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只知道这本书名字的时候,我以为,这本书更适合女孩子读。可是,当我把它读完,眼泪静静地流出来的时候,我知道,这本书,适合每一个孩子读。上个周五,读书课上,我把这本书发给你们。那节课,你们非常安静地度过了40分钟。我其实也在观察你们的读书情况。有几个孩子,并没有很用心地去读,只是来回地翻书页。还有一个孩子,读了几页就放下,看另一本书去了。所以,当马上就要下课,当我知道有一个孩子说这本书一点儿都不好玩的时候,我很伤心。我知道,世界上没有非读不可的书。我也知道,多读有趣的书对你们来说多么重要,所以,《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詹姆…  相似文献   

2.
我爱读书     
我爱读书。每次读书,都有不同的感觉。大致有这么四个阶段。第一次,是三岁的时候。那时的我除了玩儿,一无所知。好几次,妈妈下班后都会带来一本书,为了使我对书产生浓厚的兴趣,妈妈每天都会抽空陪我读书、认字。有时候,妈妈忙得没有空余的时间,书便成了我的玩具,我总是把书撕得不成样子,“体无完肤”。在那个时候,  相似文献   

3.
读书的乐趣     
读书,就好像品尝浓浓的奶茶,喝完一杯,仍有余香,让人回味无穷,使人有一种超脱世俗的感觉。读书是一种需要、一种享受、一种境界、一种执著。抛开周围一切锁事,独自去品味书的韵味,在书的海洋中畅游。读书是一种需要。读书可以过滤世俗的尘垢,也能抚平心灵的伤痛。没有落差、没有害  相似文献   

4.
陈瑜 《今日教育》2014,(7):44-45
《一个小学校长的日记》,是我一年前在当当网上闲逛时偶然发现的。因为有阅读的习惯,时不时淘书就成为了一门必不可少的功课。我淘书的渠道,大抵有这样几个。一是循着自己喜欢的作者,去搜他的著作,或是他所读过的书籍来,以一饱眼福;二是报刊的书评书荐,比如《中国教育报》的读书周刊,比如《书摘》《读书》等杂志上的书刊讯息;三是逛书店,有时并未淘到心仪的书,那逛的就是一种感觉、一种心境;四是网上搜索,比如浏览当当网等网站,在网上流连,也逛得心旷神怡,常常不知疲倦。  相似文献   

5.
平常爸爸和妈妈整天叫我快去做语文作业,快去读书,都没一点儿时间让我玩。每天一睁开眼睛,就有一大堆的作业等着我去做,一大堆书等着我去读。我似乎生活在一个书和作业的世界,眼睛都看花了。我多么想制定几个节日呀!一个节日叫“快乐节”,我将把它定在6月4日。这一天将没有作业  相似文献   

6.
读书有味     
从踏入校园的那一刻起,我就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天,我的生活都离不开与书为伴。畅游在书的海洋里,我每天都过得充实有味。读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使生活充实有趣。看侦探书,我马上被那些破案的剧情深深吸引;而看童话书,就感觉身临其境。每次看喜欢的书时,我都爱不释手,读书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妈妈从图书馆里借来一本书《我与狗狗的十个约定》。这本小说书我以前也听说过,一直渴望有机会读一下,可是一直没能如愿。现在,我终于看到了我仰慕已久的书了。一放学,我没有像平时那样先去吃零食或者做作  相似文献   

7.
享受生命     
说起来有些伤感,面对当今社会丰富多样的娱乐方式,我却不知干什么好。有些事没兴趣,有许多事不会做,还有许多事想做无条件,所以把读书看作最好的休闲方式,也许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读书不是为了做学问(尽管我的职业和书有关),也不是为了转化成文字换稿费,甚至也不是为了充当和朋友的谈资,更多的仅仅是为了自己不去想一些无解的烦恼,不觉得时光流逝而坐立不安。书是我白夭的一道窗帘,遮挡了我内心的孤寂和空想。夜深人静,独坐灯下,翻开一册书,渐觉尘嚣远遁,杂念皆消,忘却了自己,也获得了自己。书有各种各样,给人的感觉也各…  相似文献   

8.
这样读书     
在心情十分放松的情况下,和三五位朋友一起聊书,未尝不是一种读书的方式。因为在朋友口中,我会发现一些自己希望读到的书,再有目的地去借、去买、去寻觅,似乎就多了许多渴望的动力。同理,是爱读书的朋友,也可以从我这里获得。我们转着圈地收获。久而久之,从聊“读什么书”,演变成“不要读什么书”。至少“现在不要读什么书”,也是一种读书的方式。因为书籍如云,不懂得放弃就不会得到最佳。慢慢地,在“读什么书”中,又有了“如何读什么书”的话题,这也是一种读书的方式。比如读小说和读论文,决不是一种读法。当然这个“读法”不仅指读书的姿态,重要的是读书的心境。闲适或紧张,轻松或深沉可大不一样。很快,先把书分成几类,又是一种读书方式。分类既不是按题材,也不是按体裁,而是按“读法”。“显读”是一类———这是从“显学”“隐学”之分调侃来的。被显读的是博得洛阳纸贵、媒体热炒的。不要追“显读”,就是不必随社会上一窝蜂地读什么书。但是也不必刻意追求“隐读”,因为有的书大家都不读自有道理。“孤读”和“佐读”是一类———就是读一本书和就一个话题读几本书。在享受读书中,“孤读”是初级阶段,“佐读”才小康。“佐读”可以就一个话题读几本相近的书,也可以读观点...  相似文献   

9.
有一天,爱迪生在台脱罗市最大的图书馆里专心读书.有一位教师模样的人,走到爱迪生身边亲切地问:"我经常在这儿看见你,我猜想你一定读了不少书吧?"爱迪生回答:"我已经读了十五英尺厚的书了."那么,你到底是怎么读书的呢?"爱迪生又十分认真地回答:"我是按照书架的次序来读书的,因为我想把图书馆里所有的书全部读完."那人惊叹着点点头说:"你这种刻苦读书的劲头真叫人感动.可是,朋友,书海浩瀚,学识无涯,世界上所有的科学知识你可能全部掌握吗?就说这个图书馆吧,藏书就有几十万、几百万册,你就天天读,一生也读不完啊!我建议:你应当选择一、二类主要书籍,有余力再旁及其它.如  相似文献   

10.
我爱读书     
我爱读书,书让我进入了知识的海洋,使我感到了无限的乐趣。我小时候并不喜欢读书。五岁那年,妈妈要去超市买东西,我吵着要去,妈妈对我说:“你必须得把这篇《灰姑娘》看完,我才带你去。你这一柜子书已经买了几年了,连一本都  相似文献   

11.
著名作家巴金的读书方法十分奇特,因为他是在没有书本的情况下进行的。读书而无书的确算得天下一奇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巴金说:"我第二次住院治疗,每天午睡不到一小时,就下床坐在小沙发上,等候护士同志两点钟来量体温。我坐着,一动也不动,但并没有打瞌睡。我的脑子不肯休息。  相似文献   

12.
会读书的人能把死书读活;不会读书的人而不为书所用,读书就算读到家了。用,把活书读死,就是把我为书所用。能够用书能把活书读死。把死书读活,就能把书为我所我今年87岁了,从7岁上学起就读书,一直读了80年,其间基本上没有间断,不能说对于读书没有一点经验。我听读的书,大概都是文、史、哲方面的,特别是哲,我的经验总结起来有四点:一精其选。二解其言,三知其意,四明其理。先说第一点。古今中外,积累起来的书真是多极了,真是浩如烟海。但是,书虽多,有永久价值的还是少数。可以把书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要精读的,第二类是可…  相似文献   

13.
<正>岁末年初,检视书箧,发现上年所购图书竟有多本并没有读完,不禁自问:究竟一年读书几本?我的这个问题,想必也是许多语文教师共同的问题。一年读书几本才算合格?这"本"并没有一定的标准与限制。但作为我国的语文教育工作者,一年读书几本却是有明文规定的,若未达标应该就算不合格了。若问是何规定?单看课标即可。课标规定学生数年内需完成若干万字的阅读量,且须读"整本的书"。若语文教师不先读完这些"整本的书",学生又怎么会去读呢?  相似文献   

14.
会读书的人才会教书,这是常理,无论是教文科、理科,或者工科、农科、医科,似平均无例外。我十七岁开始教学的时候,还没有学会读书,所以书总是教不好。直到后来自己又去读书,有了一点读书的本领,教学才算找到了一点门径。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有三个源泉,一个是科学,一个是技巧,再一个是艺术。从我几十年教书的实践上说,要想当个好老师,这三个方面的确是缺一不可的。科学,从书中得来,从干中得未。它是教书的根柢,是源头,平常所说的本固枝荣、源远流长就是这个道理。有人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我感觉这还不够…  相似文献   

15.
我爱读书     
说到读书,有人会摇头:“读书苦啊!”是的,有时读书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它需要用脑、用心,还要有毅力。可我觉得读书很有乐趣,因为书是人类智慧的源泉,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好朋友。我从小就十分喜爱书籍,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我把书当作不可缺少的营养品,看见书就像饥饿的人看到面包一样,爱不释手。爸爸妈妈给我的零用钱,我舍不得花都攒起来买书了。在我的房间里摆放着两个书柜,那里面全都是书,从小小的、薄薄的连环画到大大的、厚厚的百科全书,应有尽有。曾经多少次抱着书不知不觉睡着了,也曾经多少次没跟小伙伴一…  相似文献   

16.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认为,赵恒的这句话就是要告诉我们要多读书,从书中获取知识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每个周末,我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书店。书店里的书五花八门,应有尽有,进去没有几个钟头我是出不来的。其实,我有这个爱好还得归功于妈妈呢。小时候,妈妈总爱带我逛街,可每次都不能尽兴,因为我一点都不老实,总是东跑西跑,让她心惊胆战。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发现我爱看书,便尝试着把我带到书店里,没想到我还真安静地看起  相似文献   

17.
写书评     
曾有一家月刊求我写书评,当时因故接受下来。问题是按常规写起来没有意思,于是决定捏造几本子虚乌有的书来详加评论。干起来令人十分愉快,捏造固然消耗脑浆,但读书时间省下来了。  相似文献   

18.
1917年的一天,福建莆田的一户人家添了一个女孩。当时的莆田人重男轻女,女孩的两个姐姐生下来不久就被送给了别人。但莆田人十分重学,男孩子都被送到学校读书。转眼女孩7岁了,看着兄弟们都去读书,她也吵着要去上学。家人拗不过她,终于把她送进了砺青小学读书。女孩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倍加勤奋,小学6年的成绩都名列前茅。女孩小学毕业那年的一天晚上……一个姑娘家读到小学毕业,认识几个字就不错了,念那么多书也没啥用。我看你以后就别念了。宋朝大诗人李清照、科学家居里夫人、革命家秋瑾都是女的,她们都是读了很多书才成才的。你…  相似文献   

19.
苦学小故事     
晋代学者葛洪,幼年十分好学.当时他的家境很贫苦,没有钱买纸笔,他就自己上山打柴,把柴拿到市集上去卖掉后再买纸笔来学习.他学习很刻苦,经常读书读得很晚才休息.遇到书中的疑难问题不能解决时,不论严寒的大雪天或炎热的夏天,他总是跑上几十里远的路去向有学问的人请教,不把问题弄清楚不罢休.因此,没有几年,学问就大有进步.汉代的匡衡,家贫,好读书,晚上买不起蜡烛,就把墙壁凿一个小孔,借邻家的灯光读书.同县有一个大族,家里藏书很多.匡衡自动要求到他家去做佣工,不  相似文献   

20.
孙碧瑜     
午饭过后,爸爸有事出去了,妈妈带着姐姐去剪头发,家里只剩下我一个人。天气实在太冷了,我就把空调打开,开始玩电脑。我玩了大约十分钟,感觉温度一点也没有升高,依旧很冷。我把游戏暂停,走到空调面前用手摸了摸出风口,一丝热风都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