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青年教师信息技术应用中“高原现象”的原因,并从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技术取向与学校gJ领三个方面提出了克服“高原现象”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青年教师的“高原现象”及其克服青海省乐都县职业高级中学徐文衍学习书法,刚开始不以为然,总以为自己的字写得还可以,练习了一段时间后,突然觉得自己的字总是写不好,而且觉得反而不如以前了。这种在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往往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或者甚...  相似文献   

3.
青年教师“高原现象”的心理分析及自我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虹 《青年教师》2004,(1):35-38
青年教师“高原现象”的分析:“高原现象”,也叫“高原期”。这种现象是指在工作学习过程中成绩的进步并非直线式的上升,有时在一定阶段会出现暂时的工作学习效率降低,工作学习进步速度减慢,工作学习成绩停滞不前和职业倦怠情形,甚至是倒退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相似文献   

4.
5.
英语学习中的"高原现象"是指学习者在学习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开始出现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现象。本文将对这种现象如何形成,哪种成因为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并对如何克服英语中的"高原现象"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数学学习中"高原现象"的成因,并从五个方面给出了适当措施和策略,帮助学生度过"高原期"。  相似文献   

7.
英语学习“高原现象”的原因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根据事物发展变化的成因和外因,分析英语学习学习英语中产生“高原现象”的的内因和外因,从信息论,从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产生探讨解决这一现象的办法。从而达到提高英语学习兴趣,以期得到良好的效果,实现自身奋斗目标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学习中的“高原现象”就是在学习进程中由于知识量积累达到一定程度而产生的暂时的抑制性饱和,或由于客观压力过大,心理产生过重的负担,有了难以“负重”的感觉后出现情绪上躁动不安,而直接导致学习上的停滞不前,甚至产生学习急速“滑坡”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10.
在初中数学总复习教学中,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对于同一知识点或同一题型,当练习次数达到一定程度时,学习效率不再提高,而是保持当前这一水平,甚至还会有所下降,心理学上将这种劳动的单调性和重复性造成的低效率现象叫做“高原现象”。“高原现象”的产生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因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成绩与心态不尽相同造成了数学复习阶段出现的“高原现象”的原因也不完全一样,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认知结构不完善,知识不系统。(2)复习方法不当,没有根据复习内容和进度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与策略。(3)过度练习导致生理、心理疲劳,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依据高校学生英语学习中的"高原现象"及其延续时间,将学生分为"短高原期"和"长高原期"两个组,探讨文化资本理论和相关观点能否解释"高原现象"的发生和延续时间;同时,依托调查数据,具体分析高校学生英语学习中"高原现象"的多种原因。结果表明,文化资本理论及其相关观点强调的家庭背景因素影响学生学习成绩这一核心命题,无法解释高校学生英语学习成绩和"高原现象";高校学生英语学习"高原现象"的产生源于多种原因。  相似文献   

12.
大提琴学习过程中常常会出现“高原现象”。“高原现象”是大提琴学习中的不良现象,如果不及时解决,势必影响大提琴学习向纵深发展。“高原现象”常出现在学生掌握演奏技能的中、高级阶段。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在训练中出现的演奏方法变型,经常检查学生对基本方法掌握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只有在训练过程中及时纠正其不良现象,才能使大提琴学习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3.
周洁 《考试周刊》2014,(61):123-124
本文就合作学习中出现的搭车现象展开论述,从学习者角度分析导致信息技术合作学习过程中出现搭车现象的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从而强化合作学习效果,切实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及能力的形成过程中,常出现学习成绩和能力保持一定水平而不上升,或甚至有些下降,这种进步的停滞现象就是所谓“高原现象”。一旦这种现象产生,如果在一定时间内没有解决,那将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会给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数学成  相似文献   

15.
课程改革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课程设计的变化,二是教师水平的提高,三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而目前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并没有成为研究者和实践者关注的重点。如果仅有一个完善的课程设计,而课程实施进行得不好,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变,课程改革自然就会出现“高原现象”。  相似文献   

16.
学生学习“高原心理”现象对学习质量的提高影响较大,本探讨此种心理现象产生的原因及调试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有人用“高原现象”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现状做了形象的比喻:高原缺氧、行进困难、后劲不足……的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历经多年的探索实践后,尽管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但发展中呈现出的“高原反应”现象也十分明显:研究进程变缓,实践中突破性进展不多,许多深层次、系统性、结构性的问题开始凸现,许多教师的质疑、困惑、迷茫情绪加剧等。如何突破目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存在的“高原现象”,是我们从事基础教育教研人员应该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定称的识字教学方法已经有30多种。识字教学多以“多识字,快识字”为终极目的。而目前又涌现了另一种教育理论:即“早识字”。于是幼儿园趋之若鹜争相搞幼儿识字教学实验。识字年龄低到了2-3岁。尽管五花八门的识字教学方法层出不穷,“争奇斗艳”,幼儿识字教学实验也如火如荼。可是,调查表明,义务教育阶段儿童在识字量上,写字规范度可以说是一代不如一代,错别字、字迹歪斜了草呈普遍之势。可见,识字教学改革已进入难以突破的“高原”状态。本文拟从下面几方面分析其原因并力图探讨解决的途径。一、对“识字”的理解偏差…  相似文献   

19.
所谓实习教学中的"高原"现象,指的是学生在生产实习后期出现的成绩暂时停顿或稍有退步的现象."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实习课题的单调、重复及学生已掌握的技能的干扰.帮助学生克服"高原"现象的方法有:生产实习教师的情感接纳,改变课题的单调性、激发学生的操作欲望,采用系统脱敏法改变学生对操作的情境性恐惧,在教学活动中满足学生的评价欲望,激发学生操作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目前,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教育理论正进入发展的“高原”时期。其原因是教育理论的非线性发展、教育体制的制约,以及理论研究缺乏自主理论生长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路径在于政府要给研究创设一个思想自由成长的空间;改进职称评定体制,拓宽研究渠道;政府大力支持,实行按劳取酬的奖励制度;提高学的自尊、自强精神,真正进行学术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