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州旅游业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在对徐州旅游业状况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徐州旅游业转型升级面临的机遇,重点提出了一系列创新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清代徐州地区频繁发生的黄河水灾给地方民生带来了严重危害。基于维护统治和体恤民生的目的,清政府采取修筑堤防、堵塞决口、疏浚河道等措施来治理黄河水患。水灾发生后,中央政府更是采取蠲免税粮、开仓赈济等众多荒政措施来积极应对水灾。徐州地方官员以及地方士绅也在徐州黄河水灾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徐州教育学院是一所师范类成人高等专科学校,创办于1959年10月,198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江苏省人民政府正式命名为“徐州教育学院”。45年来,为徐州600余所中学输送了近4万名初、高中教师,同时还培养各类人才3万余名,不仅撑起了徐州普教的半壁江山,还为科教兴国、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徐州方言的语音变化情况,分四个部分:一、轻声问题,二、声调转换,三、文白异读,四、特殊音变。至于儿化音变,已在拙作《徐州方言的儿化研究》(载《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3年第4期)一文中论及,此不重述。一、轻声问题 (一)徐州方言的轻声是一种轻而短的调子。例如“亲亲”(亲戚)、“服了”、“外奶奶”、“四下来”(四处),后一音节都是轻声。我们把它记作·1~3。但实际上轻声音节的音高并不是固定的,可分为半高、半低、中、低四种。这种变化取决于前一  相似文献   

5.
《彭城晚报》是徐州地域性报纸,坚持报道主流社会、为主流读者服务的精神,在传承徐州地域文化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媒介作用。同时徐州属于楚汉文化的核心地带,为了在新时期进一步传承和建构这种文化就需要《彭城晚报》这样的主流媒体来辅助。本文主要通过视觉传达设计角度来分析《彭城晚报》对徐州楚汉文化的现代传承和建构,以供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徐州医科大学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创办于1934年的江苏省立医政学院,1 958年由南京医学院分迁至徐州成立南京医学院徐州分院,1 9 6 0年定名为徐州医学院,2016年更名为徐州医科大学。60年来,学校不断发扬"艰苦创业、不断创新、勇于创优"的优良传统,大力实施"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科技兴校、特色名校、文化铸校"的发展战略,坚持"创  相似文献   

7.
苏轼不但是宋代杰出的大文豪,而且是一位关心民间疾苦、十分注重发展生产的循吏。苏轼于元丰元年(1078年)4月由密州调任徐州,7月便逢水灾,他调遣百姓抗洪自救,保全了徐州。不料洪水过后,一冬无雪,一春不雨,又出现了大旱。当时,备受煎熬的当地农民一面挑水点播,一面把从泗水捕来的鱼,放生到徐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1999年9月13日上午,徐州师范大学技术教育学院隆重举行成立庆典。江苏省教委副主任葛锁网。徐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相、副市长晁家宽以及徐州矿务集团公司、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同创集团等120家单位的领导和徐州工业学校的教职工共5600余人参加了庆典活动O徐州师范大学技术教育学院是在原国家级重点中专一徐州工业学校的基础上建成的。此次将徐州工业学校并人徐州师范大学,是全面贯彻忡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重要体现,是江苏省高教管理体制改革和布局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徐州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业已十五周年了。学报的自然科学版创刊也已七周年了。这是一件值得大书特书,值得全院师生员工为之感到欢欣鼓舞,感到可喜可贺的事。《学报》是一名忠实的记录员。她默默无闻地记载了我院成长的历史。十五年来,她从校内走向校外,从一份鲜为人知的刊物逐渐发展成为全国高校学报之林中小有名气的刊物。她记录了徐师人的雄心壮志,记录了徐州教职员工呕心沥血、夜以继日所栽培  相似文献   

10.
黄河改道期间对徐州社会产生极大影响。将徐州水环境的变化以黄河改道为节点进行划分,以1128年黄河改道之前为一阶段,1128至1855年黄河改道期间为一阶段进行分析,最后以钱学森先生提出的"山水城市"观点,对徐州市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大力推动地方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是徐州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徐州地方文化是一座取之不尽、挖之不竭的汉文化宝库,蕴涵着丰富的、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资源。所以,必须让汉文化走出徐州,走向世界,成为徐州地方文化的代名词。文章通过对徐州地方文化建设的背景、现状和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不断探求历史文化与现代城市的结合点、在通俗文化的基础上增加高雅文化成分、文化建设要独具特色及鼓励民间参与等建议,以期对挖掘徐州地方文化特色、打造徐州汉文化品牌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分析了徐州乡镇企业的现状,指出了徐州乡镇企业与苏南几个市的差距,同时也列举了徐州在发展乡镇企业方面的优势,即资源优势、劳力优势、交通优势及市场优势。其次,探讨了徐州乡镇企业的发展战略,阐述了在如何根据本地区特点,开创自己的发展道路这一问题,人们存在的共同认识以及对安排乡镇企业重点发展格局问题上存在的分歧,在分析以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徐州乡镇企业发展模式的设想。  相似文献   

13.
一○七七年初夏,苏轼由山东密州来到“山其嵯峨,人其颖多”的徐州,虽然仅有一年又十一个月的短暂时光,却在徐州人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苏轼不仅是一位勤政爱民的政治家,而且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著名文学家。他在徐州建立过卓越的历史功绩,写下了许多瑰丽多采的诗篇。这是后人常常传颂、怀念他的重要原因。苏轼有诗云:“佳处未易识,当有来者知”。他歌咏徐州的诗词,是徐州人民一直引为自豪的。  相似文献   

14.
一、抗战爆发前夕,中共徐州地区党组织的发展,为中共领导该地区人民进行抗日斗争和对社会上各种抗日进步力量开展统战工作,奠定了基础。二、从以徐州为中心的第五战区建立至徐州沦陷期间,中共苏鲁豫皖特委通过第五战区抗日民众动员委员会,卓有成效地进行了徐州地区上层与下层的统战工作。三、中共苏鲁豫皖特委通过动委会,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动员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进行全面抗战的方针政策,有力推动了徐州地区抗战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隆重纪念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诞辰八十五周年的光辉日子里,我们带着无限深情,缅怀他老人家光辉的革命经历,不禁心潮起伏,思绪万千。全国解放以后,毛主席在工作繁忙、日理万机的情况下,坚持调查研究,经常视察全国各地。仪我们徐州一地,毛主席就先后来过七次。徐州人民永远铭记着这七个令人难忘的日子:  相似文献   

16.
徐州方言的“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州方言中的“来”有两读:阳平的lε和轻声的lε。阳平一读的“来”,主要功能是作行为动词和趋向动词;此外,还可以用作介词,例如“来上看”、“来外靠靠”,“来”义同“朝、向”。我们对此不拟详细讨论。我们所要讨论的,是徐州方言轻声“来”的用法。这些用法大都是普通话的“来”所不具备的。本文在着重进行共时描写和分析的同时,对其历史来源也略加探讨。例句中需要解释或标音的词语,随文夹小注或以国际音标记音。  相似文献   

17.
青莲 《教育艺术》2004,(7):29-29
徐州云龙山东麓,高耸入云的淮海战役纪念塔万人敬仰。第一次来徐州的人,没有不到此瞻仰丰碑而寄托自己情思的。  相似文献   

18.
徐州古称彭城,是一座具有四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建国后,考古工作者在徐州附近发现了数以百计的汉墓,出土了数量可观的汉代文化遗物和内容丰富的汉代画像石。这些文物从各个方面反映了徐州地区在两汉时期的社会面貌,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探索汉代文明的资料。两汉时期徐州地区交通便利,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经济  相似文献   

19.
苏轼爱徐州,更爱徐州人民。他写的《次韵子由送赵屼归觐钱塘》一诗,倾吐了他热爱徐州和徐州人民的心情。“到郡诗成集”,反映了诗人热情奔放的创作生活和丰硕成果,“民事要吏尝”,体现了他爱民勤政的思想和实践。在徐州的日子,他躬亲“民事”,尽忠职守,倍尝艰宰,“巡城已困尘埃眯,执朴仍遭虮  相似文献   

20.
徐州医学院食堂,近几年来的工作一直受到全院师生的好评,多次被评为省、市先进伙食单位,有上百个单位来参观学习交流经验,去年九月出席了全国高等院校生活工作会议。徐州医学院是一所五年制的本科院校,在校学生1,267人,前期教职工568人。学生和教职工一个食堂,就餐人数约1,500人,食堂炊管人员34人,每月营业额30,000元左右。前些年,徐州医学院实行的是包伙制,花样少,质量差,浪费严重,而且食品不够卫生,师生们意见很大。1980年开始进行了一些初步改革,但成效不大。1982年3月正式推行经济承包责任制,给食堂工作带来了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