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庄周梦蝶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qu)。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相似文献   

2.
与庄周对话     
郑儒懿 《新读写》2014,(2):52-52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相似文献   

3.
千古文化之谜——“庄周梦蝴蝶”《庄子.齐物论》曾记载过“庄周梦蝶”:“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也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然周与蝶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若从常人的情理考虑,周梦蝴蝶似有可能,但蝶梦庄周则纯属荒诞之言。的确,我们若用逻辑推理或单纯的社会方法探究此“梦”,把它归结为醉酒之后的梦呓或者没落的氏族贵族失去既得利益的精神补偿似乎顺理成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学里,有三个很有名的梦,即蝴蝶梦、邯郸梦和南柯梦。 蝴蝶梦出自《庄子》第二篇《齐物论》结尾,原文是:“昔昔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依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名庄周,此段大意是:“我有一天梦见自己变成蝴蝶,飞啊飞,真是自由自在。这时我只晓得我是蝴蝶。不晓得我是庄周。等到我突然梦醒,我变成庄周,不是蝴蝶。究竟当我做梦时是蝴蝶不是庄周,还是现在我是庄周不是蝴蝶?究竟蝴蝶是我,还是我是蝴蝶?哪一个是真…  相似文献   

5.
一、"庄周梦蝶"——文学之美 《庄子·齐物论》讲述了一个我们耳熟能详的哲学故事——"庄周梦蝶"."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翻译成现代汉语,大意是这样的: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蝴蝶觉得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  相似文献   

6.
正有一次,庄子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那是一只多么可爱的蝴蝶呀!翻动着小翅膀在花丛里飞呀飞,完全忘了自己是庄周。突然醒过来,却发现自己还是庄周。这就真不知道,究竟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这个故事非常精彩。原文是:昔者庄周梦为胡蝶(蝴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学史有三个很有名的美梦,是指点人生学的妙文。一个是庄子的蝴蝶梦;一个是邯郸梦;一个是唐人李公佐的南柯梦。蝴蝶梦出自《庄子》第二篇《齐物论》。齐物就是平等,而事实上世界万物不能平等。这一篇的最后,原文是:“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学,则蘧蘧然周与,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同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我有一天梦见自己变成蝴蝶,正在飞啊飞,真是自由自在。这个时候,我只晓得我是蝴蝶,不晓得我是庄周。等到突然梦醒,我变成庄周,不是蝴蝶。究竟梦里的蝴蝶…  相似文献   

8.
《新作文》2006,(2)
1故事播讲站走进自我——这得从庄子说起。有一天,庄子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醒来之后仍觉两翅飞动,有蝴蝶之意。他便想,究竟是自己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自己呢?他怎么也想不通。原文是这样写的: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蝴蝶之梦为周与?这种打破人与外物界线的方法就叫“走出自我”。我们不妨变换一下视角,用动植物的眼光来审视一下我们的生活,或许别有洞天!2技法报告厅作文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是文字与神思的巧妙化合与激扬。什么样的文章才算…  相似文献   

9.
《逍遥游》中庄子谈到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日: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至乐》篇中谈到“至乐无乐,至誉无誉”,《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不知周也。俄然觉。则遽遽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它们说明庄子的最高人生境界是物我两忘与物我同化.归于自然便是庄子的自然人生。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中的“非线性现象”是如何产生的?通过对大量的实际教学案例的研究.我们发现,它是通过“蝴蝶效应”中的某一只“蝴蝶”.亦或两只“蝴蝶”乃到数只“蝴蝶”.不知在何时何种情形下扇动了一下它那薄薄的“翅膀”而引发的。亦即这种课堂教学的非线性现象主要是由于“输入”的“不确定性”而引起。这种“不确定性”的“输入”点正是非线性课堂教学的“涨落点”。  相似文献   

11.
“庄周梦蝶”的寓言意象在庄子哲学中有着丰富的意蕴,其所表现的生命意识是庄子对个体生命及生命价值的思考与把握。庄子“物化”为蝴蝶,在悠闲自在的梦境中体悟生命的真谛,梦境消解了人与物的区别,人与物合为一体使庄子达到了自由的“道”的境界。庄子以蝴蝶的身份探索生命的价值,追寻自由的人生境界,以梦境的美好批判社会的黑暗,在梦与醒之间实现自我境界的升华。  相似文献   

12.
《仲尼弟子列传》:“孔子之所严事:于周则老子;于卫,蘧伯玉。”《集解》:“外宽而内直,自设于隐括之中,直己而不直人,汲汲于仁,以善自终,盖蘧伯玉之行。”《索隐》:“按《大戴礼》又云:‘外宽而内直,自娱于隐括之中,直己而不直人,汲汲于仁,以善存亡,盖蘧伯王之行也。”’① 《集解》和《索隐》引文只有第二句和第五句略有不同。与《集解》同引作“设”的还有:《大戴礼记·卫将军文子》②、《韩诗外传》③、《文选·郭有道碑文》注引《韩诗外传》④以及殿本《史记》的《集解》。与《索隐》同引作“娱”的还有百袖本《史记…  相似文献   

13.
吕赟 《湖北教育》2008,(5):59-60
日前,笔者看到了这样一幅漫画:一个小孩子不慎摔了一跤,周围“家长”、“学校”和“社会”蜂拥而至,均露出惊慌之色:出事了吧!这使我想到了一个小故事:一个好心人,看到一只蝴蝶挣扎着从茧里脱出,他想帮它.于是轻轻地将茧丝拉开一个口子。蝴蝶从茧里出来了,它扑棱着翅膀,却不能飞。好心人不知道,只有通过挣扎,蝴蝶的翅膀才能坚硬到能飞的程度。但现在,这只蝴蝶只能在地上残喘,不知自由的滋味,也可以这么说,它也不可能真正活过。“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蝴蝶经破茧才能振翅花海,同样,孩子只有经历磨砺才能击风斩浪!  相似文献   

14.
圆上的“蝴蝶定理”可推广到圆锥曲线上去,而直线对是圆锥曲线的退化情形,令人深思的是,“蝴蝶定理”竟成了退化时的一种“不变性”.称两端点分别在两直线上的线段为这两条直线间的线段,则有  相似文献   

15.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抑本其成败之迹 ,而皆自于人欤 ?”是欧阳修《伶官传序》(高中语文实验教材第二册 )中的句子。人教社编著的《教师教学用书》(以下简称《用书》)对这个句子的解说值得商榷。《用书》的“课文说明”里说它是两个设问句 ,“关于练习”中又认为“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是反问句 ,“抑本其成败之迹 ,而皆自于人欤 ?”是一般问句 ,整个句子是选择关系的复句。显而易见 ,上面的解说前后矛盾 ,莫衷一是。我们认为 ,这个句子是一个用选择复句的形式表示的反问句。首先 ,从这个句子的构成看 ,两个问句是选择关系的复句。“得之…  相似文献   

16.
徐永新 《语文知识》2003,(10):24-25
文言文中语气助词“乎”和“欤(与)”都可以用在疑问句、感叹句和反问句中,表达疑问语气,但表达作用有别。1、疑问句中,“乎”一般纯属有疑而问,语气直率而有力;“欤”重在征询,态度和婉。例如:  相似文献   

17.
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是作者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作者开篇就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既然写传,应当交代姓名籍贯,而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呢?1.与结尾照应,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批判。结尾曰:“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作者在引典中巧妙地把自己说成是无怀氏与葛天氏的百姓。“无怀氏”与“葛天氏”,都是传说中的古代帝王。传说在他们的治理下,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那么,开篇就说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么地方的…  相似文献   

18.
诠释幸福     
常言道:“身在福中不知福。”老子亦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那幸福究竟是什么呢? 幸福是种感觉,一种心灵深处妙不可言的感觉,一种蝴蝶长久盘旋于艳美花朵周围毫无倦意的感觉。  相似文献   

19.
鲁迅率先翻译了大作家雨果《悲惨世界》中的片段《哀尘》,从这位西方文学的普罗米修斯手里接过火种,来温热、唤醒尚在黑夜中沉睡的国民。他在《<哀尘>译者附记》中这样写道:“嗟社会之陷阱欤,莽莽尘球.亚欧同慨;滔滔逝水,来日方长!使嚣俄而生斯世也,则剖南山之竹,会有穷时,而《哀尘》辍书,其在何日欤,其去何日欤?”。“嚣俄”便是雨果来到中国时最初的译名,《哀尘》便是引进中国的第一部雨果作品。鲁迅曾发誓:“假如我有Victor Hugo先生的文才,也许因此可以写出一部Les Mis e rables(即《悲惨世界》)的续集。”  相似文献   

20.
困蝶     
(人们写蝴蝶,多写那些在花坛草丛深山幽谷中翩翩起舞的彩蝶。为什么作者对陷入困境的蝴蝶感兴趣?视角的新颖,选材上的独辟蹊径,由此可窥一斑。)也不知这只蝴蝶是怎么陷入这个困境中的:夹在两扇车窗内,朝前走,离出口很遥远;往后退,却没有回转的空间,就这样困着,愣着。(蝴蝶怎么陷入困境?略作交代。一个“楞着”,点出困蝶的神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