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杰伦含糊不清的嗓音、五颜六色的日本漫画书、肥肥大大的韩国着装风格等“时尚”都在悄悄地潜入校园。老师们为之烦恼和忧虑,学生们则不以为然,暗地或明目张胆地揶揄:“这是时尚,你们这些老师年龄不大怎么这么快就落伍了?”无意于批评学生们的肤浅,因为教育界有句名言:“世上  相似文献   

2.
课堂上静悄悄的,学生们专注地看着书。咦?一个学生的神情不太正常,边看边笑,津津有味,我走过去,他浑然不觉,我拍拍桌子,他仍然无动于衷,我仔细一看,不由怒火中烧,原来是时下正流行的漫画书《流星花园》。我一把夺过来,恨不得立刻将它撕掉。且慢。放下愤怒的双手,我迅速调整了情绪。类似的书以前也曾“出没”过,统统都是一收了之,但学生依然是照看不误,“大棒”政策并未达到惩戒的效果,相反,阅读课外读物的却“前仆后继”,泛滥成灾。我何不就此机会,用这本漫画书大做文章?我手举漫画问大家:“你们喜欢《流星花园》吗?…  相似文献   

3.
胖叔叔热线     
我曾问过小学生们喜欢读什么书,结果回答令人大吃一惊,小学生们最喜欢看的是漫画。他们看过的漫画书包括《蜡笔小新》、《神奇宝贝》、《哆啦A梦》、《宠物小精灵》、《数码宝贝》等。但在老师和家长中有不少人反对孩子看漫画。那么你是怎么看待这一问题的呢?  相似文献   

4.
刘坤 《教育文汇》2008,(6):39-40
听过一位老师上的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颇有感触。 在学生读了几遍古诗之后,老师让学生借助工具书自学(至于自学什么,有什么目标,老师没说)。于是,学生们翻开辅导书,边看边把自己认为重要的往课本上记。之后是交流。学生们东说一个词语的意思,西说一句作者的介绍。一阵热闹过后,老师认为大家对古诗的意思都掌握了,就开始做所谓的“拓展”,后半节课基本就是在“拓展”中度过的:  相似文献   

5.
语文,尤其是文学作品,主要是形象思维的产物,是作家对现实生活的感悟和描绘。文中诗里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有春夏秋冬的四季美景,有人世间的千姿百态,还有作家诗人的喜怒哀乐,这些仅仅靠老师的口头传授讲解,启发学生去想象体会,难以达到理想效果。现代科技的发展把人们带进了多元传媒的世界,近几年卡通书流行校园,中小学生迷恋得如痴如醉;新华书店精美繁多的漫画书,银幕荧屏上频频亮相的中外名著,把人们引进图像世界。学生们是从电影电视、漫画书上认识《红楼梦》、《西游记》、《茶花女》、《简爱》等名著以及《十万个为什…  相似文献   

6.
《小学生》2004,(1)
班级人数过多,老师忙于备课改作业,没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交流,师生情感冷漠化现象令人担忧——“老师,你对我看《蜡笔小新》这样的口袋漫画书有看法,我觉得在小新智慧的幽默里透  相似文献   

7.
最近,我读了一本小学语文老师写的《新课标小学作文探究》论文集,参加了“全国青年教师作文教学观摩研讨活动”,重点听了邵坤老师的《放飞童年》和樊铭路老师的《我想变》的教学。读了论文,又听了作文课,我感觉耳目一新,非常高兴。我从中看到了小学语文老师作文教学指导思想的改变,看到了老师们在作文教学上提出的新思路及具有创造性的指导方法,看到了老师们教学研究水平的提高,也看到了小学生作文表达的童心。变化之一:变学生被动作文为学生自主作文很多教师都提到:“学生认为作文难。难在何处?难就难在学生没兴趣,没话说。”为什么呢?有的…  相似文献   

8.
不知什么时候,学校周围的小书店里,专门贩卖盗版书籍的小摊上,孩子们塞得鼓鼓的书包里,都是些画着许多小人的漫画书。孩子们能津津乐道地说出许多书名:《樱桃小丸子》、《七龙珠》、《灌篮高手》、《蜡笔小新》、《千与千寻》……更有许多以主人公名字、形象做成的“卡”。孩子们只要一有空闲的时间,就拿出“卡”来比比攻击力、防御力的大小。他们的嘴里一天到晚说的都是大人们无论如何也听不懂的“魔语”。他们会摇头晃脑地吟咏:“夏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拿来敌敌畏,蚊虫死多少”的“新打油诗”。当我们语文老师在语文课上表扬孩子都有要…  相似文献   

9.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2005年第四期刊登了安徽桐城市大关镇小关小学杨旭老师的《精彩的“mò”“méi”之争》一文。文中谈到在学习《可爱的草塘》一课时,学生对于“连忙脱掉鞋袜,跳进没膝盖深的水里逮起来”一句中的“没”字的读音有争议,一方认为读“mò”,一方认为读“méi”。老师本想提醒,但因双方都从不同角度阐述自己的理由,老师宣布:大家说得都很有道理,所以今天老师就不规定“标准答案”了,你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读音去读。学生们一阵欢呼。读完这篇文章,我愕然了!“没(méi)膝盖深”是不成立的。“膝盖”只能论大小,不能论深浅,…  相似文献   

10.
案例一:地理老师走进语文课堂一位语文老师在执教《看云识天气》时,别出心裁地邀请地理老师走进教室。学生起初一愣,后经老师说明,才心情坦然地露出微笑。随着老师的讲解,学生初步了解了“卷云”“卷层云”“积雨云”;随着“晕”“华”“虹”的图案,学生辨清了三者的差别。在地理老师专业性的讲述中,学生们学完了课文,轻松自在地走出了课堂。学生们感叹道:“地理老师给我们上语文课,还真新鲜。”思考:《看云识天气》一文说明的问题并不深奥,凭借文章本身完全能弄懂。即使文中有些名词术语使人模糊不清,语文教师完全可以在课前先作准备,并凭…  相似文献   

11.
纯属巧合蒋谷崎老师是《少年文艺》的老作者,执教于泰兴市的一所学校。他的学生中有很多《少年丈艺》的“粉丝”,和我们通电话时,蒋老师总要谈几句学生们  相似文献   

12.
也谈“教师角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文汇》杂志2005年第1期刊载了一篇题为《教师的“角色”》的署名文章。其中谈到,教师要“像母亲那般慈爱”,“像父亲那样严格”,“像哥哥姐姐那样亲切”,“像朋友那样平等”,“像奶奶那样耐心”,似都不无道理。这道理无非是教师既要关爱、亲切、耐心,又要严格要求学生,还得平等地对待学生。然而,这些都是比喻,而不是对“教师角色”问题的回答;好在同期杂志还有一篇文章,题为《老师,好好上课》。说起那篇文章的缘起,倒也有趣:有一位老师开始上课时,说了一句“同学们,好好学习”,想不到学生们随即齐声说:“老师,好好上课”。学生如此一…  相似文献   

13.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苏教版)第十三课《早》里写道:“我忽然明白了清香的来源:是蜡梅花。”文中还有多处出现“蜡梅”这个词。当我上这课时,在黑板上板书“腊梅”这个词时,学生们立即向我指出:“老师,您写错了,课本上是虫字旁的蜡。”于是,我向学生解释:“腊梅是一种植物,它冬季开花,腊指农历十二月,符合这个意思。而且文章开头交代去参观三味书屋的时间正是在酿雪的天气里,应该是腊梅。”课后,我把这一问题提出与其他老师探讨,有的老师与我的看法一致,而有的老师则认为应该以课本为准,理由是与教材配套的一些教案及参…  相似文献   

14.
一、乐读,是完成阅读任务的前提 结合教学实践和《语文课程标准》,我认为让学生乐读,就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充分地、真正地读。 听过特级教师武琼的《黄河象》一课,在授课前的初读时,武老师让全体学生“站起来读,读完的坐下”,当学生们陆续坐下后,  相似文献   

15.
范琳琳 《广西教育》2012,(29):63-63
“教,是为了不教”是老师们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可是如何实现“教,而不教”?笔者认为,老师应该在学生学完一个单元后,进行知识梳理,让学生对知识框架有整体的认识,对日后建立新的知识框架,或充实旧框架做铺垫。在对知识梳理的过程中,可以与学生共同总结,提炼出知识点、重点及难点。本文以《找规律》单元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6.
读完《中国教师》2006年第11期《做个宽容的老师》一文,感动于金老师对待学生的宽容意识和教学机智。但笔者认为《宽容》中还有一些值得商量的地方。诸如,上课时学生喝水到底是什么行为,能和“把宠物带进教室”一样吗?金老师同意这是一件值得宽容的事情,而笔者却认为在不影响别人情况下,喝水是学生很正常的权益,无须别人宽容。此时的斥责,是一件违反伦理的事情,而“宽容”则可能反映了一种不宽容的思想。笔者这里无意在这个案例上多费口舌,仅就“宽容”这一话题再多说几句,希望我们在教学之中能妥善地处理好宽与严的关系,做到宽严有度,达到…  相似文献   

17.
《教育科学研究》杂志2004年第2期刊载的李镇西老师题为《老师,用我的笔吧》的文章,颇耐人寻味。这篇文章从一件寻常不过的事情谈起。说的是:有个女生到办公室借杯子喝水服药。李老师说:“杯子第二格抽屉里有,自己拿吧。”后来老师上课时,圆珠笔没油了,便向学生借笔。学生们都说“用我的”,而那个借杯子的女生却抢先把笔递到老师手中。事情就这么简单。难得的是李老师由此而想得很多:为什么学生向我借杯子时,我连想也没有想过亲自把杯子递给她,而在我向学生借笔时,学生为什么没有对我说“文具盒里有,自己拿吧!”进而依此类推,“推”出以往师…  相似文献   

18.
《语文知识》在1991年第9期中发表朱秀明老师所写的《<少年中国说>注视质疑》一文中认为“乳虎啸谷,百兽震惶”之句中乳虎之“乳”为生殖的意思,因而说乳虎为母虎,我认为值得商榷。一、朱老师认为《少年中国说》一文注释是根据现代汉语的意思而解释的,但朱老师忽视了“乳”字古代是多义字,不仅单指生殖而言,还  相似文献   

19.
《苏霍姆林斯基的魅力》(书库)是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向老师们热情推荐苏氏《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文的标题。李老师觉得绝大多数教师读了这本书都会惊叹:“哦,教育学理论居然还可以写得这样平易而富有魅力!”李老师评价道:这本书是在与老师们谈心,谈的是丰富而深刻的理论,但又十分生动形象,且很有针对性;而从文学的角度看,它又是一部“教育散文”。  相似文献   

20.
《荔枝图序》是自读课文,只有一百多字,内容无甚难解。这样的课文应当按照新课标要求,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地学习。我这样安排:一、用“师生换位法”预习所谓“师生换位法”,即学生做“老师”,老师做“学生”。当老师首先要备课,于是,告诉学生们:下面请你们“备课”(预习)———要让学生懂,先要自己懂;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老师们”可得充分“备课”,我这个“学生”可是有点刁,不好应付啊。之所以采用“师生换位法”,第一是因为比较新颖有趣,而“趣”,是学习之母。第二是容易造成压力,产生好的效果。第三,既然是当“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