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责任由责任情感、责任能力和责任行为三个方面构成。"负责任的教育"就是要办对学生、对教师、对学校、对社会、对未来负责任的教育,其根本宗旨是造就人的责任情怀、担当精神,以及履行责任的本领;其目标就是要让"说负责任的话、做负责任的事、当负责任的人"成为每个人的立人之本。学校坚守"责任教育"理念,将爱与责任融入教学与管理之中,努力为学生的成才精心营造负责任的教育环境,着力推进以"责任教育"为显著标志的特色高中建设,努力将"责任教育"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对教育责任失衡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教育责任失衡,是指学生家庭和社会把本应由各自予以承担的相应教育责任转移到学校和教师身上进而导致家庭、社会和学校的教育责任"此消彼长"的不合理分化现象.这种现象主要是就未成年(青少年)学生的教育而言.在我国的不少地区特别是落后农村地区和经济相对滞后的不发达地区,这种现象呈渐趋上升的态势.由此引发了教师社会责任的功能性扩展、[1]发生在青少年学生身上的各类问题突出、家庭和社会对学校的过于依赖等诸方面的问题.因"问题"而带来的负面影响不仅有碍教育整体功能的正常发挥,而且危及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危及民族的兴衰与命运,尤其值得引起教育界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中国梦"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使命,对青年学生社会责任践行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状况直接影响着实现"中国梦"的进程。当前,青年学生社会责任淡化日益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培养学生责任意识,提升学生责任感是当前教育的重点。美国在培养负责任公民方面具有独特的教育体系,且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它的一系列做法,对我国高校在对青年学生进行责任教育时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责任教育是对学生进行以“责任”为核心的政治思想和品德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增强学生对祖国和民族、对社会和环境、对家庭和邻里、对自己的责任感和负责精神,并外化为忠于祖国、献身社会、关心他人、保护环境、完善自我的责任行为,塑造科学的责任观。那么作为教师,在责任教育中应该做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5.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生态和学生自我教育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是造成大学生责任缺失的重要原因,应通过加强大学生责任教育环境建设、构建"三育人"责任教育体系、引领大学生自主养成责任意识等方面提高大学生责任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6.
未成年学生家庭教育责任转移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育的社会功能和教师的社会责任随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家庭教育的责任转移是随着我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推进而出现的。家庭教育的责任转移,引发了教师社会责任的功能性扩展、发生在青少年学生身上的各种问题增多以及家庭和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过分依赖,进而导致教育责任的严重失衡。采取有效措施,实现教育的责任分担,使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肩负起对青少年学生的教育责任,对于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7.
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是我国教育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在核心素养框架下,社会责任是价值观素养的核心成分,更是实现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关键素养。通过对各国际组织和主要国家及地区所遴选的社会责任素养及其内涵进行比较,同时综合社会责任结构的实证研究,本文提出社会责任素养主要包括家庭责任、集体责任、国家责任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是个人认知、情感和能力的综合表现。培养学生社会责任素养应以"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导向,融入现有课程体系与开发新课程相结合,注重基于情感体验和过程评价的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8.
责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价值多元化的背景下,需要中小学校及时应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和对德育活动课程化的呼唤,积极破解当今中小学开展社会责任教育中的不足,为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和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打好基础.为此,我们提出了构建中小学社会责任教育主题活动序列的研究,在前期各校已作大量实践探索的基础上,立足中小学开展社会责任教育的活动层面,紧紧围绕上海"两纲"教育要求,通过对区域内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教育主题活动的顶层设计,初步建立了区域开展社会责任教育的活动课程体系,为学校实施责任教育,提高责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提供专业支持.  相似文献   

9.
责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价值多元化的背景下,需要中小学校及时应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和对德育活动课程化的呼唤,积极破解当今中小学开展社会责任教育中的不足,为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和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打好基础。为此,我们提出了构建中小学社会责任教育主题活动序列的研究,在前期各校已作大量实践探索的基础上,立足中小学开展社会责任教育的活动层面,紧紧围绕上海"两纲"教育要求,通过对区域内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教育主题活动的  相似文献   

10.
当前责任教育缺乏为后果负责的"责任伦理"精神,促进学生承担后果的责任伦理教育成为责任教育改进的一种方向。为全面了解中学生责任伦理教育现状,研究者根据教育实际与责任发生原理设计了一套调查问卷,并获取了东、中、西三个地区的中学生责任伦理教育现状的数据。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1.中学生自评结果显示责任伦理水平整体较高,责任意识和责任行为随年级逐渐增长,年级之间差异显著。但初中生、高中生和教师之间在学生责任心水平、责任教育方式选择和形成途径选择上存在显著性差异。2.责任伦理七个维度内部一致性信度在0.8—0.9之间,中学生责任承担呈现出明显的"个人利益倾向",但随着年龄增长,他们对国家与社会和集体的承担意识增强。3.对"未来"责任的认知水平随中学生面临的阶段性升学压力变化而变化。4.初二年级是进行责任伦理教育的敏感期,应增加较为具体的、具有外力约束的和具有实践性质的责任伦理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1.
正责任教育是把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责任情感和责任能力等整体责任品质作为教育目标而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高中思品课作为一种显性的德育课程,担负着较强的价值教育功能。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思品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方面,要让学生关注社会发展,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诚实守信,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主法制观念,培养公民意识。热爱集体,奉献社会,关心他人,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这个称谓也赋予了更新的概念。"责任"是最重要的核心规范;"爱"包含着对社会、对祖国、对人民、对事业、对学生的爱。所以,教师的责任与爱对学生的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用责任与爱去充斥着我们短暂的人生,从而无愧于教师这个称谓!  相似文献   

13.
高校应该切实贯彻"中国梦",向社会输出一大批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学生,使其成为"中国道路"的引领者、"中国精神"弘扬者、"中国力量"的代表者。面对新的社会历史格局,怎样能在大学生责任教育中充分体现"中国梦"的主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又一个关键突破点。文章主要分析了"中国梦"视域下高校责任教育的意义和内容,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责任教育开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高职学生的社会责任生成入手,分析了高职学生的服从责任、自我保护责任、约束自己行为的责任、参与志愿活动的责任。社会化育提升责任认知,重点解决"不知"问题;学校训育增强责任能力,重点解决"不能"问题;家庭养育锤炼责任意志,重点解决"不愿"问题;自我教育促成责任成为,重点解决"不行"问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为学生实现社会责任提供机会和必要防护措施,实现社会责任要力所能及,要对高职学生的社会责任实现情况进行合理评价。  相似文献   

15.
教师专业责任是指教师为学生、为自身专业的发展负责,即包括学科专业责任,也包括教育专业责任,表现在教学、教研和学生教育中,兼具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和责任性的共同特征.为了改变教师专业的"责任偏失"、"责任缺失"、"责任遗失"的状况,教师必须提升专业责任认知,丰富专业责任情感,优化专业责任行为.  相似文献   

16.
在家长一味的呵护和溺爱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很多并不懂得什么是责任、责任感,缺乏责任意识.对自己没有责任,得过且过,不思进取,学习漫不经心,做事草率、马虎,生活随便、任性,甚至违纪犯规,厌学逃学;对家庭没有责任,一味索取,淡薄孝心;对他人没有责任,敷衍了事,淡漠诚信;对集体没有责任,强调个人自由,不讲基本规则;对社会没有责任,怨天尤人,不愿奉献,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漠不关心.针对当代学生责任感一度缺失的现实,我们以"公民道德教育基地"为载体,以全员育人为目标,在开展"和谐校园、书香校园、平安校园"活动中,将"我的责任"教育确立为德育工作的核心与主线,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学生的日常行为结合起来,立足班级,联系家庭,延伸社会,有计划,有系统地组织开展"我的责任"主题教育活动,强化师生的责任意识.让师生在活动中将责任内化为自己的行动,自觉地养成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17.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社会责任教育氛围,提供全面的支持性教育环境,是保证高校社会责任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方式。为评价当前高校的社会责任教育氛围,文章基于穆斯的社会环境结构理论、帕斯卡雷拉的变化评价模型理论和乔治·库的学习性投入理论,构建了一个由社会责任教育的人际交往、社会责任教育的教与学和社会责任教育的组织管理3个维度以及师生关系、同伴关系、课堂参与度、实践活动丰富度、实践活动参与度、责任教育期望表达的清晰度、责任教育的组织与宣传、奖惩以及学校领导的重视度等9个指标的社会责任教育氛围评价框架,为分析当前高校的社会责任教育现状,检验高校对社会责任教育工作的重视度及落实效果提供一个测量和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8.
教育责任是学校责任的根本.当前学校管理强调教育责任的客观责任而忽视其主观责任.主观责任体现了一种责任伦理.根据韦伯和约纳斯的责任伦理观点,学校教育责任包括学校教育对学生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类未来负责.学校教育责任的实现既要以"忧惧启示法"实施责任伦理教育,也要建立政府、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教育责任分担体系,以及根据权责相符的原则和教育责任的外向性特征实施制度约束.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责任教育涉及思想引导、行为规范、机制约束等多个方面,提高大学生责任教育的实效性,有利于大学生的品德养成,引导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乃至走向工作岗位以后,根据个人社会角色和责任能力,认真履行对自身、他人和社会的责任与义务,自觉接受和承担各种任务,模范遵守社会规范,摆正自身位置,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把"做人"与"处事"真正统一起来,做一个对社会有责任感的人。一、大学生责任教育的基本内容对大学生来说,责任教育主要包含其行为必须对他人和社会负责,以及对自身已发生的行为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这两个方面。具体包括自我责任教育、家庭责任教育和  相似文献   

20.
责任由责任情感、责任能力和责任行为三个方面构成。"负责任的教育"就是要办对学生、对教师、对学校、对社会、对未来负责任的教育,其根本宗旨是造就人的责任情怀、担当精神,以及履行责任的本领;其目标就是要让"说负责任的话、做负责任的事、当负责任的人"成为每个人的立人之本。学校坚守"责任教育"理念,将爱与责任融入教学与管理之中,努力为学生的成才精心营造负责任的教育环境,着力推进以"责任教育"为显著标志的特色高中建设,努力将"责任教育"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