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洁  章宁 《英语广场》2023,(29):106-109
教育信息化时代,在线教学成了当代及未来高校开展教育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但学生沉默现象在在线课堂中同样存在,主要表现为行为逃逸、情感割裂和思维湮灭,这给高校英语教学带来了严峻挑战。本文基于教学交互模型阐述,从教师、学生、教学媒体、教学内容及教学环境五方面阐述英语在线课堂沉默现象的成因,并相应提出唤醒英语在线课堂沉默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课堂沉默在外语教学中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现象,它的成因来自文化的、语言的、心理学的和社会因素,因此从更深层次去研究这一现象从而帮助学生在外语课堂上更积极参与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着重从教师的角度去探讨应该如何应对大学英语课堂里的沉默现象。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分析大学英语写作课堂中学生英语思辨能力缺失的现象,指出教师虽不是课堂中的主体,但确是影响学生语言学习的关键因素。笔者就英语写作课堂中教师如何有效地发挥其辅助作用提出了相应建议,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思辨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4.
张坤霞 《辅导员》2010,(6):55-55
培养兴趣是学好英语的关键。但实践中我发现,当前的部分英语课堂出现了“活动搞得热热闹闹,学生学得心浮气躁”的现象。我个人的体会是我们英语教师要从热闹的课堂走出来,在培养学生恒久的深层的兴趣上下功夫。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采用了陈旧的教学模式,没有利用有效的教学资源,导致最终的英语教学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文章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一个新型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模式,通过翻转传统的课堂模式,给学生更多的学习体验,为学生提供更加自由的学习时间。  相似文献   

6.
英语阅读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必备技巧和能力,也是英语课堂的重点内容。但是,一些职业学校英语阅读课程普遍显现课堂效率不高的现象,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得不到有力的、迅速的提高。这一现象与新课程倡导的以学生长远发展为根本的教学规律相违背,也不符合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7.
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已是当今教育的主流。理想课堂的创设,教师的作用仍然占据着支配地位,学生或多或少存在被动参与的现象。旧的教学模式还时不时在教师身上体现,学生的主动参与仍被忽视。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课堂中让学生做主,以学生的求知为教学思路,才是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董欣玉杰 《英语广场》2023,(18):112-116
英语既是大学生学习和深造的工具,也是进入社会后不可或缺的技能。作为一门公共学科,它影响甚广。而实际大学课堂中课堂沉默、学生被动学习、缺乏互动和情感交流的现象依旧比较普遍。本文依据社会建构主义模式,从教师、学生、任务、环境四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善大学英语课堂师生情感交往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夏慧云 《考试周刊》2014,(72):91-92
课堂失语是大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尤其是在大学英语大班教学中较常见。这种现象的长期存在不仅影响课堂氛围,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会阻碍学生自身的学习和发展。为了消除课堂失语现象并建构和谐的大学英语课堂,文章从教师因素和学生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失语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徐鸿雁 《海外英语》2014,(21):108-110
沉默现象在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活动中较为常见,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提高。此现象产生的原因复杂,既包含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也包括教学模式等客观因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解决大学英语听说课堂的沉默现象提供有效途径。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探索大学英语听说课的教学新模式,提出课堂沉默现象的预防策略,有效提高大学英语听说课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沉默现象在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活动中较为常见,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提高。此现象产生的原因复杂,既包含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也包括教学模式等客观因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解决大学英语听说课堂的沉默现象提供有效途径。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探索大学英语听说课的教学新模式,提出课堂沉默现象的预防策略,有效提高大学英语听说课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英语课堂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基地,但在高职院校英语课上存在学生普遍沉默现象,学生缺乏课堂参与,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都三缄其口,沉默不答。该现象严重的影响了高职英语教学的顺利实施。在英语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占据主动权,提出问题参与互动,才能调动课堂积极性。本文从"学生自信"、"教师教学"两个主要方面,透过现象看本质,浅析高职英语课堂沉默现象以及提出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13.
目前,高职院校英语课堂普遍存在着消极沉默现象,课堂气氛过于沉闷。大多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表现得相当被动,面对教师的提问三缄其口,沉默不语,这严重影响了学生自身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本文试图分析造成高职院校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的原因以及从教师提问这一角度探讨应对的措施和方法,以打破沉默,促进课堂交流,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4.
口头表达能力作为语言综合能力重要体现之一,本应受到高度的重视,然而在公共英语教学中,“轻听说、重读写”的倾向造就了一大批读写尚可但张口即结舌的英语学习者。甚至许多已通过四、六级的大学生,实际交际能力也很有限,其口语能力仅限于回答课堂问题和复述课文,而且“离开课堂,口语忘光”。在最近一次对广东部分学校学生的调查中,我们也发现 80%的学生认为英语学习中口语练习欠缺, 92.5%的学生对目前课堂口语练习方法感到不满意。造成这种现象,一方面是由于教学大纲对口语要求太低,没有采用适当的测试手段;另一方面,许多学…  相似文献   

15.
课堂提问是师生双向交流的过程,也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良好的课堂问答氛围会形成一种催人向上的教育情境,使学生们受到感化和熏陶。目前,高职公共英语课堂上的沉默现象和学生参与度低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高职公共英语教师更应注重课堂问题的设置。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多思考什么问题才能激发学生们的回答欲望,怎样问才有利于开启他们的心智和增强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本文从问题设置是否有效和学生对问题是否感兴趣以及教师提问时的非言语作用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希望对提升高职公共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乐雷汉 《家教世界》2013,(2):180-181
本文针对高校艺术专业学生普遍英语基础特别薄弱的现象,从学生和教师的角度分析了导致此种现象的原因,并就如何激发艺术专业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有和有效组织课堂进行了探讨,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7.
李琳 《考试周刊》2011,(16):124-124
目前职高学生的偏科现象较严重,特别是在英语学习上。职高生的英语学习过程普遍存在基础不扎实、学习能力不强、信心缺乏、恒心与毅力不足、对英语缺乏兴趣等不利因素。很多时候课堂成了教师的"独角戏"。如何使学生增加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如何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融入课堂,是职高英语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在英语口语课堂中的沉默是一个较普遍的现象.然而,这一现象引起英语教师和研究人员的注意,却却很少有深入性的策略研究.笔者分析了引起学生沉默的各种原因,并提出了打破口语课堂沉默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深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学生的参与情况,然而课堂沉默现象依旧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如何看待学生的课堂沉默行为"这是值得所有教师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作从化休克入手,就怎样减少或消除“化休克”现象及在课堂英语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的“跨化”,谈了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