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多事物总是过犹不及.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也需要“整容”.最突出的表现在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广大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一些"流行语"。可以说这些"流行语",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和认可,对于提高教学效果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问题是,有些"流行语"与新课改理念相悖,不完全适合每节语文课教学的需要。现列举几例,加以佐证。一、"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每当学习一篇新课文时,很多语文老师喜欢以"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这种方式引入新课教学。其意图是欲激起学生对新课文学习的探究愿望。但事实  相似文献   

3.
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发展总是与矛盾共存。为此,我们有必要对新课程的教学进行冷静的反思。我认为,时下语文课堂教学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重人文性,轻工具性近年来,提倡语文人文性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本无可厚非。但有些教师却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误以为语文教育应以"人文性"作统帅,于是打着"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  相似文献   

4.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学生学习中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激发学生的情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尤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应注重自己的讲课激情,并透过文字启发和引导学生触摸作者感情的脉搏来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喜同悲,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周易》有云:“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这反映到语文课堂中就是要求教师正确地处理好教学中的活跃气氛与静默沉思,使之有效地结合起来,动静相宜,张弛有度。但是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语文课堂越来越向“动态课堂”倾斜。各种研究性学习课、各级优质竞赛课,都是热闹非凡、动感无限:凡用多媒体,则求图文并举、声像并茂;凡诵读,则求书声琅琅、整齐洪亮;凡讨论探究,则求“一石激起千层浪”;凡合作对话,则求热烈活跃、高潮迭起。在语文课堂一派热闹喧哗的背后,应该出现一种“冷场”,一种静默,从而真正做到新课标所要求的让学生在语文课中“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其想象力和审美力”。  相似文献   

6.
秋日的阳光洒满办公室,明媚而温暖.李树华坐在我对面笑意融融地叙述着她的语文课堂故事,声音柔和甜美,表达清晰畅达. 她说,出于好奇,她曾追随世界杯,感受着那份狂热,那份足球带来的智慧和魅力.她也越发感到,球场上的林林总总和小学语文课堂有着许多相似之处."踢球"是一门艺术,"踢球"的艺术不仅在足球场上,也应存在于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之中. 她说,其实,许多年来,为了聆听生命拔节的声音,让课堂绽放智慧的花朵,她早就在寻求着、建构着充满生机、情趣和智慧的,如"足球赛"般的灵动课堂了.  相似文献   

7.
有这样一则广告,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老师问:“小朋友,谁会唱歌?”顿时孩子们小手如林,七嘴八舌:“我爸爸会!”“我妈妈会!”“我也会!”……就在这吵闹声中,一声“我家的盘子会唱歌!”让人耳目一新。这个广告因此让观众难忘。每次看到这个广告,我都为这个与众不同的回答而拍手叫绝。是啊,多么意外的回答啊!如果我们的课堂也能多一些这样“意外”的回答,是否意味着我们的课堂也因此而变得更加真实、更加精彩呢?  相似文献   

8.
一、活用教材曾几何时,教师上课围绕着大纲、计划、教材转,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目标单一、过程僵化、方式机械。在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中,我们提倡实践即教材。如在上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课《字典大楼》时,我撇开教材抽象的东西,直接让每个学生与字典对话,让学生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去了解字典、熟悉字典。通过实践体会,学生充分认识了字  相似文献   

9.
10.
在国画中,有一个谋篇布局的技巧比较经典,叫做“计白当黑”,即对没有画面的部位要像有画面的部位一样作认真的推敲和处理,画家在创作过程中,通过“留白”,“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在整体的意象和情调中体现出似无还有的艺术境界。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也好比一幅画的各个组成部分,同样需要讲究“留白”的艺术。  相似文献   

11.
史峰 《辽宁教育》2010,(11):35-36
有一位老师执教《冬阳·童年·骆驼队》时,先这样要求学生:打开课本,先将课文快速读一遍。学生读课文不到两分钟,老师又用多媒体展示“课文情景”,然后要求学生:仔细看看这些情景,你曾经见过或是梦见过这些情景吗?于是学生的注意力又被吸引到多媒体上来,放下课本瞪了眼睛看“情景”。  相似文献   

12.
<正>有一种现象值得思考,即随着一波又一波的课改浪潮,语文课堂“热闹”起来了。多媒体大量使用,学生参与度增加,或讨论辩论,或抢答发言,此起彼伏,笑声不断,掌声连连。以此作为评价好课的标准,成为某些教师课堂追求的目标。面对这种现象,笔者主张——语文课堂教学需要“静”。  相似文献   

13.
课程改革以后,在语文课堂上,讨论、合作、角色扮演等新课程所倡导的新型教学方式被运用得轰轰烈烈。与此同时,教师经不住多媒体的诱惑,纷纷操起技术的利器。于是乎,花样百出的课堂,似乎是比“开心辞典”更热闹的“快乐大本营”;所渭“滴水不漏”的课堂,似乎是高明的“连环阵”,环环相扣;所谓“深度挖掘、另类解读”则是乃一种风景,课堂成为少数学生佼佼者与教师精彩“对话”的“直播室”。  相似文献   

14.
哪个时期都会出现一些有趣的意识冲突现象,时下也不例外。请看:楼房越住越高,人的境界却越来越低;高速公路越来越宽,人的心胸却越来越窄;可买的东西越来越多,可用的机会却越来越少;住的房子越来越大,家庭却越来越小;毕业的学位越来越高,就业的几率却越来越小;所学的知识越来越多,所存的良知却越来越少;工资越来越高,同情心却越来越少;医生和药品越来越多,可健康却越来越少;宣传和承诺的越来越多,诚信却越来越少;和国外沟通越来越多,和邻里接触却越来越少;交友的机会越来越多,真正的朋友却越来越少;老人越来越多,孩子却越来越少;产品数量越来…  相似文献   

15.
在一次全国性语文教学展评活动中,有位老师讲《再别康桥》,不指导学生诵读课文,而是自己唱独角戏一讲到底,满堂讲解分析.但令人费解的是,此课竟被评为了一等奖.由此,我们不得不提出质疑:这样的课到底该不该评一等奖?评课的标准究竟是什么?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既然是科学,那就应该有一个科学的标准来衡量!语文教学应该像制定新课程标准一样,由权威部门制定一个科学可行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要适应现代社会对学生语文素质的需要,担当培养学生语文素质的重任,就必须把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从“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在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语文课堂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来,那就必须有一股“清风”,一股向45分钟要素质的“清风”。怎样给语文课堂吹“清风”呢?一、因文定法。得法为佳教材有自己的个性,不同的文体,都  相似文献   

17.
郑光程 《生活教育》2014,(24):44-46
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激情。情感来源于教师对学生的爱、对语言文学的爱和对生活的爱。语文课堂要求教师多方调动学生的情感,教之以情,引入意境;启迪想象,激起共鸣。具体通过导入"激"情、诵读"激"情、声画"激"情、讲解"激"情、想象"激"情、探究"激"情等方式,让学生获取知识、感悟文意。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精巧的提问,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只要教师善于对提问进行"精包装",把握提问的要领,就可以最大限度激活课堂学习气氛,赢得教学主动,提高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特别需要宽松、自由的环境,需要"闲暇意识"。只有满足学生学习语文的自由度,语文教学才能受学生欢迎并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语文教学引入"闲暇意识"是语文学科本质的体现,是教育心理学的要求,是语文教学论的重要内容。我们应该提倡:闲暇读书,闲暇教书。  相似文献   

20.
林丽 《天津教育》2020,(23):183-184
心理学家盖耶认为:"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有成效的学习时刻。"课堂上的错误其实是教学中的一种财富,如果我们能"偷梁换柱",变"废"为宝,用好这些资源,课堂教学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有血有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