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写作的过程首先是考生心理成熟、思想成熟、情感成熟的过程,高品质的思考、感悟、体验需要从形象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转化的媒介就是“思维”;把成长成熟的过程真实、具体、形象地呈现出来,需要恰当的路径与适宜的方法,同样要循顺“思维”的轨道。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做“思维旅行”,让学生在“实战”中将思维质量的提升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
在通常的教学中,我们总以为流畅的即问即答才能显示教师的完美设计和学生的完美表现,却忽视了学生消化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在听课时,我们往往发现教师最担心教室里的“沉默”,片刻的悄无声息总是被教师自以为精彩的填补所代替:“老师也想说一说……”“那么让老师来告诉你们吧……”殊不知,教师的好心却成了越俎代庖,无意间剥夺了学生积极思维的权利  相似文献   

3.
庄丽霞 《考试周刊》2010,(43):70-71
近几年的各地高考作文试题都鲜明地体现了对理性思辨能力的考查,注重引导考生反思生活,审视现实,洞察社会,学会批判,提升思想认识境界。例如辽宁卷的“明星代言”,命题者给出多种不同的声音,让考生进行评判,这就需要考生具备去伪存真、激浊扬清的思辨能力。写作者思辨能力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丰厚的生活积累,更离不开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形成。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加强思维品质的训练.诸如常见的逆向性思维、辩证性思维、发散性思维等。  相似文献   

4.
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是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 .在平时教学中 ,我们大多进行的是求同思维训练 ,而在求异方面示例不多 ,训练也不够 ,这就势必导致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不强 ,需要转换角度看问题时往往想不起来或者做不到 .就解数学题来说 ,有时也许是“灵机一动” ,但这个“灵感”必然是“意识”和“才能”的积累 .我们要想让学生“灵活地”解答问题 ,就必须培养他们有“灵活地”想问题的意识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 ,引导学生、启发学生、鼓励学生多观察、勤思考 ,培养他们多角度思考问题、灵活解答问题的习惯 ,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5.
本课例让我们欣喜地看到,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引领下,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数学式的“顿悟”. 1 以“疑”引“悟”——让思维灵动跳跃 自主疑问的产生是促使学生去思考和学习的原动力.执教者就是抓住了学生的这一特点,以“疑”引“思”,用明疑、暗疑两条线引导学生自悟,将学生带进了一个数学思维的世界.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用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做数学”和“数学地思考”,发展学生的理性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建立自信心等。其中关于“数学思考”这一目标直接指向学生在与数学相关的一般思维水平方面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让“思维体操”贯穿于数学课堂始末。因此,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为拓展学生思考和发言的空间 ,使他们在阅读教学中有话说 ,我觉得利用“金字塔思维方式”进行阅读教学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把思考问题的方式定为“金字塔思维方式” ,把“金字塔思维方式”引进我们的阅读教学中 ,即我们进行教学时 ,可从课文的思想内容出发辐射到各个层面 ,再从每个层面落实具体的语言文字。比如 ,文章的思想内容是塔尖 ,该思想内容的几个方面是塔腰 ,围绕各个方面写的词句是塔基。塔尖、塔腰、塔基形成了一个非常稳固的网络化塔形结构。运用这种思维进行教学的特点是问题从大到小 ,从点到面 ,以最少的问题落实尽…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要提高学生对于数学文化的认识.在这样的背景下,教材的编排中出现了“阅读与思考”专栏,就是要求学生能够阅读相关的数学文化内容,并进行思考.“阅读与思考”专栏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当代教育的要求.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教师在教学中开展创新教学是教学的关键.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想通过“阅读与思考”专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教师就要改变现有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在整体阅读教学中能起主导作用、起支撑作用、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创造的重要的提问或问题,我们称之为课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宁鸿彬老师极善于设计教学“主问题”。他极善于用一个或几个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一问能抵许多问”的“主问题”引导学生深深地进入课文,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有效地避免了课堂上浅层次的“碎问碎答”的教学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和课堂活动的主人。宁老师的“妙在这一问”的提问设计艺术,可以给我们以深刻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所谓“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引发谈话的源头。话题作文为广大考生提供了一个较为广阔的写作空间,具有“活”“宽”“广”的特点,既考察考生对大自然的观察、鉴赏力,又考察考生对人生、对社会的观察与思考,还考察考生是否具有敏捷的思维和活跃的联想、想象力;话题作文能够考察考生多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邢飞 《教师》2010,(20):49-49
批判性思维是指对所学的东西的真实性、精确性、性质与价值进行个人的判断,从而对做什么和相信什么做出合理的决策我国的数学新课改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发展批判性思维,但也有所体现。如《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等要求,这些提法均与发展批判性思维相联系。思维发展的路径,无非是“质疑”和“解疑”。  相似文献   

12.
谈到创新思维,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创新思维的特征,比如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等等,以及具体的思维方式,比如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求异思维之类。笔者认为,课堂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敢”想,进而“敢”说,最终“敢”做,让学生心灵的泉水无拘无束地奔涌。  相似文献   

13.
在进行“大众数学”教育的同时,我们不应该忽略班级中那一小部分对数学有着特别感悟能力的学生。这些学生具有与一般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或思维特征,正确认识这部分学生的思维特征,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帮助,使他们在数学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应该成为每位数学教师的关注点之一。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理论“黑箱”思维产生的依据表现在对现实进行深沉的反思、对新科技浪潮的高度关注、对现代思维新成果的吸收,邓小平理论的“黑箱”思维表现在邓小平对黑箱环境的重视、对客体输出的关注,邓小平十分重视“黑箱”的动态过程,邓小平理论的“黑箱”思维具有整体性、开放性、创造性、灵活性、务实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创设良好的思维环境,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给学生创设自由思考的空间和自由探究的机会。让学生思维“自由”“放纵”吧;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我在课堂教学中作了一点探索.  相似文献   

16.
我国在新课程标准中规定了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维度”的培养目标。这就给传统的物理教学文化提出了新的挑战。新型的物理教学文化使物理教师从“权威者”还原为“学习者”,使学生从“接受者”转换为“批判者”,同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倡多元思维和智慧思维,使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关注,最终使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7.
王祥连 《学子》2012,(3):48-50
思维科学告诉我们:陌生能够调动人们思维的积极性,促进人们去思考、去探究,增强思维的活力,从而带来新鲜的感觉。这种新鲜感就是新认知的起点。往往导致创造性思维的新结果。语文教学应该讲究一些“陌生感”,追求一点“新意”,体现一点“个性”——把握不同文本的特点,教出每篇课文独特的“这一个”。让学生的课堂学习时时在“新鲜感”“陌...  相似文献   

18.
在全县完小音乐教师课堂教学调研中,两位来自不同完小的音乐教师展示了他们的课堂教学风采。一位听课的教师悄悄问我:“你们音乐课教师的提问怎么这么简单,大多是一问一答式。难道就不可以串联起来,形成一个主题,留待学生仔细思考后再共同交流,探讨、解决吗?”是的,我一直在思考音乐课堂教学中提问的层次性和有效性问题,这个问题其实是我们一部分音乐教师的通病,尤其是偏远完小。音乐学科具有很强的学科特点,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具有明显的个性色彩。教学中,我们的教师怕学生的回答游离课堂,把一个问题分割成几个小问题,环环紧扣,步步为营。而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大多只需对号入座,直线思维。可以迅速回答,很少有疑难。教师只顾按照自己的单向设计走下去,课堂上很少有新的问题产生,当然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探究性”也就大打折扣了。音乐课堂上教师应该怎样设问?怎样让问题更能拨动学生的思维?带着这个思考我选择了其中一一堂课进行了分析与反思。  相似文献   

19.
激发求知欲, 训练思维的积极性 培养思维的积极性是培养发散思维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十分注意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他们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进行学习和思考。如:在一年级“乘法初 步 认 识 ”一 课 中 ,教 师 可 出 示3 3 3 3 2,让学生思考并讨论:能否将此算  相似文献   

20.
著名教育家叶澜曾说:“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感课堂教学“活”的魅力。“活”的课堂不是表面上的热热闹闹,形式上的简单变化,而是为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生命力的主宰者,能让孩子们对学习充满兴趣、期待和渴望,让课堂教学充满欢歌与笑语。在课堂上,孩子们有时为了弄清某个问题会争得面红耳赤。他们跳动的思维、稚嫩的童声、天真的笑脸、丰富的想象……让课堂充满了生气、灵气,同时也有几分稚气。这是一个充满爱的课堂,也是我们所追求的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