重艺术意境的开拓,对人、事、物、景等富有独特的审美观照。《故乡的植树》融审美的奇颖性和丰富性于一体,意蕴深远而有韵致,风格婉丽而具异彩,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对社会的深沉思索和审美感受,是黄河浪散文的成功佳作。《故乡的榕树》曾荣获香港1989年第一届中文文学奖散文组冠军奖(现收入新编中师《阅读和写作》教材第三册文学鉴赏单元)。这篇散文从故乡的土地拾取生活的回忆,借助有形的具体物象表现无形的主观情感,运用…  相似文献   

6.
我校76年毕业生、英勇援藏十五年的女学生马丽华,继散文集《追你到高原》和诗集《我的太阳》问世之后,又推出了长达十七万字的纪游散文《藏北游历》。这本书先在《西北军事文学》杂志发表,立即引起了重视。后经作者补充、润色,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  相似文献   

7.
我和王充闾同志素不相识,只是因为一位友人的介绍,我才阅读了他的散文集《柳荫絮语》和《人才诗话》(以散文的形式谈古今中外涉及人才问题的诗歌).谁知拿上手后,就丢不下来,真是一口气读完了这两本散文集.以充闾的散文和其他散文家的散文相比较,我认为他的散文最突出的成就是,有情、有理、有趣,而且三者在散文中得到了较好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正>《人生即燃烧》选自王蒙的散文集《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学》,作者时年66岁。这篇文章被选入中职《语文》(职业模块)第一单元"树立职业意识",为第一篇,是一篇哲理散文。哲理散文就是以散文的形式讲哲理,启迪人生的文章。王蒙先生用形象的比喻"人生即燃烧",告诉了读者人生怎样过才有意义、才有价值。语言很通俗,道理也不深奥。但是,面对中职生这样一个群体,该如何讲授才能真正打动、启发到他们,并且让他们对该文凸显的职业意识有所了解呢?经过考虑,我从春节霸屏的电影《流浪地球》中得  相似文献   

9.
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中说:“现代散文最大的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以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我们只消把现代作家的散文集一翻,则这作家的世系、性格、嗜好、思想、信仰以及生活习惯等,无不活泼泼地  相似文献   

10.
题词     
巾帼不让须眉,这是我读了奉荣梅散文集《浪漫的鱼》后的第一感受。我们读惯了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散文,觉得男子写文化散文、写历史散文。正中了其襟袍和胸怀。而女子写文化散文、历史散文,写得大气磅礴,写得义理充沛,写得风云流动,我先前是没有见过的。奉荣梅这本散文集让我惊讶,原来女子也有这等襟袍,这等胸怀。  相似文献   

11.
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用白话创作散文的先行者之一.他的散文从数量来说不算多,不过《踪迹》(诗文合集)、《背影》、《你我》、《欧游杂记》、《伦敦杂记》等几个薄薄的集子,可是从艺术成就来看,这些散文集子不仅尽到了向旧文学示威的责任,而且起了现代散文拓荒者的作用,给后来者以巨大的影响.他的百来篇散文,经历了时间的考验,至今仍有不少篇章,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读朱自清散文的人都会承认,朱自清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我在Petty Bourgeoisie里活了三十年,我的情调,嗜好,思想,论理,与行为的方式,在在都是Petty Bourgeoisie的;我彻头彻尾,沦肌浃髓是Petty Bougeoisie的.”换句话说,朱自清散文的内容,思想,感情,和今天的读者,已经有了不小的距离.可是人们仍然爱读他的散文,除了因为这些作品至今仍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和认识意义外,更主要的是因为它“美”,能给人一种艺术的享受.比起某些思想性无懈可击而艺术上二流的作品,朱自清的散文有更强的生命力.人们渴望欣赏艺术的珍品,朱自清的不少散文称得上是艺术的珍品.《荷塘月色》等如习习清风,使人陶醉;《给亡妇》等如幽咽琵琶,催人泪下;《择偶记》等则风趣幽默,令人解颐.读这样的散文,真可以说是一种享受.可惜今天真正能扣人心弦的散文,还是太少了.要  相似文献   

12.
主编寄语     
正云南是一片五彩斑斓的土地,也是一片文学的土地。于坚、雷平阳、海男、李光彪……一个个当代作家支撑起了云南文学的天空。于坚、雷平阳、海男在全国都是有影响的"红花",相信许多作者对他们都不陌生。而李光彪则是云南的文学土壤上默默无闻的一片"绿叶"。出生于楚雄彝族地区的李光彪,他的散文《村口》,2010年经《西部散文家》推出后,被《读者》等杂志转载。近两年来,他的《母亲的拐杖》、《故乡的眼睛》被北京、江苏、重庆等多所中小学作为语文试题,实在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13.
陈进武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13,29(4):64-68,135,136
在散文成为最通俗的文学样式的当下,江飞的散文创作却独标高格,引起了同行与评论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他的散文集《纸上还乡》既揭示了他倾注于故乡罗岭的深厚情感,又打开了认识皖中乡村人及其生活变迁之窗.当然,江飞这种“纸上还乡”的努力还宣告了“80后”作家正以透彻而深刻的生活体验扎实前行,不仅显现出当前散文的现代性“伦理意义”,而且还向当代文坛竖起了生命伦理写作的鲜明旗帜.  相似文献   

14.
自然纯朴中见真诚──谈杨林勃的散文创作李玉莲杨林勃是承德近年越来越引起广泛注意的一位诗歌、散文作家。《散文百家》、《九州诗文》、《河北文学》、《山西文学》等多种刊物发表了她的散文近200篇,诗歌近300首。尤其是随着诗剿心灵的辐射》,散文集《采花归来...  相似文献   

15.
《桂花雨》是台湾当代著名散文作家琦君的一篇散文,文章以富有童趣的语言,将自己对故乡的千般情结、万般思绪都寄寓在桂花里,从“摇桂花”到“思桂花”,再到“恋桂花”,字里行间渗透着深情。如何让学生从散文当中读出情感,体验情感,这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此,我带领学生自我品读,自我感悟,增强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并引导学生在读写结合中深入文本,自主表达,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6.
散文的特质在于抒发作者特定时刻的个性化感受,回忆性散文往往交织着作者此时的心情和彼时的心态,即以现在的"我"的视角观照过去的"我"。基于这样的思考,笔者有意选取《易副官》一文,与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凡人小事"中的文本构成互文空间,进行跨文本阅读教学。在教学中,从文本的情感聚焦点切入,引导学生根据时间线索追寻作者情感变化的踪迹,通过朗读、比较、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深层的复杂情感,深化对回忆性散文体式秘妙的领悟。  相似文献   

17.
《我的秦岭邻居》是作家白忠德先生创作出版的一部秦岭动物生态散文集,讲述的是秦岭人与动物和谐相生的奇缘,反映秦岭动物的生活习性、生存智慧、性格命运、保护发展以及秦岭山民对它们的关爱和付出,一经出版即引来社会各界和媒体的广泛关注。梳理其创作缘由、创作过程、收获启发,对于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加强秦岭生态保护、促进生态文学繁荣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8.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是一篇典型的写人记事散文。黄厚江老师说,读写人记事散文,不仅要关注文章写了什么,更应该关注作者或者说文中的"我"的情感。那么该如何引导学生把握《项脊轩志》中"我"的情感呢?我们常讲,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理解散文的"神"自然应该从其"形"入手。笔者认为,《项脊轩志》这篇散文所写的"形"都围绕一个"变"字展开。孙绍振老师认为,经典的文本内容既有显性的层面,也有隐性的层面,同样《项脊轩志》的"变"也包括"显性之变"和"隐性之变"。  相似文献   

19.
莫言的短篇小说和散文集都适合中学生阅读,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也可以读。短篇小说有众多篇目可以选入:既不暴力、也不血腥的,如《民间音乐》《大风》《三匹马》《大嘴》《一匹倒挂在杏树上的狼》等,这些小说想象丰富、故事精彩、语言优美,无一不适合选入教材。此外,莫言的散文也代表了当代作家中的极高水平。他的散文描写生动、情感细腻深婉、想象天马行空,如《上官团长的马》《会唱歌的墙》《美人不是人》《我的中学时代》《我的老师》等,都在真实中见风骨,于平凡中见神奇,也无一不能选入教材。  相似文献   

20.
姬学友 《文教资料》2007,(29):20-22
本文以陈西滢文学生涯里惟一的一本散文集子《西滢闲话》为考察对象,简要评述其散文(实际上是杂文)创作中流露出的时代特征和个人好恶,并指出其散文创作率性褒贬、"闲话"不闲的独到之处和不足之处,从而给陈西滢的散文创作以较为合理的历史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