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詹天佑》一文第四自然段中有这样两句话: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在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注意到在课文特定的语境中两个词语意思相近,而忽视了它们各自丰富的含义,教学就显得仓促而单薄了。  相似文献   

2.
幼儿园故事教学模式化的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幼儿园的故事教学存在着一个模式:教师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要求幼儿认真听,讲完一遍故事后提问:“故事的名称是什么?故事里有几个小动物(或人物)?”接着分段讲故事,每讲完一段后提问:“这一段里有谁和谁?他们都说了些什么?”这中间还要穿插讲解生字、词,或用字、词造句。然后,把故事连起来请小朋友再听一遍。最后提问:“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相似文献   

3.
有这样两个教例: 一位老师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提问:“为什么说京张铁路的修筑成功是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地回击?”……学生苦思而无人欲答。经老师一番鼓励后,  相似文献   

4.
《初冬》一文的最大特点是遣词造句非常准确生动.在教学中,我采用对比手法,品词赏句,并以此为契机,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基本功的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词语(词组)的对比训练.如第二节中的“望不见”和“看不清”这两个词组准确地写出了作者观察的动作和观察效果.我先让学生“各个击破”,弄懂每个词的意思,再连起来理解词组的意思. 师:“望”是什么意思? 生:“望”是看的意思. 师:向哪里看用“望”? 生:向远处看用“望”,向近处看就用“看”. 师:(演示灯片)请小朋友看看灯片,再读一读句子,“望不见”与“看不清”有什么不同? 生:向远处看,什么都看不到,所以说是“望不  相似文献   

5.
教例一:错写特级教师靳家燕老师在教学《有这样一个小村庄》时,先让学生仔细看清书上的课题,然后看老师板书课题,老师有意漏写了“这样”两个字,学生一下子就发现了,当即给老师指了出来。此刻,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有了这个词,你会有什么疑问?”学生提问踊跃,思维也体现出一定的深度,提出了两个核心问题:1.这样的小村庄是怎样的?2.为什会这样?学生自己提出了问题,肯定急于想知道答案,此时,教者抓住学生渴望得到答案的迫切心理,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当学习能满足学生需要时,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主动阅读的欲望,变“要我读”…  相似文献   

6.
当孩子从幼儿园回来,关心孩子的家长就会忙着询问孩子在幼儿园里的情况。有的家长会问:“今天你在幼儿园里学了什么?”如果孩子说不出什么具体的东西,家长就会感到失望。还有的家长会这样问:“今天你在幼儿园里发现了什么?”让孩子讲述幼儿园里发生的新鲜事,甚至让孩子提出问题来。两种提问应该引起我们家长的思考:你赞成哪一种提问呢?  相似文献   

7.
在教生字“鱼”和“渔”时,我说:“同学们想一想,什么时候用三点水的‘渔’,什么时候用不带三点水的‘鱼’呢?”顿时,大家交头接耳地议论起来,我微笑着说:“大家先别急,我们一块儿来找找它们的规律,这样你们就会区分了。”首先,我让学生给它们组词:鱼金鱼、鲤鱼、鲨鱼、桂鱼、带鱼、比目鱼、鲫鱼……渔渔夫、渔船、渔网、渔村、渔歌、渔港、渔翁、渔场……接着我让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经过大家讨论,知道了“鱼”组的词大多是指生活在水里的各种各样的鱼类,“渔”组的词大多是跟捕鱼有关系的。最后,我还编了一个顺口溜,来加深印象:“鱼鱼…  相似文献   

8.
教例一 :错写特级教师靳家彦老师在教学《有这样一个小村庄》时 ,先让学生看清课题 ,然后看他板书课题 ,靳老师有意漏写了“这样”两个字 ,学生一下子就发现了 ,当即指了出来 ,此刻 ,教师不失时机引导学生 :“有了这个词 ,你就会有什么疑问?”学生提问踊跃 ,思维也体现出一定的深度 ,提出了两个核心问题 :1 这样的小村庄是怎样的?2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学生自己提出了问题 ,肯定急于想知道答案 ,此时 ,教者抓住学生渴望得到答案的迫切心理 ,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当学习能满足学生需要时 ,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产生主动阅读的欲望 ,变…  相似文献   

9.
一、观察画面 ,认识生字针对学生对“超市”都比较熟悉这一特点 ,可充分利用书中插图揭示课题 ,这样既贴近儿童生活 ,又能为识字教学奠定基础。1 出示课件(将书中插图制成课件) ,提问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你看懂了什么?2 板书课题 :自选商场。3 认识生字 ,理解“商场”的意思 ,并认识这两个字。4 巩固偏旁“土”字旁提问 :你在“商场”这两个字里发现自己熟悉的偏旁朋友了吗?你还知道哪个字带有土字旁?二、创编故事 ,学习生字1 出示课件 ,创编故事。图中这个小朋友叫明明 ,他和妈妈一同来到自选商场买东西 ,明明是一个很懂事的孩子 ,他对妈…  相似文献   

10.
美国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寒寒 《班主任》2003,(11):20-20
1.提问。提问的第一个技巧不是问“为什么”,而是问“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易导致学生们消极的应付,而“是什么”的问题则会鼓励学生细致地观察,并进行讨论。第二个提问技巧是把课堂上的注意力集中在学生回答的异同点上。如:“还有人(不)是这样认为的吗?”之类的问  相似文献   

11.
师:作者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看到星空是怎样的? 生:深蓝色的天空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 师:这句中有个词用得妙极了,它不但与下文有着紧密联系,而且使文章所描写的景物变活了.这个词是哪一个?(学生回答:“悬”字) 师:对.想一想,“悬”与下文有什么联系?是怎样联系的? 生:“悬”与“摇摇欲坠”有联系. 师:说得对.但星星摇摇欲坠仅仅是因为它是悬着的吗?它还与什么有关? 生:它还与船动有关.因为船在动,坐在船上看,就有这种感觉.(教师演示灯片) 师:因为星星是悬着的,因为船在动,所以才觉得它们在摇摇欲坠.悬与船在动是产生星星摇摇欲坠  相似文献   

12.
有许多时候,我们把理解词语停留在以词解词、就词论词或单纯地依靠词典上,以致学生在词语的学习理解及运用上出现了断层。若把词语放在一定的语境中学习理解词义,其学习运用能力将得到极大提高。一次听《詹天佑》一课,有这样一个片断:师:许多到中国来游览的外宾,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都赞叹不已。请同学们想象一下,他们看到京张铁路时会怎样赞叹?生:外宾会竖起大拇指“:啊!了不起!真了不起!”生:外宾会望着“人”字形铁路,赞叹道“:你们中国人真能干!詹天佑,了不起!”生:所有的外宾看着气魄雄伟的京张铁路,会止不住啧啧称赞:“多伟大的…  相似文献   

13.
语感是语文能力的核心因素,培养学生的语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应该致力于语感的培养。几年来我参加了“教学与学生形象思维发展的研究”的课题实验教学。我们以联想方法为主组织课文教学(主要是指阅读教学)过程,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理解语言文字及课文中所描述的情景,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激活学生头脑中的表象,发展形象思维,扎扎实实地提高语感能力。 我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低、中年级学生的特点,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精心设计问题,启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加深理解,培养学生语感能力。如:在教学九义教材第一册第五课《小竹排在画中游》,我根据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只注意事物的表面现象的特点,注意让学生联想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词语。例如在讲到“树木”一词,我这样设计提问:“许许多多的树,我们叫树木。一棵树叫不叫树木?”学生根据老师给的定义,理解了“树木”这个词的含义,准确回答了问题。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启发联想,让学生体会课文中描写的情景:“这些树一棵挨一棵,书上用了哪个词来写它们?”学生回答:“密。”我又问:“像这样密密麻麻的树,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学生联想自己的生活  相似文献   

14.
人们常说精通英文的人肯定是精通英语同义词的人。这就是说,要想学好英文,你就必须学好同义词,这是人们通过多年的学习实践总结出来的。学习同义词有两点重要性:第一,学好同义词能使你的语言更丰实。一个民族的文化越发达,一种语言的历史越悠久,词汇就越丰富,它的同义词也越多。同一句话,我们可以用不同的词来表达,如:“你喊什么?”“你叫唤什么?”“你嚷什么?”喊、叫、嚷,我们可称其为汉语同义词,用起来很生动。同样,英文也是如此,如果你学好同义词,你知道的词就越多,说起话来就不会干巴巴,写起文章也不会枯燥无味。中国学生觉得beautiful、wonderful这两个词很上口,很喜欢用这两个词,所以不管描写什么好看的人或物都用beautiful,不管什么好的东西都用wonderful,可以说这两个词张口就来,口语不好的人也竟不费劲。这样显得语言特别单调,也显得知识贫乏。我们知道同时可表达beautiful的意思的词  相似文献   

15.
阅读一篇课文,必须把握住它的中心。怎样才能使学生准确地把握住课文的中心呢?一、抓课文题目。有些课题揭示了课文中心。如《我的心事》,教师可这样引导学生把握中心:“我”的心事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心事?有这样的心事说明了什么?二、抓课文开头。总括性开头常点明中心。如《詹天佑》,可抓住总起句“詹天佑是  相似文献   

16.
一、经学在文献中无处不在,什么是经学?就是研究、阐释儒家经典之学,其代表性著作就是《十三经注疏》。什么是文献?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也不必寻章摘句,引经据典,作大块文章。我想,用大白话来说,“文献”就是古籍,或日古书,用英语来说,就是the ancient books。我这样解释也不是没有根据,例如,我们国家的国务院下面有一个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教育部下面有一个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请注意,这两个领导机构的名称中,都使用了“古籍”一词,让人一看就明白它们的职能是什么。如果把其中的“古籍”一词换成“古典文献”或者“历史文献”,雅是雅了,但有欠明白,说不定还让人产生误解。  相似文献   

17.
正杜老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课《詹天佑》第四自然段:"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詹天佑还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每次教这一册,总会在测试题中见到带有"精密""周密"要求选词填空的练习,很纠结。跟老师们讨论,一般都说既然是原文,就按原文判分。在试卷分析时,  相似文献   

18.
1和0     
你知道“1”是什么意思吗?“1就是1”,也许你这样回答.这样回答,恐怕连你自己也不满意.许多事物见惯了,用惯了,人们反而不去多想多问,总以为自己已经十分明白了.可是,一旦深究下去,又发现还有好些地方还没有弄清楚.旅行家到过还处于原始社会的部落,那里的人只会说1头羊、1只狼、1条鱼……却不知道单独的1是什么意思,甚至,他们的语言中干脆就没有1这个词,这正像他们的语言中有老人、小孩、男人、女人……却偏偏没有“人”这个词一样.要问他们“1”是什么、“人”是什么……他们只能摇摇头,表示不懂.“1”是什么?如果你问幼儿园的小朋友,他们…  相似文献   

19.
课堂提问在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因为一节语文课的优劣成败,与教师能否成功地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不少提问的误区。如:有些教师喜欢问“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等,提问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有些教师一开篇就问学生“课文写的是什么?”“写作特色是什么?”提出的问题空泛、难度大,让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有些教师提问过于急于求成,发问后还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就要求立刻作答,这样只会压抑学生的思维训练。那么,如何设置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呢?本文结合自己的教…  相似文献   

20.
在人教版英语初二 (上 )Les son 1 0中有这么两句话。Wouldyoulikeanotherone ?Oh ,thisisnicerthantheotherone?这两句话中我们遇到了an other,theother这两个词 ,不少学生对这几个词弄得糊里糊涂 ,总是用不好它们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们有什么不同。1、another意思是“再一个”、“又一个”、“还有一个” ,一般情况下只跟单数名词 ,也可用作代词(后边不跟任何词 ) ,another指不定数目中的“另一个”。例 :MayIhaveanoth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